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即將「去芬蘭化」? 俄烏衝突如何加速北約東擴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4月13日,芬蘭政府向國會遞交了有關其安全環境改變的報告,列舉出加入北約的好處和風險,為芬蘭在本年6月北約峰會之前申請加入北約踏出了第一步。冷戰以來以中立地位在強鄰之間維持七十多年主權獨立的芬蘭,有可能就此翻開其國家歷史的新一頁。此舉亦將使北約國家與俄羅斯的陸地接壤邊境長度增加超過一倍,加劇北約直臨俄國的危險局面。

芬蘭的報告聲明俄羅斯進軍烏克蘭所帶來的「安全局勢轉變」將會「持續存在」,而「俄羅斯的要求,以及意圖改變歐洲安全建設的軍事行動對芬蘭在外交、安全和國防政策上的行動空間也造成形響」。

此報告沒有正面建議芬蘭應該申請加入北約,卻啟動了國會的正式討論。其後,政府會呈交另一份報告正式提出建議,再經由國會各派尋求共識,而後即可以國會大多數投票或公投形式通過。這個程序有可能會以極快的速度完成。

芬蘭民情巨變

於同一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與瑞典首相安德松(Magdalena Andersson)同台見記者的芬蘭總理馬林(Sanna Marin)表明芬蘭在「幾周內而不是幾個月內」就會作出決定,指俄國進軍「改變了一切」。相較於馬林在1月時尚指芬蘭在其任內「非常不可能」加入北約的表態,這可算是恍如隔世。

四個月前,正當芬蘭決定向美國購買F-35戰鬥機,進一步加緊其與美國的軍事合作關係之際,芬蘭國防部當時公布的年度國家安全調查顯示只有24%受訪芬蘭人支持加入北約。到了4月初,一項由芬蘭電視台進行的民調卻發現,此數已升至68%,而若政府建議加入,此支持度更升至77%。

在俄烏戰後各民調不止顯示過半數人支持加入北約,而此數還有上升勢頭的情況下,芬蘭國會近半議員已表達了支持態度。雖然總統和總理都未有明顯表態,但如果民情不變,芬蘭果真有可能會放棄其中立地位,成為北約一員。

4月13日,瑞典首相安德松(Magdalena Andersson,左)與芬蘭總理馬林(Sanna Marin)在斯德哥爾摩就加入北約的議題進行會面。(美聯社)

瑞典可能跟隨

而素來與芬蘭在地緣政治上聯動的瑞典,也正站在放棄歷史性中立地位的邊緣(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也沒有參戰,其對上一次正式被承認的戰爭已追溯到1814年)。

相較於跟俄國有長達1,340公里陸路邊境的芬蘭,瑞典與俄國並不接壤,也沒有冷戰時代長年被蘇俄影響國家政治的歷史,其加入北約的民意此刻也不如芬蘭般熱烈。

不過,一項4月的瑞典民調已顯示有51%受訪者支持加入北約,比1月的同類調查上升9個百分點,而反對者的比例則由37%降至27%。在俄烏局勢依然緊張的情況下,加入北約預計也將成為瑞典本年9月大選的主要議題。

即使民情不若芬蘭熱烈,以往一直反對加入北約的執政社會民主黨上周已開展了有關改變此主張的黨內討論。有瑞典媒體亦指首相安德松本人傾向支持加入北約。另外,佔有國會近半議席的該國4個中間右翼政黨,以至極右瑞典民主黨,皆持有支持跟隨芬蘭加入北約的意見。如果社會民主黨改變政策,支持加入北約的政黨將佔國會絕大多數。

正如芬蘭和瑞典兩國1995年聯袂加入歐盟一般,倘若芬蘭果真決定加入北約,瑞典政府有可能會趕在9月大選前跟隨——該國政府將在本年5月底前向國會遞交相關的國家安全報告。

在13日的記者會上,安德松就指雖然加入北約與否的決策過程「不應急進」,卻也「沒有理由推遲」。她更稱「2月24日(即俄軍進入烏克蘭之日)……是歷史上非常重的時刻,完全改變了(瑞典的)安全環境」。

對於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的走向,曾任總統和總理的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則警告「波羅的海將不會再有無核地位的討論空間,(區內勢力的)平衝必須恢復」,指如果俄國被迫,將唯有如此行動。

目前北約成員在歐洲的分布(綠色為北約成員國),可見如果芬蘭加入北約,北約與俄國的接壤邊境長度將大大增加。(NATO)

芬蘭的「烏克蘭化」?

