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如何被捲入俄烏衝突爭議之中?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已經99歲高齡的基辛格決想不到,在他閲世近百年之際,居然被捲入一場遠在天邊的戰爭。

5月27日是基辛格99歲生日,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俄羅斯駐美大使安東諾夫(Anatoly Antonov)當天在Telegram為基辛格祝賀生日,並稱贊他傑出的戰略遠見。

安東諾夫在俄羅斯駐美使館Telegram上發布聲明稱:「在您99歲生日之際,請接受我們最誠摯的祝福!您是全世界外交官和政治家中真正的巨人。您作為外交領域的理論家和實踐者具有的豐富經驗不可比擬,而且您的觀點獨樹一幟、發人深省、富有創新精神。」

而就在同一天,一個與烏克蘭官方有關聯、名字叫「和平使者」(Myrotvorets)的網站,卻將基辛格列入了「黑名單」,指控其為「俄羅斯的幫兇」。

在這家網站頁面上,和基辛格同時被列為「恐怖分子、戰犯和殺人犯」名單的人員中,除了俄羅斯軍人,主要是戰爭期間被烏克蘭認為是「挺俄」的西方人士。

為什麼基辛格在俄、烏兩國受到如此懸殊的待遇,主要因為基辛格的一篇文章與一次公開演講。

將基辛格捲入這場衝突的文章,發表於2014年3月6日的《華盛頓郵報》。

當時克里米亞還沒有被俄羅斯吞併,但是因為烏克蘭在處理內部民族問題上的做法,與它在美俄之間缺乏靈活性的立場,使得情勢在當時已經岌岌可危,誠如基辛格警告,12天后,俄羅斯就出手接管了克里米亞並將之併入俄羅斯領土。

基辛格在這篇文章中是這樣分析局勢,他說:

「烏克蘭問題常常是一種攤牌的姿態:烏克蘭是加入東方,還是西方?但是,如果烏克蘭要生存和繁榮,它絕不能成為任何一方對抗另一方的前哨——它應該充當它們之間的橋樑。」

「將烏克蘭視為東西方對抗的一部分,將使俄羅斯和西方——尤其是俄羅斯和歐洲進入一個合作性國際體系的前景——在數十年內化為泡影。」

「俄羅斯必須承認,試圖迫使烏克蘭進入衛星國地位,從而再次移動俄羅斯的邊界,將使莫斯科註定要重蹈覆轍,進入與歐美相互施壓、自我實現的死循環。」

「西方必須明白,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永遠不可能只是一個外國。俄國歷史開始於被稱為基輔羅斯的地方,俄羅斯宗教從那裏傳播開來。幾個世紀以來,烏克蘭一直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在此之前,它們的歷史就交織在一起。從 1709 年的波爾塔瓦戰役開始,俄羅斯爭取自由的一些最重要的戰役,都是在烏克蘭領土上進行的......即使像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和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這樣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也堅持認為,烏克蘭是俄羅斯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事實上就是俄羅斯的一部分。」

「歐盟必須認識到,在烏克蘭與歐洲關係的談判中,歐盟官僚作風拖沓,戰略因素從屬於國內政治,導致談判演變成危機。外交政策是一門強調先後有別、輕重有分的藝術。」

他接下來毫不客氣地批評烏克蘭政府與政治人物,稱他們缺乏歷史經驗積累與政治智慧,他說:

「烏克蘭獨立只有23年,從14世紀開始就一直處於某種外國統治之下。毫不奇怪,它的領導人沒有學會妥協的藝術,更不用說歷史的視角了。獨立後的烏克蘭政治清楚地表明,問題的根源在於烏克蘭政治家試圖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該國的頑抗地區,先是一派,然後是其對立派。」

「這是亞努科維奇和他的主要政治對手季莫申科之間衝突的實質。他們代表着烏克蘭的兩翼,並不願意分享權力。一個明智的美國對烏克蘭政策,是需要尋求一種讓烏克蘭的兩個部分相互合作的方式。我們應該尋求和解,而不是一個派別的統治。」

