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堅守動態清零? 對抗美國批評不應是中國行動指南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近來,中國北京上海一些地區出現反抗過度防疫的示威活動,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再次出現對動態清零政策的批評聲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11月29日接受美聯社訪問時稱,中國是時候擺脱大規模封鎖,並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她促請中國重新調整其旨在隔離每一名病人的強硬「清零」方式,因為它對人民和經濟造成影響。

白宮在11月28日就中國國內的示威發表正式聲明,表達支持中國的和平抗議者。同時也提到:「『清零』不是我們這裏追求的政策。正如我們所說,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將很難通過『清零』戰略來抑制新冠病毒。」

圖為福奇在華盛頓白宮出席疫情簡報會情形,他對清零政策持負面評價。(Reuters)

美國傳染病專家福奇(Anthony Fauci)11月27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節目訪問時說:「中國的做法非常非常嚴厲,相當苛刻,沒有任何目的或結果地進行長期封鎖,這對公共衛生來說是毫無意義的。」美國白宮冠病響應協調員阿希什·賈(Ashish Jha)11月27日在美國廣播公司(ABC)節目中說:「中國要通過清零政策來遏制冠病,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法國駐華大使館11月24日透過官方社交媒體帳號呼籲中共官方真正落實二十條措施政策,取消不必要和過度的限制,以及儘快放棄動態清零政策。

國際社會對動態清零的質疑並非近來才有。今年上半年上海封城時,關於動態清零的質疑達到了一個小高潮。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初召開會議表明要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中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作鬥爭後,中國各地追求動態清零的防疫路線執行得更加嚴格。

8名香港大學學生11月29日晚在港大悼念響應悼念11.24新疆烏魯木齊封控區大火死難者,他們都仿傚內地示威者手持白紙抗議,有女生高呼「不要封控要自由」等口號。(蘇煒然攝)

目前在疫情形勢嚴峻,各地收緊管控措施之際,民眾的討論和不滿被認為是掀起了對動態清零政策的再次大討論。

11月11日中國官方公布的二十條措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眾對封控的焦慮。不過Omicron傳播速度非常快,不進行嚴格的社交限制,病例數量下降幾乎是不能實現的。中國新疆烏魯木齊進行了長達三個多月的封控,才得以初步管控住疫情。中國其他城市是否要通過長達數月靜默的形式來管理疫情?這樣的代價是否過於巨大,都有待探討。

當清零並非指日可待,病例數降低變得越來越困難時,該怎麼辦?中國內地一些地方政府不再公開發文指示封控,轉以口頭的形式指揮社區封控,要求學校和培訓機構停課商業門店關門。依靠官威,就能達到靜默效果,巧妙規避被上級追責的政治風險,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執行二十條措施和動態清零目標之間並非絕對的促進關係。

封控社區的口頭指令來自於當地政府,而由於社區是居民自治單位,封控被稱為居民自願。此舉引發內地不少民眾強烈不滿。北京一些民眾自發拆除隔離護欄後社區封鎖被迫解除。(Getty)

不少地方政府對於二十條措施陽奉陰違,二十條措施需要中國中央政府三令五申、重拳整治才能推行的背後,是地方政府防疫無能,還是動態清零的目標已經不切實際?

疫情三年多來,病毒在變異,世界在變化,中國民眾的承受能力和心態也在變化。無論如何,中國都到了重新審視防疫政策的時候了。繼續堅守政策,就要在回應質疑、贏得各界支持上下更大的功夫,尤其在保障底層民眾福祉上有切實動作。

一些聲音擔憂,動態清零政策已經上升為不可動搖的中國路線,美法等國的反對和批評可能會促使中國為了彰顯制度自信和道路正確而固守動態清零。這種擔憂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符合事實,從二十條措施的出台來看,中國在積極嘗試疫情防控的最佳方式。是否堅守動態清零,最根本的依據是中國國情。相信中國不會以對抗外界的指責為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