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無人機對毛派游擊隊 印軍在國內戰線上驗證新戰法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進入4月中下旬,以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CRPF)為主導的軍警部隊對該國毛派游擊隊的圍剿行動又開始了。此次圍剿不同於以往,相對於此前單靠軍警、地方民團等勢力展開的地面圍攻,CRPF及其依託的印度內政部似乎終於想到了要打一場「訊息化」、「高科技」的戰鬥。

對此,印度內政部、軍警在空軍的幫助下,在4月15日後對重點游擊區展開了一次「無人機空襲」。包括「News18」等媒體隨即誇耀起「安全部隊史無前例的閃擊行動」。這似乎意味着印度軍方終於在實戰領域開始檢驗無人機轟炸等技術,即便其成效可能仍欠奉。

環顧印共毛派宣傳、《德干先驅報》及「News18」等媒體的報道,CRPF此次行動似乎下了不少本錢。它是由印度內政部返聘負責「極端左翼行動」(LWE)的高級顧問庫馬爾(K. Vijay Kumar)一手策劃,並責成CRPF總幹事(即內政部部長之下的總指揮)辛格(Kuldiep Singh)嚴加督辦的。其攻擊地區就是一年前CRPF及地方軍警調集約2,000餘人圍攻並被游擊隊擊潰的恰蒂斯加爾(Chattisgarh)邦巴斯塔爾(Bastar)地區。

印度空軍是印度三軍中唯一參與國內「剿匪」的國家級武裝力量,也是印軍中為數不多掌控無人機的部隊。(美聯社)

根據CRPF方面向印度媒體提供的消息,印方此次行動專門花了約兩個月調集情報,旨在鎖定一年前率部擊潰軍警的游擊隊最精鋭部隊「第一營」及其營長,印共毛派最年輕的中央委員希德瑪(音譯,Madvi Hidma)的下落。

到當地時間4月15日凌晨1時,CRPF才在無人機轟炸的配合下展開了突襲。部分媒體稱「游擊隊死傷慘重」,但《德干先驅報》即指出,有關「游擊隊人員傷亡」的消息無法證實。而CRPF一側也宣佈,其「首要目標」希德瑪至今亦安然無恙,至此,這場「史無前例」的行動便以不了了之而告終。但印方調動無人機轟炸的做法在其軍、警行動中仍是不多見的。

資料顯示,印度空軍目前選用的無人機系統主要以以色列產的「搜尋者」偵察機和「蒼鷺」察打一體機為主,後者較之印度「國防研究及發展機構」(DRDO)的「勇士」(Rustom)系列無人機是印軍手中技術儲備較為成熟的裝備。該裝備從一開始就是印度空軍試圖應對「武裝分子和叛亂分子」的工具,其續航能力約為7,400公里,如天氣條件允許,可以攜帶2.7噸載荷持續飛行最長約36小時。

但遺憾的是,印軍裝備的「蒼鷺」無人機的改進型雖然具備察打一體能力,但印方很少將其應用到一線。譬如在2020年5月後的中印對峙期間,相對於中方大量使用無人機進行偵查及通信中繼,印方在一線很少使用類似裝備。環顧拉達克一線對峙訊息,印度國防部、印度陸軍曾求助於印度空軍,從其以色列產蒼鷺機隊中調撥部分前往協助行動,緩解燃眉之急。

到2020年11月,隨着亞美尼亞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戰爭中使用無人機釋放了戰鬥效能,印度陸軍北方司令部前總司令胡達(Deependra Singh Hooda)、帕納格(Harcharanjit Singh Panag)等將軍再次分別投書《論壇報》、《印刷報》等知名媒體,呼籲印軍應重視對無人機的研發與應用。此舉也加速了印度國內自研無人機的研發。

但總的來說,印軍在戰術上仍然對無人機應用有限。其偵查仍然迷信固定翼飛機及直升機。在軍警屢次「進剿」、屢次碰壁的巴斯塔爾等地區,其對於無人機的操作與應用甚至不如當地游擊隊來的靈活:一直到2021年7月,當地游擊隊一直用無人機監控當地軍警行動,警方甚至無法鎖定游擊隊無人機操作員的具體位置。

隨着印度軍警在2021年4月因用於「空襲」的武裝直升機配合不力,反被熟悉地形的游擊隊各個擊破,印度空軍和軍警也在挫敗中學習戰爭,終於開始嘗試起此前從未演練過的戰術。這樣一來,印方在2022年於「國內剿匪」中首次使用攻擊型無人機的舉措,似乎也顯示了他們面對新形勢的戰術升級。在印度各地為「削減財政負擔」,裁減應對游擊隊的具體編制與人員之際,此舉的成效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