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的分水嶺正在顯現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到6月3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已有100天。與第一階段穿插數百公里作戰頗為不順不同,第二階段調整了作戰思路轉攻頓巴斯後,俄軍的戰果持續擴大。

在頓巴斯西線,5月25日,俄軍攻入了雙方爭奪多日的戰略重鎮紅利曼,切斷了斯拉維揚斯克與烏東北部地區的聯繫,完成了在烏東地區向烏軍發起進攻、實現控制整個烏東地區的關鍵一步。在頓巴斯東線,俄軍5月中旬利用一次合同攻勢攻佔了波帕斯納亞地區,在向四周幾個定居點延伸的同時,依託波帕斯納亞,集中炮兵部隊和烏軍打擊了烏軍的炮兵力量。

6月1日早些時候,俄國防部下屬的一個委員會公布了第三階段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它包括控制尼古拉耶夫州、奧德薩州和哈爾科夫州。俄軍將在清除頓巴斯的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和烏政府軍後進軍上述三州。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6月2日承認俄羅斯目前已控制烏克蘭近五分之一、約125,000平方公里的領土。為了扭轉戰場頹勢,烏克蘭不斷呼籲西方國家提供更多重武器。5月31日,拜登政府宣佈將向烏克蘭提供少量高科技中程火箭系統。6月1日,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稱將向烏克蘭提供IRIS-T防空系統。6月2日,英國緊隨其後,承諾向烏克蘭運送中程火箭系統。

圖為2022年5月28日,一名烏克蘭軍人走過在俄羅斯軍隊轟炸中被摧毀的石膏製造廠。(AP)

此外,美歐對烏克蘭的援助已經創下國際援助的歷史。5月中下旬美國國會通過了400億美元援助烏克蘭的法案,此前3月份美國國會曾通過140億美元的援烏支出法案。戰事爆發以來,對烏援助2次累計已經達到540億美元。歐盟自戰爭開始以來的援助總額約為21億美元。而2021年同期俄羅斯國防開支則在660億美元左右,歐美的援助綜合和這個數字相差並不遠。

乍一看,未來隨着美歐的重武器支持逐步到位,戰況會更加激烈,這場美歐支持下烏克蘭同俄羅斯的戰爭似乎會曠日持久。而事實上,焦灼的戰事正在迎來分水嶺。

俄軍正取得階段性勝利

並不是有軍費就能夠贏得勝利,美國耗費鉅資武裝的阿富汗政府軍2021年在塔利班的進攻面前潰敗不堪就是最好的證明。更何況美歐的援助並不全是直接給烏克蘭的軍費,這其中還包括人道主義援助和經濟援助,以及美歐對烏克蘭軍隊的培訓費。烏克蘭能夠拿到手的武器是美歐採購的,這一部分援助費用直接流進了軍火供應商的腰包。某種意義上說,援助更像是一場巨大的肥肉分食盛宴。

當俄羅斯舉全國之力,在烏東武裝的配合下,不斷輸出高素質的作戰能力時,基本要靠美歐援助,作戰重武器並不掌握在自己手裏的烏軍敗局已定。

軍費轉化為戰鬥力需要時間,烏克蘭軍人能夠熟練使用美歐援助的武器需要時間,武器何時能夠交付也不有諸多不確定性。比如德國總理朔爾茨6月1日稱將向烏克蘭提供IRIS-T防空系統。但德國國防部發言人赫姆博爾德(David Helmbold)當天表示,他無法提供有關防空系統的細節,因為德國聯邦國防軍沒有配備這種武器。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也表示,向烏克蘭交付防空系統「需要一段時間,(也許是)幾個月」。烏克蘭自身的戰爭動員已經達到了承受的極限,烏克蘭需要的是立刻馬上能夠用得上的外部支持,而戰損不斷、節節失利與等待援助嚴重影響了烏軍的整體戰鬥士氣。

圖為2022年5月28日,俄羅斯海軍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從巴倫支海發射一枚新型鋯石高超音速巡航導彈。(AP)

3個月前戰事之初,美歐同仇敵愾,誓用制裁和援助給俄羅斯致命一擊。而結果是俄羅斯沒有拿下基輔速戰速決,美歐也沒有迅速將俄羅斯打倒。但當俄羅斯調整後持續收穫戰場勝利時,美歐的制裁和援助卻在升級中越來越尷尬。

歐盟5月30日好不容易就包含石油禁運令在內的第六輪制裁方案達成一致,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統計資料卻顯示,俄羅斯3月從美國第九大石油供應國攀升至第六位,月石油供應量近乎翻倍,達到421.8萬桶。早前拒絕購買俄羅斯石油並對歐盟國家做出的類似決定表示歡迎的美國在通脹壓力之下正在購買俄羅斯的低價石油。戰事進入到第四個月,對烏克蘭繼續提供需要的重武器正在變成一種政治正確,重武器何時交付是否影響烏軍勝敗似乎已經不是迫切的首要考慮的問題。從多次公開承諾不會被烏克蘭用來攻擊俄羅斯本土看,美歐的對烏克蘭支持有清晰的紅線。

