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把匯率止跌希望放在美聯儲身上,終究是錯付了?│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在美聯儲公佈加息75個基點的最新決議後,日圓再次迎來暴跌,突破145重要關口。為了支撐匯率,日本政府和央行時隔約24年3個月再次出手,以「賣出美元-買入日圓」的方法進行干預,日圓快速暴漲,迎來短線反彈。但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日圓壓力不減、匯率再度下跌到144關口。
日本為何執意堅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現在的日圓貶值對日本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作為出口貿易大國,美元走強、日圓貶值又意味著哪些深刻變化?中國需要擔心類似的問題嗎?日本貨幣政策何時會轉向?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全球戰略智庫世界經濟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貿易研究室研究員倪月菊就一系列問題接受了觀察者網採訪。

【採訪/觀察者網周毅】

觀察者網:美元今年後期的加息安排已成定局,您覺得日本目前堅持寬鬆的原因是什麼?

倪月菊:日本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就進入了量化寬鬆的長周期。從利率上看,進入了0利率時代,只是在2007年有過小幅加息,2016年後甚至進入負利率時代。日本之所以長期堅持寬鬆政策,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釋放流動性使日本經濟擺脫通貨緊縮狀態,提振泡沫經濟破滅後持續低迷的日本經濟。

從供給側看,低利率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刺激企業投資,增加生產,帶動就業;從需求側看,投資增加、生產復甦、就業增長、工資上升,必將帶動需求的增長;從消費端看,零利率疊加收入上升,將刺激消費增長。

日本央行9月22日消息:維持政策利率在-0.1%不變 (數據來源:日本央行)

適度的通脹率是衡量經濟是否擺脫通縮,進入穩定增長的重要指標。「安倍經濟學」三支箭的目標就是要實現2%的通脹率。儘管這10年通脹率超過2%的年頭並不多,但日本社會普遍認為,量化寬鬆政策是目前能採取的最有效支持經濟活動的政策。可以說,低通脹是日本可以堅持“絕對不需要加息”的最主要基礎。

目前,受新冠疫情特別是俄烏衝突的影響,日本的通脹水平已超過2%,8月甚至達到了3%,但這不是因自身消費增長帶來的,而是因進口的能源和食品價格高企帶來的輸入性通脹,並不是經濟復甦的表現。

在經濟依然低迷的情況下,一旦加息將加重政府、企業甚至個人的債務負擔,生產端、需求端和消費端都會受到影響。一旦企業的資金鍊斷裂,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是致命的。

因此,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多次表示,為了支持日本經濟持續復甦,日本央行將繼續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並密切關注國內外因素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如有必要將毫不猶豫推出進一步的寬鬆措施。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多次表示,為了支持日本經濟持續復甦,日本央行將繼續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AP)

觀察者網:日本貨幣政策是否會出現拐點?有哪些數據值得關注?

倪月菊:日本是否要放棄現有貨幣政策,取決於日本經濟對日圓貶值的承受力。在美國持續加息而日本保持負利率不變的背景下,隨著日圓和美元利差的加大,日圓貶值不可避免。今年年內,美元兌日圓升值最高點超過25%,匯率一度達到1:145。

近日,日本央行果斷出手干預下,匯率一度升至1:140。可見,1美元兌150日圓左右,應該是日本所能承受的貶值預期。一旦超出這個心理防線,日本政府還會出手干預。如果效果依然不佳的話,不排除放棄寬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因為,日圓過度貶值同樣是日本經濟無法承受之痛。

因此,當日圓貶值超出心理預期,日本可能會採取一定手段遏制。日本更可能會選擇買日圓拋美元的措施把日圓控制在1:150以下,而不會輕易選擇加息。因為如果加息的話,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債務負擔都會增加,使日本經濟雪上加霜。

目前,日本政府把希望寄託於美國平抑物價後放棄持續加息的政策上,或能幫助日圓匯率止跌甚至反彈。但變數依然很大。

日圓兌美元今年以來節節下跌,最新兌1:144。(google財經)

觀察者網:現在的日圓貶值,是否正在從「良い円安」(好的日圓貶值)向「悪い円安」(壞的日貶值)轉變?美日利差的走高可能給日本帶來何種深遠影響?日本現在的處境,是否意味著安倍經濟學遭遇了挫敗?

倪月菊:一般來講,一國通過降低本國商品相對外國產品的價格,使國外人們增加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本國居民減少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從而有利於本國的出口,減少進口。一國的貿易收入往往會得到改善,整個經濟體系中外貿部門所佔比重會擴大,可以有更多的產品同國外產品競爭。

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使得本國商品、勞務、交通、住宿等費用相對便宜,有利於吸引外國遊客,擴大旅遊業發展,推動就業增加和國民收入的增長。所以多年來,日本一直把日圓貶值作為刺激出口增長的良藥,甚至產生了一定的依賴心理。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間品貿易已成為國際分工深化的必然結果,以製成品出口為主的貨物貿易正在悄然被中間品貿易所取代,成為貿易的主角。

這意味著,日圓貶值導致中間品價格大幅上升,會抬高最終品的生產成本,導致最終品價格提高,抵消了因日圓貶值帶來的價格優勢,甚至進口成本提升的幅度可能超出日圓貶值帶來的價格優勢,達不到刺激出口的目的。

截至2022年9月,日圓已經貶值約30%,卻已經連續12個月面臨著巨額貿易逆差,就說明了這一問題。加之,受疫情影響,可能因日圓貶值帶來的服務貿易收益也微乎其微。

所以在當今的形勢下,量化寬鬆的邊際效果越來越小了,通過日圓貶值難以起到更好的提振經濟的效果。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