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什葉派內鬥愈演愈烈 第五大石油出口國已在內亂邊緣?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伊拉克什葉派教士薩德爾(Muqtada Al-Sadr)周一(8月29日)宣布退出政壇的一招「以退為進」,再一次引發其支持者進侵巴格達政府重地,入夜後薩德爾的武裝組織「和平衛士團」(Sarayat al Salam)與親伊朗的「人民動員軍」(Popular Mobilization Forces)發生暴力衝突,要政府特種部隊和軍隊介入制止才稍見平息,最終造成至少20人死。其後,薩德爾聲言反對軍方打壓,決定絕食抗議。衝擊似乎只會進一步加劇。

伊拉克以什葉派穆斯林為主,佔人口大約六成,在獨裁者薩達姆(Saddam Hussein)在位期間被受打擊,但美國2003年入侵推翻薩達姆之後,什葉派就主導了伊拉克政壇。當中,曾武裝反對美國聯軍的薩德爾與2006-2014年擔任總理的馬利基(Nouri al-Maliki)派系一直維持緊張關係,後者更曾主動清掃薩德爾的軍隊。

近年,在美國介入力度大減之際,薩德爾與以馬利基為主要代表的什葉派勢力之間,存在一個重大爭議:自許為什葉派領袖的伊朗到底可以干預伊拉克政治到什麼程度?

伊朗的介入成紛爭之源

薩德爾對所有外來干預都一概拒絕,打着「不東不西」的旗號,以往反對美國聯軍,如今則抗拒伊朗干預,希望改善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薩德爾的支持者基本盤屬於較為貧窮的城市階層,這些人成為了2019年以來伊拉克反政府示威的根本,受到當時的親伊朗武裝打壓,使草根要求與反伊朗介入的聲音進一步合流。

反對一切外國介入的什葉派教士薩德爾。(AP)

2021年10月的國會選舉,薩德爾運動成為了國會最大黨,奪得329席中的73席,而馬基利領導的法治國家聯盟(State of Law Coalition)則只得37席,使薩德爾有了踢走其他親伊朗什葉派籌組政府的決心,改變了以往各派「黑箱作業」分配好利益再組成政府的慣例。問題是,籌組政府的第一步是要由國會以三分之二多數選出總統,但反薩德爾的同盟卻控制了三分之一的否決權力,使新政府至今也未能成立。

此後,伊拉克政壇分成了兩大派。一是薩德爾派。這除了薩德爾運動之外,還聯結了擁有31席的庫爾德斯坦民主黨(KDP),以及擁有37席的遜尼派「進步黨」(Takadum)。另外一邊的則是所謂的「協調框架」(Coordination Framework),當中包括馬基利的法治國家聯盟、擁有17席且屬人民動員軍主要力量的法塔赫(Fatah,此派在前一次選舉有高達48席),以及一眾較小的政黨,剛好能動員足夠三分之一的國會議席。

兩派爭持之下,伊拉克就陷入了持續超過大半年的政治膠着。去年大選後不久,獲伊朗支持的勢力聲言選舉不公,11月7日更發生了過渡總統卡迪米(Mustafa Al-Kadhimi)的失敗刺殺事件。一些分析認為這是親伊朗武裝所為。

8月26日,薩德爾的支持者聚集在國會大廈附近祈禱。(AP)

薩德爾運動議員總辭 放棄政治解決?

到了本月6月13日,薩德爾終於決定更進一步,下令其運動的73位國會議員全體總辭,似乎是有威脅用「體制以外」程序以解決紛爭的意思。同時,自認為擁有民意支持的他,也呼籲解散國會、重新大選,希望通過選票改變國會勢力的分佈。

不過,國會各派對此並不理會,甚至加入新的議員去取代薩德爾運動的懸空席位,此後,「協調框架」的議席增加至130席,並在7月25日推舉了他們的總理人選,後者卻被視為各親伊朗什業派政黨的傀儡。7月中,曾希望重奪總理之位的馬基利更有錄音流出,其中他不只毫無根據地指責薩德爾是英國密謀推上總理之位的人物,更攻擊與他自己份屬盟友關係的什葉派武裝組織懦弱。此事進一步惡化了局勢。

7月27日,薩德爾的支持者就發動了在政府重地的示威,並進佔了國會大樓。薩德爾要求法院解散國會,並拒絕參加進一步的談判。薩德爾和反薩德爾的支持者其後多次上街示威,卻沒有為政治僵局帶來任何轉機。薩德爾8月29日宣布退出政壇(這已非首次),使兩派的對立更趨激烈。

2020年初被美國刺殺的伊朗聖城軍軍官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在伊拉克有具大影響力。有分析認為如果他尚在生的話,將有能力擺平伊拉克什葉派各派此刻的紛爭。(AP)

有分析認為,薩爾德此舉是伊朗聖城庫姆(Qom)什葉派精神領袖海利(Kadhim al-Haeri)8月28日突然宣布退休所致。不少海利的追隨者也同樣是薩爾德的支持者,但海利卻呼籲其追隨者未來可跟從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而非伊拉克聖城納傑夫(Najaf)的精神領袖西斯塔尼(Ali al-Sistani)。對此,薩爾德便稱海利的引退並非出於自願,暗示其是受到了伊朗當局的影響。

雖然薩德爾運動的議員請辭之前,國會已通過了一些緊急撥款以應付糧食、燃料和薪金開支,但由於國會在僵持局面之下未能通過預算,一些普通伊拉克市民已得不到政府的補助,而在油價高企之際,伊拉克也將錯失把握外圍有利形勢的機會。如果僵局持續,民生問題將成為進一步不穩的土壤。

伊拉克每日出口原油接近330萬桶,是全球第五大的石油出口國,其一直以來相對平安無事的政局使之成為此刻能源供應緊張情勢下的一大穩定因素。此刻,人們卻開始擔心什葉派的兩派衝突將不能以政治解決。由於薩德爾和反薩德爾的各個主要力量背後都有相應的非官方武裝組織,且後者有不同程度的外力支持,如果雙方決意爭鬥到底,大規模的武裝衝突或將無可避免,這不只破壞區內穩定(伊拉克近年已成為沙特與伊朗兩大競敵的外交中介),也將加劇全球能源供應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