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華盛頓到鄉郊紅州:「氣球門」凸顯對華鷹派成美國新常態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中國偵察氣球上周五發現在美國上空出現,引發連串外交風波。在「觀望」4天後,拜登政府還是出動F-22戰機升空把氣球擊落。這凸顯出在華盛頓,對華強硬已成了政客不讓自己落於下風的「必備工具」,就算是外交上較少發聲的地方官員,就算是偏遠的「鄉郊紅州」州長們亦爭相充當成為反華先鋒,欲為自己謀取政治紅利。

當白色的巨型偵察氣球不知怎地飄進美國境內,拜登陷入四天痛苦的沉默之中。

起初,國防部上周四(2日)仍稱氣球並無安全威脅,毋須擊落氣球,在華府內外高漲的反華情緒中,拜登政府終在4日(周六)派F22戰機升空,以空對空導彈擊落氣球,氣球碎片隨即散落大西洋海面。拜登隨後澄清:「我周三(1日)已下令五角大樓盡快(as soon as possible)把它射下來。我叫他們射下來。」

連日來,共和黨人都利用氣球事件不斷攻擊拜登政府軟弱無能,民主黨人亦開始跟隨施壓,要求拜登嚴厲應對來自中國的「安全威脅」,在氣球風波中:反華,不甘後人。

中美「氣球風波」成為國際焦點,也為2月8日拜登的國情咨文添上陰影。(Reuters)

最終,F-22戰機發射導彈擊下該枚氣球,對華強硬已更進一步成為了兩黨的政治共識。

《Politico》文章寫道,事件凸顯了一個地緣政治新現實:成對華鷹派毫無壞處,政治光譜上任何一方的議員都認清了對華強硬所帶來的明顯好處,包括越來越多的民主黨人,不論到底氣球到底偵察了什麼、是否誤闖、是否對美國國安構成威脅,就算一切都未有答案,兩黨政客都試圖把中國定性為最關鍵的政治問題,在國內外都是一把「攻城鎚」。

儘管中方已承認偵察氣球屬於中國,並對於該民用「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表示遺憾,但拜登沒有買帳,除了宣布押後布林肯的訪華行程,更決意擊落氣球,惹起中方強烈不滿。這次氣球事件亦進一步顯示民主黨對華政策已跟過去數十年不同,趨於鷹派亦開始成為黨內主流,尤其在台灣問題及人權等議題上。

在中期選舉沒怎樣佔到上風的共和黨當然更加賣力煽動,包括特朗普在內的共和黨領袖。眾議院共和黨人計劃通過決議,在發表國情咨文同日批評拜登對事件反應緩慢,認為在1月28日於阿拉斯加上空發現氣球時便應馬上將它擊落。

盛傳有意於2024年參選總統的前南卡羅來州州長黑利(Nikki Haley)在twitter稱:「拜登正讓中國踏遍我們。是時候讓美國再次強大起來。」同樣進窺總統之位的前國務卿蓬珮奧(Mike Pompeo)則上載影片(見下圖),自己手持獵槍「瞄準」中國的偵察氣球,並自我吹噓:「我在特朗普任期內,對中共連環發炮。」

如今美國各個層級的政客,不論兩院還是地方政府,「中國威脅」已是端上枱面的政治熱炒。尤其是今次事件中,中國氣球飄流至美國境內,包括「途經」了一些人煙稀少的鄉郊州份,地方政客們亦趁機一沾反華紅利,至少刷一下存在感。

上周先發現氣球闖入的蒙大拿州,州長詹福爾特(Greg Gianforte)在聲明中指「由間諜氣球到TikTok,以至中共相關企業在美國購買農地,我對國家安全所響起的連串警號深感憂慮」。他又接受霍士電視台訪問,狙擊拜登政府反應緩慢。「如果這是蒙大拿人們可決定的事,當這個東西進入我們境內之際,馬上就會被拿下來。」

詹福爾特又指,蒙大拿東部是射下氣球的其中一個最佳地點,然後馬上就可拆解氣球搭載的電子儀器及背後目的,「可惜我們助長了敵人(指中國)的氣焰。」

蒙大拿州州長詹福爾特(Greg Gianforte)接受Fox News訪問,指摘拜登政府反應過慢。(網絡截圖)

中資玉米加工廠被叫停

事實上,涉及地方政府的「反華」操作亦不只於今次「氣球門」,近月同樣鬧烘烘的中資投資美國農田及糧食生產的議題。北達科他州大福克斯巿(Grand Forks)一個由中國阜豐集團投資開發的玉米加工廠項目,在本月初也被聯邦政府叫停,並指該項目因靠近空軍基地而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共和黨籍的北卡州州長伯古姆(Doug Burgum)亦支持該巿叫停項目。

大福克斯巿的官員曾表示,這個玉米加工能夠創造出臨時及長期工作崗位,從而促進當地經濟及長遠地增加巿政府稅收,但隨着中美地緣政治變得緊張,有關阜豐項目的爭議近月愈益強烈,最終亦被聯邦政府下令煞停。今年初,議員又在參眾兩院提出立法,要求調查外國對美國農田投資的情況,尤其是中資的收購活動是否構成國安威脅,部分議員甚至要求禁止中國、俄羅斯、伊朗及朝鮮的公民或企業購買美國農地或農業公司。

但事實上,中資持有的美國農地份額甚少。根據美國農業部2020年底的最新數字,外資持有的美國農田佔私人持有的美國農地不到3%,其中加拿大投資者佔32%,中資佔當中的不足1%。

像北達科他州等不少共和黨控制旳「紅州」,近期亦禁止了政府人員在公家設備使用Tiktok。(Reuters)

反華情緒氾濫,拜登反應只是迫於無奈?

不論玉米廠還是氣球也好,這些都是中美關係惡化的連串事件之一,但更顯然是兩黨之爭白熱化之下結果。國防部日前似乎又試圖把矛頭反指向前任特朗普政府,指在這位共和黨籍總統任內不是沒發生過類似的氣球事件;與此同時,有官員向傳媒透露曾有三個中國「間諜氣球」飛近佛羅里達州及德州。這不難令人質疑到底美國政府(特朗普)當時真的不知情?小事化無?還是美國這次反應過大,刻意炒作?有美國傳媒甚至指出,拜登政府早就知悉氣球進入美國上空,只是因有民眾發現了才不得不回應。

美國其實心知肚明,氣球作為情報收集工作,能力遠不如間諜衛星,而中國擁有間諜衛星亦不是秘密,偵察氣球的真實威脅有限。 退役海軍上將、前參謀聯席會議主席馬倫(Mike Mullen)在美國廣播公司的節目上表示:「在我看來,這很清楚,氣球所能搜集的情報價值,不值得冒上地上美國人的生命。」他強調,更重要是美國需要知道兩國關係如何走下去。

畢竟已五勞七傷的中美關係不會被一個偵察氣球「殺死」,但單這個冷戰符號已全面觸動美國人的神經、讓華府上下大動肝火,美國國內的反華情緒恐怕到達失控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