在美歐猶猶豫豫、斟酌利弊得失、束縛手腳之際,整場戰局的分水嶺正在形成。烏克蘭東部被俄羅斯軍隊全盤掌控,不再遙不可及。屆時,烏克蘭政府是繼續發動反攻還是同俄羅斯談判尋求結束衝突,將會是重要的抉擇節點。

西方決心動搖

速勝論破產後,美歐寄希望於用持久戰拖垮俄羅斯,而殊不知,在持久作戰中,西方社會一致支援烏克蘭的決心已經開始動搖。

BBC中文網5月1日發文質疑西方的團結能維持多久,報道稱西方決策者正在就烏克蘭可能達成什麼樣的政治解決方案展開激烈辯論:當前的首要任務是重新控制被俄羅斯佔領的領土,還是在戰爭結束後確保烏克蘭剩餘領土的未來安全、完整和生存能力?

歐盟允許俄羅斯的石油通過管道運輸,以換取匈牙利對於制裁俄羅斯其他措施的支持。圖為2022年5月30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出席歐盟會議。(AP)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伊格內修斯(David Ignatius)在5月12日的文章中指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烏克蘭或將成為分裂國家,而俄軍會頻繁穿越難以完全停火的接觸線。「這種僵持和分離十分殘酷,但若烏克蘭人要替未來做打算,應該考慮韓國或西德方案。」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5月19日的社論是烏克蘭有必要考慮與領土損失相關的「艱難決定」。美國人確實「受到烏克蘭苦難的鼓舞」,但在通脹加劇、全球糧食與能源問題浮現的情況下,民眾對遙遠戰爭的支持不會無限期延續。美國不該追求虛幻的「勝利」。

如果此前BBC、《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只是表達媒體擔憂、傳播學者判斷,那麼到了5月末,這種對繼續支持烏克蘭的懷疑已經擴展到了實際的外交實踐中。《華爾街日報》5月31日援引一些歐洲官員的話報導,反俄陣線內部近幾周分化成兩個陣營。法德政要的言論表明他們對烏克蘭軍隊能否將俄軍驅出國境持懷疑態度,並持續呼籲通過談判達成停火。而英美等一些國家則認定俄烏衝突使烏克蘭成為更廣泛「俄西戰爭」的前線。

犧牲烏克蘭將會變成新的政治正確

譴責俄羅斯入侵,捍衛歐洲和美國的利益,制裁和援助支持烏克蘭,這是毫無疑問的政治正確。但是當烏克蘭節節敗退,俄羅斯的贏面越來越大時,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結果?制裁沒有拖垮俄羅斯,戰場沒有贏得過俄羅斯,美歐當局者們如何下台階?在通貨膨脹、糧食危機、能源危機疊加新冠疫情的當下,美歐能夠源源不斷支撐烏克蘭的戰場反攻嗎?什麼時候是盡頭,這可能是問題纏身的美歐社會首先要問的問題。

諸多問題纏身,5月24日英國路透社和益普索集團發布的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援率已跌至36%。美圖為拜登6月2日就一段時間內發生的大規模槍擊案發表講話。(AP)

通脹已經被拜登(Joe Biden)列為目前需要解決的「首要國內任務」,甚至為了解決油價高企問題,近日稱要低價購買俄羅斯石油。俄羅斯油氣資源對於歐盟國家來說是資源配置的帕累託最優選擇,然而為了制裁俄羅斯,歐盟需要另尋油氣資源,這本身就違背市場規律,推高經濟運行成本。法國國際廣播電台5月3日發表文章給出的答案是立即結束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

經濟賬要算,政治賬也要算。伴隨着美國中期選舉臨近,共和黨人必然會拿可能到來的烏克蘭敗局做文章。如何文過飾非,拜登能不考慮嗎?美國的對烏克蘭援助已經高出天際,援助烏克蘭之後一些之前持續得到高額援助的國家比如以色列,必然會為爭取資金而持續遊說。其他盟友持續伸手,不斷喊着團結盟友的拜登能拒絕嗎?不能拒絕的話對烏克蘭的援助還能高位維持嗎?

有人認為,3月份俄烏在土耳其談判期間達成的共識就是在美國的干預之下瞬間被撕毀的,烏克蘭能否打下去還得看美國的臉色,但是拜登近日在媒體撰文口口聲聲說沒有烏克蘭的同意不作關於烏克蘭的決定,這種做派歸根結底是不想承擔烏克蘭可能戰敗的責任。

面對解決通脹、應對選情等更為緊迫的政治正確時,支持烏克蘭這種政治正確就變得成為可以犧牲的選擇了。尤其是俄羅斯鎖定勝局之際,誰來直面無力阻止俄羅斯的敗果呢?當潮水即將褪去,誰也不想成為裸泳的人,因此,趁早上岸就成了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