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上限料7月底爆煲 拒不談判將是拜登連任選戰的第一錯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美國國會共和黨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4月26日經過最後一刻的黨內談判後,以217票贊成、215票反對通過了所謂的《限制、節省和增長法》(Limit, Save and Grow Act),將如今處於31.4萬億美元的國債上限提高1.5萬億,或至2024年3月為止。

由於共和黨人在此法中將提高國債上限與限制政府開支、收緊福利、推翻拜登氣候政策、減少國稅局撥款等一系列保守派「政治願望」綑綁,完全沒有希望通過由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限制、節省和增長法》只是一種政治表態,用以迫使拜登談判,並未解決國債上限即將爆煲的問題。

其實,31.4萬億美元的國債上限早在1月達至,不過美國財政部運用特殊會計手法,為政府騰出了一些舉債空間。根據高盛把最新稅收也計算在內的推算,美國聯邦政府面臨債務違約的所謂「X-date」將在7月底來臨。財政部預計也會在本周公布其對「X-date」何時到來的最新預測。

由於在昔日的國會文化當中,為國會已經通過的政府未來支出提高國債上限作為資金來源,本是兩黨共識的例行公事,因此拜登就一直拒絕以提高國債上限作為其他開支政策的談判條件,本年2月談過一次之後就再沒有與麥卡錫為此作溝通。

共和黨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成功壓下黨內紛爭,通過了綑綁着一系列共和黨政治願望的提高國債上限法案。(Reuters)

26日在眾議院共和黨人通過法案之前,拜登更把自己「拒不談判」的立場拿來開玩笑:「(我)很樂意跟麥卡錫見面——不過不是談國債上限是否要提高,那是不會用來談判的。」

在《限制、節省和增長法》中,共和黨要求將來年開支上限限制在2022年的水平,其後每年增幅限於1%。這雖然未能達成共和黨在十年內達至收支平衡的目標,卻因為通脹的存在而能在十年內為聯邦政府節省4.8萬億美元。

對此,拜登「拒不談判」的背後是想利用共和黨對於如何節省聯邦開支的黨內紛爭,攻擊共和黨將美國推向債務違約懸崖,卻提不出具體方案。這種策略當然有其道理。即使在此刻「低空飛過」眾議院的法案中,共和黨人也未有具體列明要從何處節省高達數萬億的開支——是要動國防,還是動教育、動醫療?

當然,法案之中也包括特別針對民主黨政策的項目,包括廢除拜登對於二手電動車和潔淨能源生產的補貼、取消拜登當局的學生貸款豁免等。而且,法案也將收緊食物補貼和低收入政府醫保的工作要求。不過,共和黨人就同時「神奇地」提出要扣減國稅局撥款——據國會估計,此舉反而將減少政府收入,與共和黨削減赤字原意相違背,此等主張其實全因因為共和黨想利用「人人皆討厭交稅」的民意。

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原該是沉悶非常的一個政府部門,但對於拜登對其加大撥款以加強追討逃稅、避稅,美國的一些極右輿論就將此舉繪聲繪影的包裝成「稅局人員拿槍上門追討」。(Reuters)

雖然共和黨內部不和仍未解決,麥卡錫26日到最後一刻也還要透過對多位中西部共和黨議員的讓步,才能通過《限制、節省和增長法》,但此法的順利通過,相較麥卡錫於1月經歷15次投票才當選議長的記錄而言,卻已算是共和黨難得的黨內團結。如此順利的立法過程,也許超出了拜登和民主黨人的預期。

在過去的國債上限紛爭之中,兩黨要爭奪的是民眾到底會將美國迫近債務違約的「自製危機」歸咎到哪一個政黨頭上。

對此,拜登當局一直有兩種宣傳策略。一是攻擊共和黨人未有提出確切方案。二是攻擊共和黨人將提出削減福利開支,而非對富人加稅。理論上,兩種攻擊在法案通過後依然有效:《限制、節省和增長法》的確沒有就如何削減開支提出「確切方案」,也因而的確有可能最終會導致福利開支被削減。

可是,法案通過之後,共和黨就得到了一種更為直截了當的宣傳手段。在法案通過後,麥卡錫便稱「我們已經提高了國債上限,我們已把去法案送到參議院,我們已經完成了我們的工作」——「共和黨已提高國債上限,是民主黨拒絕談判將美國推向債務違約災難邊緣」這一種說法,對大多數不管政策爭議細節的民眾將非常具有說服力。

在共和黨通過《限制、節省和增長法》的同一天,拜登則在國宴上與到訪的韓國總統尹錫悅載歌載舞。(Reuters)

當然,拜登還有一個原則堅持,那就是國債上限提升是要應付國會早已通過撥款的開支,本身應該是一個自動的過程,而不應成為兩黨談判的條件。但美國民眾在克林頓時代、奧巴馬時代早已經歷過多次國債上限之爭,而歷年來也體驗過與在一般人心中與國債上限之爭類似的政府停罷,國債上限成為談判條件早就已經被常態化。原則上的堅持,其實說服不了民眾。

在麥卡錫宣布將「綑綁性」通過提高國債上限的上周,就有數位民主黨議員看到了「拒不談判」的策略缺陷,公開呼籲拜登開展與麥卡錫的談判。

剛剛宣布角逐連任的拜登,目前民望低落,民眾也特別不滿其經濟管理,國債上限之爭將會是其競選工程的第一個重大考驗。一以貫之的拒不談判,也許會使拜登在連任路上馬失前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