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失敗:為何中期選舉還在炒作移民問題?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美國中期選舉11月8日將至。雖然經濟是絕大部分選民都認為是「非常重要」的議題,但移民問題依然是人們焦點所在,重要度與槍支政策相當。在共和黨選民當中,移民問題更是僅次經濟的第二大議題。本年最受人注目的美國表演政治戲碼,亦是南部邊境州份,甚至是不在邊境上的佛里羅達州(Florida)各共和黨州長,將非法入境移民一車一車毫無預警地送到華盛頓特區、紐約市等民主黨重鎮的抗議行動。

即睇:《香港01》美國中期選舉2022專頁

回想2015年特朗普宣布參選總統之際,其主打議題正正是邊境移民。他參選時的第一場新聞風波就是將墨西哥移民形容為罪犯、毒犯和強姦犯。其後有關移民政策的爭議無日無之。為何到了7年後的今天,移民問題依然未解?

移民政策的「道具化」

移民問題的敏感和複雜,在拜登中期選舉前的一項政策公布可見。10月12日,拜登當局推出了一項專門針對委內瑞拉移民的政策,抄襲其對烏克蘭難民的人道主義計劃,容許在美有親友財政支持的委內瑞拉人直接申請留美,預計將接收2.4萬人。

但同一時間,國土安全局將則擴大利用疫情規範為理由、針對委內瑞拉人的驅逐出境計劃,並獲得墨西哥同意接收被驅逐的移民入境,避免了美國政府要同其此刻並不承認的委內瑞拉馬杜羅(Nicolas Maduro)政府直接交手的外交困難。美國也新增了6.5萬個臨時非農業簽證名額,據稱是與墨西哥的交換條件。

這項新政策一鬆一緊的兩面性,其實是要滿足拜登不同的政治需要。一方面,民主黨進步派對於拜登保留了不少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極其不滿,放鬆移民政策博取一些新聞頭條,至少可讓進步派選民在中期選舉來臨之前感覺到拜登有在做事。

美墨邊境墨西哥城市蒂華納(Tijuana)的一處難民營。當地難民親身參與設施建造。(AP)

另一方面,加強驅逐移民,則是為了避免此舉受到右翼媒體的攻擊;而更重要的是,不少在邊境州份競選的民主黨人正急需一些嚴格移民政策助選,以向當地選民作宣傳。事實上,剛上任時曾停止特朗普興建邊境圍牆政策的拜登早前已低調地恢復了一些建牆計劃,這也成為了在南部亞利桑那州(Arizona)競逐連任的民主黨國會參議員凱利(Mark Kelly)「成功說服拜登」的一項「政績」。

至於為何選擇委內瑞拉人,當中更有經濟和選情考慮。在俄烏戰爭造成油價高企、沙特等產油國更減產站隊俄羅斯之際,拜登正在考慮放寬對委內瑞拉的制裁,讓該國可增大石油出口,而加強驅逐委內瑞拉移民出境某程度上就是對馬杜羅政府的協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關鍵搖擺州佛羅里達的拉丁選民傾向支持美國政府幫助逃出拉美社會主義政權的移民,對委內瑞拉人的人道主義簽證政策,就有助於民主黨爭奪這批關鍵選民。

從上述分析可見,這一份幾乎微不足道的移民政策,背後其實有着錯綜複雜又互有衝突的政治考量。如果說特朗普和共和黨人將移民問題變成了自己的政治道具,拜登其實也同樣視移民為道具,只不過大家「道具化」的形式不同而已。

亞利桑那州邊境圍牆一段需由貨櫃填補。(AP)

不解之結

競選期間和上任之初一度力主解決移民問題的拜登,之所以到現在也只在「擦邊球」,其一大原因是美國民眾對於移民問題的分裂立場。

在選民關注度之上,民主黨雖然有一小撮關心移民問題的熱衷分子,但整體而言,人們其實不太着緊移民問題。在民調機構莫寧諮詢(Morning Consult)的追蹤調查中,移民問題在民主黨選民中的選舉重要度往往敬陪末席。相較之下,同一調查則顯示出,本年以來,移民問題卻一直是共和黨選民的第二大議題。