「俄羅斯和西方,尤其是烏克蘭的所有派別,都沒有按照這一原則行事。每一個派別都使情況變得更糟。」

基辛格在文中最後還為俄羅斯辯護,表示「在俄羅斯的許多邊界已經岌岌可危的時候,如果不統一自己,俄羅斯就無法強行實施軍事解決辦法。對西方來說,妖魔化普京不是一種政策,而是一種缺失的藉口。」

如果只是這篇文章,畢竟時日已久,可能還沒什麼,但是到本年5月23日,基辛格在瑞士達沃斯論壇的一個演講,又捅到了烏克蘭的疼處,使得烏克蘭人「新仇舊恨」不由得一起發作。

基辛格在23日的達沃斯發言中敦促俄烏雙方儘快通過談判結束戰事,兩國邊界應「恢復原狀」(a return to the status quo ante),並提醒西方不要因情緒裹挾,過度施壓俄羅斯。

在這次發言中,當被問及對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問題的看法時,基辛格強調,俄烏雙方要在未來兩個月內展開談判,以免造成「不容易克服的動盪和緊張」。

基辛格就此還特地補充稱:「理想情況下,邊界應該是恢復原狀。在那之後繼續戰爭將不是有關烏克蘭的自由,而是一場針對俄羅斯本身的新戰爭。」

儘管基辛格表態比較模糊,但媒體報道普遍認為,「邊界應該是恢復原狀」的說法,就是指恢復2月份戰事開始前的烏克蘭邊界,也就是要求烏克蘭承認俄羅斯對於南部克里米亞地區以及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個「共和國」的主權地位,認為「烏克蘭應割讓領土換取和平協議」。

所以,基辛格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烏克蘭的強烈反對和批評。

烏克蘭談判代表、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24日在Twitter發文寫道:「就像基辛格先生輕易地提議將部分烏克蘭領土割讓給俄羅斯,以阻止戰爭一樣,他也會允許俄羅斯拿走波蘭或立陶宛。好在處於戰壕中的烏克蘭人沒有時間聽『達沃斯恐慌者』的話,他們正忙着捍衛自由民主。」

媒體注意到,波多利亞克在發表上述言論的同時,還特意配上了一張基辛格2009年與俄羅斯時任總理普京會面握手的照片,諷刺基辛格態度「親俄」。

緊接着,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25日講話中也大力批判基辛格。稱基辛格「從遙遠的過去中冒出來,說應把一塊烏克蘭(領土)給俄羅斯」,並諷刺他的「日曆不是2022年,而是1938年」。他意思應該是指1938年簽訂的《慕尼黑協定》,該協定中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割讓給納粹德國,這個指控真是相當有力了。

這次基辛格被烏政府網站「和平使者」列為了「支持俄羅斯的戰爭幫兇」,不過是烏克蘭對基辛格的又一次口誅筆伐罷了。

有意思的是,五十一年前,恰恰是這位基辛格先生,從美國地緣政治的需要出發,開啟了他的歷史性中國之旅,向尼克遜政府提出了與中國改善關係,以共同遏制蘇聯擴張的政策主張,從而為蘇聯解體埋下了一塊最關鍵的里程碑。可以說,正是從基辛格開始,為俄羅斯今天埋下了最大地緣困境。

而且,2014年3月6日,基辛格發表在《華盛頓郵報》上的文章對俄羅斯與普京也反覆敲打,警告「普京應該意識到,不管他有什麼不滿,軍事強加政策都會導致另一場冷戰」,諷刺普京「理解美國的價值觀和心理學不是他的強項」,而且強烈反對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稱「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不符合現有世界秩序的規則。」

而今,這位對俄羅斯其實算不得友善的學者,反而成了俄羅斯官方稱讚的對象,獲得了來自俄羅斯的生日祝福,真是應了邱吉爾那句話,在國際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