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腳踏進歐盟 烏克蘭定位問題已得到解答?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烏克蘭終於在歐盟27國共識之下正式變成了歐盟候選國。如果沒有開打了四個月的俄烏戰爭,烏克蘭大多親歐派的入歐夢大概此刻依然是個夢。

在蘇聯解體之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特別是文化淵源與俄羅斯密不可分的白羅斯和烏克蘭,一直在探究「自己是誰」、「有沒有這個俄羅斯以外的自己」,其中一個自我理解的框架就是「到底我們是俄羅斯的,還是歐洲的?」普京的開戰,某程度上,就是建基於其對於「烏克蘭是俄羅斯的」的判斷。

6月23日歐盟峰會將烏克蘭變成候選國的決定,可算是對「烏克蘭是什麼」這個問題的解答,也是對普京對同一問題的解答的反駁——如果在漫長的入歐進程之後,烏克蘭國家尚存的話。

確立歐俄之間的選擇

這個被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比喻為「等了120天又30年」的「勝利」從即時的角度來看,當然只是形式上的勝利。加入歐盟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往往以十年計算。申請加入的國家往往需要通過既深且廣的法制改革,符合歐洲從法治、民主、產業競爭規管到動物護照等事無大小、幾乎無所不包的要求,才能正式成為成員國。例如最後一個加入歐盟的國家克羅地亞,就花了10年時間。

像1999年就成為候選國的土耳其一般,候選國自身的國內外政治轉變,有可能會發展成離歐盟愈來愈遠的局面,但從烏克蘭此刻與俄羅斯的核心對立形勢來看,無論戰爭以何種形式解決,除非烏克蘭主權、領土全失,否則其「入歐」之路將是難以逆轉的大勢。

6月2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各國達成讓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國的決定。(AP)

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之後,烏克蘭親歐形勢早已確立。然而,烏克蘭國內政治腐敗不堪、財閥權力過大,在2021年「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貪腐觀感指數全球排名122,比排名136的俄羅斯只算是好一些。

而且,如果烏克蘭加入歐盟,它將取代法國成為土地面積最大的成員國,其農業之盛也可能將現有歐盟對於法國農夫的補助吸走,而其低於歐盟最窮國保加利亞超過一半的人均GDP,也決定了它將成為受助國,分薄其他受助國的資源。

這些因素原本就決定了烏克蘭加入歐盟遙遙無期。俄國的進軍卻徹底改變了這一點。連一直傾向反對歐盟擴大而主張先建立好現有歐盟主體性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最後也改變立場,為烏克蘭(以及摩爾多瓦)的候選國地位背書。

6月16日,到訪基輔的馬克龍與澤連斯基擁抱。(AP)

消耗戰鋪設加入北約的道路?

除了在政治維度上確定了烏克蘭「入歐」之路外,俄軍在烏東頓巴斯地區利用強勢火力(烏方稱比其多十倍)不斷消耗烏克蘭士兵和武器裝備的策略,某程度上也為烏克蘭加入北約鋪平前路。

在對抗俄軍的大砲戰前線上,烏克蘭一直主要還是利用其既有的蘇聯制式裝備反抗,如BM-27、BM-30多管火箭砲等。在猛烈的互相砲轟之下,烏克蘭差不多已用盡彈藥和相關裝備及部件,連其他東歐國家也大部分耗盡了它們的蘇聯制式裝備庫存。因此,在實際戰爭需求的基礎上,烏克蘭將被迫全面改用北約制式的武器,例如從152毫米的標準蘇制砲彈轉向155毫米的北約標準。

用於烏克蘭戰場上M777榴彈砲的彈藥。(AP)

隨着美國的M777榴彈砲、法國的CAESAR自行火砲、德國的Panzerhaubitze 2000自走砲、美國的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砲等能配合烏克蘭頓巴斯前線需要的武器陸續投入戰場,而烏克蘭軍也逐步適應相關武器的訓練,在戰爭可能長久持續的情況下,烏克蘭軍的北約轉向可預見將會變成一個長遠難逆的發展。

北約作為一個跨國軍事組織,成員間的軍隊配備和人員的協同操作能力是首要條件。這亦是為何一向使用北約制式裝備的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只有政治阻礙而無實際問題的原因。俄烏戰爭持續下去,在軍事層面上,也將會把烏克蘭放置在類似芬瑞兩國的層次,離北約成員地位幾乎只得名義上的距離。

即使戰爭最終以烏克蘭割地求和的較壞結果告終,失去頓巴斯,甚至失去大部分已落入俄國手中黑海沿岸的烏克蘭,卻在戰爭的過程中走上了加入歐美陣營的穩定道路。潛在的土地損失,也許是烏克蘭最終解決其定位問題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