此等關注度的差距,就決定了拜登不會為這個民主黨選民普遍不太關心的議題付出政治成本,也解釋了為何共和黨會不斷炒作非法移民危機。

另一方面,對於如何解決移民問題,民主黨和共和黨選民都有截然不同的立場。民主黨人大比數支持為身在美國的非法移民設立合法逗留的渠道、讓人們能容易以家庭團聚為由移民到美國等等,而共和黨則大比數支持增加將已在美國的非法移民驅逐出境。極端民主黨自由派的口號是要廢除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極端共和黨的口號則是邊境移民是對美國的「入侵」,要動用國民警衛隊壓止——事實上,自去年3月以來,德州已在推行此類政策,稱為「孤星行動」(Operation Lone Star)。

兩黨分歧之下,國會無法通過任何重大移民政策修訂,只能由總統透過行政命令作出小修小補(正如特朗普的建牆政策一般),而當政黨更替,新的總統又會把前任的政策收回。在這種政治環境之下,連兩黨選民都有共識的移民政策也難以落實,例如「讓未成年非法入境後長居美國的人士入籍」自奧巴馬時代以來已是兩黨共識,但直至今天此政策仍然是空中樓閣。

移民問題已成了一個不解之結。

拜登的坐視

問題是,移民並不是一個假議題,而是一個真難題。直至8月,本年在美國南方邊境的移民執法宗數達至215萬,已比去年全年數字高出超過40萬,亦是200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由於拉丁美洲不少國家政治、經濟、治安環境持續惡劣,此數就算不再大幅上升,也將維持在高水平。

而面對急速增加的邊境移民,拜登上台以來其實一直藉新冠抗疫為由,以特朗普時代遺留下來的「Title 42」權力直接將申請庇護的難民驅逐出境。本年以來,拜登當局疑因自由派壓力而企圖撤銷Title 42,最終被共和黨人藉法院阻止。這某程度上是扶了拜登一把,如果拜登當局失去Title 42直接趕走邊境移民的權力,「難民壓境」將會成為更大的選舉議題。

過去四年的美墨邊境移民執法個案數字。(CBP)

即使有Title 42的權力,拜登上台後也已經將大約150萬人釋放到美國境內,以等待其移民法院的審批程序。雖然有研究顯示以往大多數「被釋放」的移民都會出席其移民申請聆訊,而非「過了河便是神仙」,但這種權宜之計卻一直被共和黨包裝為「捉完就放」(catch and release)的兒戲執法。

對於客觀存在的移民問題,民主、共和兩黨若非以權宜之計希望問題最終能自我解決,就是將之收變成政治攻訐的工具。例如共和黨人雖然大談要中止「捉完就放」的政策,但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只有兩萬多個拘留待審批移民的名額,根本沒有辦法不「捉完就放」。

而面對於從南方邊境被共和黨州一車一車送到的移民,一眾民主黨大城也正在慘呼救命,但拜登當局卻無動於衷,只出口批評,卻無實際援助。例如在本年以來紐約市已「被送」了近兩萬名移民,市內無能力安置,只能花費借用酒店作難民住所,而且難民庇護申請者於法不能在抵埗180日內合法工作,使得紐約市政府不得不自費供養非法移民。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要求聯儲政府介入援助,但拜登卻坐視不理。

其實,在今天美國失業率極低、工資正在推高通脹之際,容許更多移民進入美國工作,是壓抑通脹、避免聯儲局加息過烈而造成衰退的明智政策。換了一個更具決斷力的民主黨政府,巧妙地把勞工不足、通脹和移民政策聯結在一起將是推動移民政策改革的出路。

對這條出路的視而不見,正是此刻拜登失敗移民政策的核心,也使這個議題長期被共和黨的宣傳操作搶佔主動,而讓民主黨往往陷入被動之中。

即睇:《香港01》美國中期選舉2022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