烏克蘭危機終於「爆了」 中國須在三方面保持清醒|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2022年2月21日,普京簽署關於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關於承認「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命令,以及俄羅斯分別與這兩個「共和國」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

這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在俄羅斯明確提出合理的安全訴求,但卻被美國傲慢、粗暴地拒絕之後,普京動手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因為俄羅斯提出的兩個核心訴求(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北約不得在烏克蘭部署戰略武器),美國一個都沒有答應。對於俄羅斯更本質的訴求——建立一個包容俄羅斯的新的歐洲安全格局,美國更是毫無興趣。

看看過去二十多年的歷史就知道了,普京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嚥下這口氣的人。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陳兵十幾萬,可不是為了「玩過家家」遊戲的。歷史一再告訴我們,「普京出手,絕不走空」。這是一個強勢領導人的個性使然,也是俄羅斯在國力衰弱之後,只能以「搏命」的方式維護國家利益的無奈選擇。

對於歐洲,普京還是有分寸的。在宣佈上述決定前,分別向法德兩國領導人做了通報。但對於美國,普京則以保持尊嚴的方式對抗傲慢。就在昨天,美國還傳出消息,說拜登同意跟普京會晤——很明顯,普京對於美國這種口是心非、傲慢自大的做法,已經不抱有任何希望了。普京根本不準備等了。

此時此刻,對於14億多中國人來說,一定要保持冷靜,對局勢有清醒的認識。面對紛繁複雜的全球地緣政治局勢,中國要做的就是「冷靜觀察」,腦中時刻不忘兩個「國之大者」:第一,在任何複雜的局面下,都要時刻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第二,在任何時候,都要着眼於維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大局。

在如下三件事情上,中國需要保持格外清醒。

隨着中美、美俄關係的惡化,中俄關係到達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新華社)

第一,對於烏克蘭危機的本質,要有清醒的認識。

烏克蘭危機的罪魁禍首不在俄羅斯,而在美國,這是基本的是非曲直問題。當前的烏克蘭危機,看起來是俄烏矛盾,本質上是俄美矛盾。它的核心問題是:「冷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到底應該怎麼對待俄羅斯?

過去近三十年,享受「單極世界」帶來快感的美國,很明顯在這個問題上採取了非常自私、非常短視的做法,「趁俄羅斯病,要俄羅斯命」。美國國內的「冷戰」鬥士們,肆無忌憚地「在蘇聯的屍體上跳舞」,絲毫不顧忌俄羅斯人的眼淚和自尊。

目前看,這是美國在「冷戰」後犯下的最大的地緣政治戰略錯誤,甚至比陷入到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更大。俄羅斯,不管你認為它有多麼衰弱,你永遠不可能無底線地踐踏它的尊嚴。

俄羅斯想要的非常簡單:「上上籤」是,美國接納俄羅斯成為歐洲、成為西方世界的一員,真正幫助俄羅斯走向「自由與繁榮之路」;「下下籤」是,美國通過「休克療法」搞垮俄羅斯的經濟,然後通過北約和歐盟不斷東擴,將軍隊和武器推到俄羅斯的家門口,俄羅斯將被迫做「困獸鬥」,與西方再次決裂——很不幸的是,美國給了俄羅斯一個「下下籤」。

當前,烏克蘭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根本不尊重俄羅斯的合理安全訴求,反而不斷「以烏制俄」,繼續要「趁俄羅斯病,要俄羅斯命」;與此同時,美國通過不斷炒作「俄羅斯威脅」,力求復活乃至強化北約軍事、政治同盟,綁架歐盟跟俄羅斯在「冷戰」後的合作、和解進程,實現「以俄控歐」的目標。

當前,烏克蘭危機惡化,再次驗證了中國的判斷:奉行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的美國,是當前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最大威脅。中國國內國民千萬不要受美國媒體的影響,說什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烏克蘭東部本來就有大量俄羅斯族民眾,俄羅斯出於保護他們,採取行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美國已經將軍隊和武器推到了俄羅斯家門口,肆意踐踏俄羅斯的安全和尊嚴,你還想讓俄羅斯忍氣吞聲?

第二,中國應該冷靜觀察,妥善處理好與當事各方的關係,避免「惹禍上身」。

中國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是清晰且一貫的:俄羅斯的合理安全關切必須得到尊重;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也應該得到尊重;堅持勸和促談,希望有關各方回到「明斯克協議」的框架中來,通過磋商、談判解決問題。

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採取的立場和行動,除了要向全世界繼續傳遞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和擔當外,關鍵是要處理好跟俄羅斯、跟美國、跟歐洲的關係,要讓各方對中國的姿態基本上都能接受,同時一定要避免各方將怨氣轉移到中國身上來。

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向全國發表講話。俄羅斯總統普京承認了烏克蘭東部分離主義地區的獨立,這加劇了與西方的緊張關係。(AP)

在普京宣佈承認烏東兩個地區後,聯合國、美國、歐盟紛紛表態。聯合國重申尊重烏克蘭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聯合國秘書長再發聲明,呼籲烏克蘭問題各方停止敵對行動;拜登會見國家安全團隊討論俄烏危機,隨後宣佈對俄羅斯的第一步制裁;歐盟宣佈,將對參與承認頓巴斯地區獨立的俄方相關人員採取制裁措施。

