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風光不再依舊:2022年半導體產業回顧與展望|安邦智庫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動盪的2022年即將過去,近幾年在全球地緣政治博弈中成為「明星」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如何?中國半導體產業在美國的打壓之下處境如何?要回答這些問題,有必要做一個全年半導體業回顧,通過比較來觀察2022年半導體業發展的真實狀況。

2021年全球半導體業的繁榮異乎尋常,是近20年來少見的高增長年份,它的特點是缺貨、漲價、交貨周期延長,業內對缺芯充滿恐慌心理,大量重複下單,再加上疫情肆虐,以及美國持續打壓中國半導體業等,導致原本正常的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岌岌可危。

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提供的數據,2021年全球半導體業增長26.2%,總規模達5,589億美元,其中存儲器業務達1,538億美元,增長達30.9%。繼2021年強勁增長後,WSTS預測2022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僅有個位數增長,總規模為5,800億美元,增長達4.4%。WSTS最新發布的預測稱,受到內存晶片市場急劇冷凍所拖累,2023年的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萎縮4.1%至5,570億美元,這是自2019年後該行業首次出現回落。

在安邦智庫(ANBOUND)半導體產業顧問莫大康看來,從產業周期來觀察,在經歷了2021年的極高增長之後,2022年半導體產業進行調整完全是正常現象。2022年,烏克蘭戰爭爆發,在高油價以及地緣政治持續惡化的背景下,全球宏觀經濟放緩,消費者的購買力收緊,對於全球半導體業起到了減緩作用。不過,從行業內部和市場端來看,企業對此的感受與行業宏觀看法大相徑庭。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條上的各家企業(包括各個類別器件廠商),對市場變化的感受都是寒風凜冽。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中)參加台總統府11月21日舉行的APEC會議代表團返台記者會,表示很多人忌妒台灣有那麼好的晶片生產。(台灣總統府)

從半導體各類產品來看,其市場表現各有不同。據半導體行業研究公司IC Insight的資料,2022年的四大主要產品,如邏輯晶片、模擬晶片、分立器件及傳感器,預計將實現兩位數以上的穩健增長;而微處理器和光電子等產品也將有個位數增長。只有高度周期性的存儲器市場出現下滑,大幅下滑達17%。這意味着,存儲器市場的下滑是拖累今年IC 和半導體市場整體增長的重要原因。

從全球半導體投資來觀察,在投資慣性推動下,2022年的半導體投資仍將處於高位,如2021年達1,530億美元,增長35%;而2022年的投資達1,855億美元,按年增長21%。不過,半導體市場的銷售增速,則不會與投資增速匹配。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測,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將由2021年的900億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990億美元,增長10%。頭部企業的銷售增長更高一些。據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公布的2022財年(截至10月30日)業績,其總銷售收入按年增長12%至257.8億美元,該公司的裝機數量在 2022 財年按年增長8%。

在汽車晶片領域,仍然會在總體市場過剩的情況下出現結構性短缺。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政策顧問Kristin Dziczek對汽車晶片產能問題撰寫的一份報告認為,汽車晶片短缺的狀況仍在持續,估計會延續到2024年。

雖然市場表現各有參差,但2022年註定是半導體產業的調整之年。資本市場已經提前對此做出反應。根據最新數據,英偉達、AMD、英特爾以及美光等美國晶片巨頭企業的總市值已經蒸發了1.5萬億美元。行業內的裁員也已開始。據VTDigger報道,美國著名代工廠格芯在12月1日的員工會議上宣告,該公司將在今年12月在全球範圍內裁員多達800人。英特爾的愛爾蘭分公司為了削減成本,將讓多達2,000名員工放3個月的無薪假。這實際上是變相裁員的過渡階段。

雄踞全球半導體代工龍頭的台積電也不再風光依舊。首先是客戶砍單。如AMD、聯發科、高通、蘋果等多家客戶砍單,將原先的3nm訂單轉移至5nm和4nm製程工藝。英特爾的大單也大幅縮水,而新單遙遙無期。需求減少之下,台積電的7nm和6nm製程工藝的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滑。其次是庫存調整。業內公司Counterpoint認為,5G智能手機的AP及SoC庫存調整可能延續到明年,這是影響台積電7nm及6nm產能利用率滑落的主因。第三是智能手機和PC客戶的產品延遲。

台積電認為,智能手機和PC等終端市場疲軟,今年第四季度起台積電7nm/6nm的產能利用率將不再處於過去三年的高點,預計這種情況將持續到2023年上半年,明年下半年可能回升。在諸多變之下,台積電開始縮減投資計劃,其原規劃在2022年投資約440億美元,現在向下修正為350億美元。

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晶圓廠,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席了12月初的上機典禮。(Reuters)

如何看待2022年的中國半導體業?

莫大康認為,他不太認同用「好得很」或「糟得很」的簡單詞彙來描述中國半導體業,它們都不太符合現狀。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具有特色,它的複雜性遠超出預期。

總的態勢是,在國家資金、科創板等大力推動下,中國半導體產業正在持續成長。但是,美國今年10月7日再次施加重壓,給中國半導體業發展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必須承認,中國半導體業發展中的一些「根」問題根本無法躲避。比如,EDA工具及IP與半導體設備及材料等約束問題解決起來十分困難,涉及工業基礎與西方近百年來的工業結晶,中國試圖在短時期內逐項攻克這些屏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過,由於大量依靠進口設備與材料的模式已難以為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已經沒有退路,唯有通過若干項攻堅克難來提升自身信心,打破或減緩美國的多種打壓措施。中國半導體業發展必須打破過去的「定式」,在關鍵產業環節推動國產化替代進程,力爭在一定程度上擺脱美國在關鍵產業環節卡脖子的被動處境。

美國此次打壓的目的,是希望擴大與中國半導體業的技術代差,將中國半導體產業鎖定在較低的「安全水平」。具體來說,逼迫中國的先進邏輯製程,以及兩條已經投入了巨資的具備量產條件的存儲器生產線停擺。為此,中國必須針鋒相對,依靠新舉國體制的優勢,想盡一切辦法維持幾條關鍵生產線的持續運行。

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最寶貴的資源是人才。美國此次精準打擊中國四家先進工藝製程的晶片製造廠,估計將造成年銷售額減少約100億美元。但這次打擊更重要的影響是在人才方面,業內人士估計,美國的打擊估計會造成國外設備廠「富餘」出約1,000個員工,其中有20%是工作多年的資深工程師。目前,中國半導體業急需要維持四條骨幹晶片生產線的運行,以及要實現半導體設備的國產化,其中人才是個關鍵資源。

近期美國大力新建多家晶片製造廠,人力短缺也是美國遇到的主要問題。所以,上述這部分骨幹應該是雙方爭奪的焦點。希望中國政府有關方面要重視人才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對策,努力爭取這部分骨幹能留在中國,這對於未來中國半導體業實現國產化一定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最終分析結論:

全球半導體產業面臨產業周期變化和地緣政治因素的多重影響,2022年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調整之年,也是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美國精準打擊的承壓之年。在產業調整的大背景下,中國需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努力吸引半導體產業人才,逐步推動關鍵產業環節的國產化替代,為中國半導體產業形成可持續的發展能力,積蓄力量與資源。

本文原載於安邦智庫2022年12月6日的《每日經濟》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