在俄國尚未進軍烏克蘭之前,所謂的「芬蘭化」其實是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曾提及的烏克蘭出路之一。雖然「芬蘭化」一詞最初出現於西德的政治討論,帶有被蘇聯影響國內政治、影射一國對強鄰放棄外交主權的貶義,但芬蘭和烏克蘭兩國的狀況確實有相似之處。

芬蘭在1917年俄國革命之後才首次獨立成國,國內也出現了紅白軍之間的內戰,最終由德國支持的右翼白軍獲勝。二戰期間,蘇聯與芬蘭兩度開戰,最終以芬蘭割讓領土、賠款和合法化芬蘭共產黨作結。蘇芬雙方的1948年友好條約則成為了所謂的「芬蘭化」的基礎,芬蘭以不加入北約、不加入華沙公約的中立地位,換取了其主權獨立。不過,冷戰期間名義上主權獨立的芬蘭,其國內官員任命和出版管制等等都受到蘇聯好惡不同程度的影響。

正如芬蘭乘沙俄被推翻之機首次建國一般,烏克蘭首次獲得較長久的獨立地位,也始自於蘇聯解體。由於烏克蘭與芬蘭也位處於歐美力量與俄國力量的緩衝地帶,所謂的「芬蘭化」就是要烏克蘭學習芬蘭的例子,以保持中立地位,接受俄國影響其外交政策和部份內政的政治現實,以換取自身的主權獨立。

諷刺的是,隨着俄國進軍烏克蘭,在烏克蘭一方而言,即便其領土在可見的將來也難以恢復原貌,除非俄國能推翻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政府或者侵佔整個烏克蘭,否則烏克蘭的民情已大大縮減了該國「芬蘭化」的空間;而本來可能充當烏克蘭「榜樣」的芬蘭,如今更有可能走上「去芬蘭化」,甚至是「烏克蘭化」的道路——即不接受強鄰影響和位於緩衝地帶的政治現實,堅持投向西方陣營。

烏克蘭局勢:2008年9月11日,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Moskva)停泊在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港口。俄羅斯國防部2022年4月14日證實,該艦在黑海沉沒。烏方聲言該艦被其導彈擊沉。(美聯社)

正如烏克蘭現正面對一心投向西方陣營間接帶來的後果一般,上文述及的芬蘭國家安全報告也考慮了俄國對芬蘭加入北約的各種回應的風險。不過,該報告指出,如果芬蘭和瑞典都加入了北約,「在波羅的海使用軍事力量的門檻將會提高,長遠有助提高區域穩定」。

根據這一種邏輯,烏克蘭今日之禍的禍根並不在於其投入西方陣營的積極,而是在於其未能及時投入西方陣營(特別是北約)。因此,芬蘭才希望此刻馬上行動,迅速加入北約。

申請加入北約的灰色地帶

對於芬蘭或瑞典加入北約的最大擔憂,至今似乎並不在於他們成功加入之後會發生什麼事,而是他們在申請加入後卻尚未正式加入之時,俄羅斯會否利用他們尚未得到北約共同防衛承諾的灰色地帶,先行以傳統或非傳統的方式去加以干預。此刻,兩國就只能仰賴歐盟尚屬一紙空文的另一道共同防衛承諾。

根據最近加入北約的北馬其頓案例,其整個加入過程需時13個月。在俄烏戰火持續之際,這對芬蘭、瑞典兩國人民的心理而言,將會是一段極其漫長的歲月。

不過,芬蘭和瑞典兩國一直與北約有緊密合作,屬於北約的「增強夥伴國」(Enhanced Opportunities Partners),參與過北約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任務,經常加入北約軍演,其軍隊亦能與北約國家協同行動;自俄烏戰爭之後,芬蘭和瑞典的代表已能列席北大西洋理事會的相關會議。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就曾形容兩國已是在非成員國中最親近北約的層次。相信在此刻的緊繃局面之下,兩國加入北約的過程將極其迅速,而斯托爾滕貝格亦聲言會有方法回應兩國對申請加入和正式加入之間的灰色地帶的任何安全擔憂。

由此看來,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與否,其實只在於兩國的一念之間。如若事成,北約與俄國將形成更嚴重的對峙之局,區內和平將會由雙方對彼此的軍事威脅去保證,擦槍走火危機上升,以談判去保證各自安全的可能亦將縮窄。

如果說俄國進軍烏克蘭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要阻止北約進一步東擴,並維繫北約和俄國之間的緩衝地帶來保持和平的話,北約加速東擴的事態發展將是一個最為明確的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