烏克蘭危機,牽一髮而動全身。這的確是二十一世紀到目前為止,歐洲面臨的最大一場地緣政治危機。中國雖然與烏克蘭相距很遠,但中國作為一個日漸崛起的大國,在當前複雜的局勢下,尤其需要保持冷靜,採取恰當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需要保持「同理心」,站在各方的角度想一想:搞清楚他們對中國的期待是什麼?他們對中國的擔憂又是什麼,最終因勢利導,趨利避害。

首先,對於俄羅斯來說,此時此刻,是俄羅斯和普京的一個關鍵時刻,接下來將是俄羅斯和普京面對西方最孤立的一個時刻。中國對於俄羅斯的態度,關鍵是要讓俄羅斯覺得,在重大問題上,俄羅斯可以獲得來自中國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支持。因此,烏克蘭危機,是考驗中俄關係的一個重要時刻。

俄羅斯最大的擔心是,中國因為不敢得罪美國,在俄羅斯最需要中國的時候,中國不能對俄羅斯表示理解、提供一定的支持,甚至採取「騎牆」、「搖擺不定」的做法。我們應該清楚,未來,在中國徹底解決台灣問題時,在中國與美國進行各種戰略博弈時,我們也需要來自俄羅斯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支持。

因此,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國應該對俄羅斯的合理安全關切表示理解。在此基礎上,中國繼續採取勸和促談的姿態。這些,是俄羅斯可以接受的。

整體上來說,中國可以「多說、少做」。在公開場合,說一些「中性略偏向俄羅斯」的話,讓俄羅斯多得一些面子。與此同時,要多通過私下渠道,對普京和俄羅斯官員表達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讓他們安心,覺得中國夠朋友。

但同時,在公開場合,儘量不要直接與美國和歐盟的立場對撞,更不要直接採取實質行動,傷害美國和歐盟的「裏子」。中國在現階段,還遠遠不到跟美國全面攤牌的時候,因此沒有必要過度刺激美國。

美國最擔心的是,中國通過刺激、挑動俄羅斯,在中美博弈的大局下,讓俄羅斯在歐洲開闢印太地區之外的第二戰場,以分散美國的戰略資源,減輕美國在中美博弈中對中國施加的壓力。因此,中國對於美國,儘量多表現出「勸和促談」的姿態,公開可以多說尊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多說支持美國、歐盟、俄羅斯、烏克蘭都採取避免局勢輪番升級的舉動,鼓勵各方通過對話解決問題。

同時,中國千萬不要流露出對烏克蘭危機「沾沾自喜」、「隔岸觀火」的情緒(克制一下)。美國知道自己手上有一個「燙手的山芋」,中國的嘲笑會傷害美國人的自尊,讓美國人有「傷口上被撒鹽」的感受,可能會刺激他們將怨氣轉移到中國身上。

至於美國發動「五眼聯盟」、「七國集團」、歐盟對俄羅斯發起嚴厲的制裁,中國原則上可以表示,希望各方避免採取致使局勢輪番升級的措施,努力勸和促談,但中國也不用旗幟鮮明地反對。中國在涉及自身國家利益的問題上,可以明確告訴美國等國家,「你們制裁俄羅斯,中國不持有立場,但你們的制裁行動任何時候不得危及和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

未來俄羅斯處在被制裁的困境下,中國能幫的,還是要幫,但要多跟美國、歐盟做一些溝通,盡力突出此舉不是為了幫俄羅斯,而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從而儘量爭取他們的理解。

簡單來說,中國要從道義和情感上支持俄羅斯,但又不要因為這種支持,過於刺激美國和歐盟。這是一個非常微妙且複雜的平衡,但相信我們中國領導人和中國外交官們的智慧。

對於歐盟來說,中國可以多溝通。歐盟現在是一個「冤大頭」,兩頭受氣,中國也可以多做一些安撫、溝通工作,表示理解歐盟的困境,加大力度勸和促談。

整體上來說,就是在各個層面多打電話、多出訪、多走動、多溝通。也許不用採取太多實質性舉措,多表現出一種「願意傾聽」的姿態、多表現出一種「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同理心」、多表示勸和促談就夠了。然後,「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盡力不得罪任何一方。

2018年11月27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在德國漢堡市舉行的第八屆中歐論壇漢堡峰會。(多維新聞)

第三,要明確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中的國家利益,趨利避害,早做準備。

烏克蘭危機,是對中俄關係的一個考驗,也是對在複雜的地緣政治衝突中,對中國外交智慧和韜略的一個考驗。

從內心深處,我們當然知道事情的是非曲直——問題主要出在美國身上。我們也很清楚,美國自己對俄羅斯不尊重,最終引發俄羅斯的反彈,這是美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從中美博弈的格局來說,這當然對中國有利。中國要做的就是,不要刺激美國,避免美國「上頭」,採取不理性政策,把怨氣撒到中國身上。

在當前複雜的全球地緣政治背景下,中國需要「穩住」俄羅斯,俄羅斯崩潰,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也需要「穩住」美國,避免跟美國過早攤牌;中國需要「穩住」歐盟,保持中歐合作的彈性與空間,避免歐盟過於倒向美國。接下來,中國要做大量的溝通工作,讓俄羅斯安心,讓歐盟安心,讓美國安心。

烏克蘭危機,本質上既不是中國造成的,中國也不是主要的解決方。最壞的情況是,俄羅斯、歐盟、美國都因為種種原因,對中國表示不滿。最好的情況是,俄羅斯、歐盟、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做法都能表示接受。中國就是要利用當前局勢,達成後面這樣一種有利於中國國家利益的局面。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明叔雜談」,經作者授權轉發,內容略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