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局・四|當中美之外的第三方國家成為重要力量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美結構性矛盾持續發酵已經到了難以迴避的地步。貿易戰、科技戰、晶片戰的背後,是美國深度評估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並對此有着深深的危機感,認為中國是美國霸權地位的挑戰者。儘管俄烏衝突是當下國際社會最為緊迫的事件,但從長遠來看如何預防中美衝突才是更為嚴峻的事態。

美國對中國崛起的焦慮並不僅僅來源於中國經濟總量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可能超越美國。和日本這樣僅僅是經濟總量曾經有望超越美國的國家不同,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已從國際治理體系的外圍進入決策協調的核心,且在意識形態上是迥異於西方的國家。從任何一個方面看,中國都是一個以非常規姿態冉冉崛起的大國。

而美國的霸權卻在相對衰落。美國經濟總量在全球的佔比日趨下降,過去十幾年,從佔領華爾街到國會山騷亂,從阿拉伯之春到阿富汗敘利亞至今仍然深陷亂局,民粹政治在美國的發酵、美國式民主在全球不少國家的失敗,讓人們不得不質疑美式民主的有效性。中美之間,涉及經濟霸權、制度文化優越性的爭奪戰已經拉開。所謂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美英加澳新「五眼聯盟」、美日印澳四方機制、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和「民主峰會」,是美國為圍堵中國輾轉騰挪協調的結果。上不封頂的中俄戰略協作則是中國為了對抗美國圍剿祭出的應對舉措。冷戰已經是正在中美之間發生的事實。

那麼,中美真的會沿着螺旋上升的對抗邏輯將雙邊關係推向不可控的邊緣嗎?

有聲音說不會。當今世界並不是一個經濟分塊或分片的世界,而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各國謀取最大利益的動機雖然如前,但方式已不再是殖民地時期的跑馬圈地,不再是那時的排他性競爭,而是在生產鏈中力爭上游,是參與式競爭或包容性競爭了。沒有對方,自己的經濟利益目標也無法實現。在中美經濟深度融合的情況下,排斥對方的效果與被對方排斥的效果,結果是類似的,成本都非常高。經濟切割與戰爭一樣,基本上是最後的手段了。而大國間戰爭、尤其是核大國間戰爭,在冷戰時期已被多次論證過,並早就在政策層面被事實上放棄了。

中美關係在過去四十年間的發展是全球化深入推進、利益深度融合的四十年。中美經濟總量之間的趕超被認為是經濟地位的互相取代,是因為冷戰結束也不過三十年,殖民統治瓦解不足百年。上個時代的印記和思維理所當然會影響現在人們的判斷。中美關係互利的本質和以往霸權爭奪國家利益不相容的不同被忽略了。

也有分析認為不會。因為當今世界不只是一個全球化的各方利益深度捆綁的時代,還是一個多極化的時代。中美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正在崛起。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首先體現在全球經濟重心的轉移

19世紀前,中國是全球經濟重心所在,1820年中國GDP全球佔比高達三分之一。近代以來,全球經濟重心經歷兩次大轉移, 第一次轉移是在19世紀20世紀90年代初。19世紀後,在工業革命推動下,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等西方強國先後崛起,建立了以它們為中心的國際經濟秩序。其中,1872年美國經濟規模超過英國後,至今保持世界第一。 這一時期,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差距不斷拉大。根據安格斯·麥迪遜測算,1820年西方國家GDP全球佔比僅為28.5%,1950年升至59.9%,1998年仍佔 53.4%。第二次全球經濟重心轉移是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 隨着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快速發展,全球經濟重心自西向東轉移態勢明顯,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差距也從不斷拉大轉向持續縮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按照現價計算,1992年發達經濟體 GDP佔全球比重達到83.6% 的峰值,此後呈現持續下行趨勢,2018年該比重已降至60.3%;同期,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GDP全球佔比從16.4%%升至39.7%。 當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GDP佔全球總量已經從1980年的24.3%增加至2020年的40.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9年預計,2024年發達經濟體GDP佔全球比重將降至56.2%,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GDP佔全球比重將升至43.8%。

G7是發達經濟體的核心,1976年G7正式形成。在這一年G7的GDP佔到了全球GDP的61.88%。1995年,G7的GDP佔到了全球總GDP的65.29%,這個比例比1976年還提高了3.41個百分點。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G7的GDP佔到了全球總GDP的53.28%,這個比例比1995年已經降低了12.01百分點。2020年,G7的GDP佔到了全球總GDP的45.76%,已經降到了50%以下,這個比例比2008年減少7.52個百分點。在2021年,G7的GDP佔到了全球總GDP的44.68%,這個比例比2020年還降低了1.08個百分點。從總體來看,G7的GDP在全球的佔比是不斷下降的,從1976年成立時的61.88%,下降到了2021年的44.68%,下降了整整17.02個百分點。

據英國宏觀經濟研究公司Acorn Macro Consulting2023年4月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基於購買力平價的水平下,由世界5個主要發展中經濟體組成的金磚國家集團佔全球GDP中所佔份額已超過七國集團 (G7)。具體數據來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等金磚五國集團貢獻了全球 GDP 的 31.5%。與此同時,由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和英國組成的七國集團(G7)加起來則佔全球GDP的30.7%。換句話說,金磚五國GDP總量佔全球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了G7的比重。

從全球形勢看,世界經濟重心正在東移,按購買力平價衡量,2019年亞洲GDP全球佔比為 34%,而美國與歐盟合計佔比為 31%,「亞洲世紀」真正開始迎來轉折點。自16世紀起,西方開始趕超東方並領先全球,而現在東方正在趕超西方、領跑全球,此乃五百年來之「大變局」。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美國作為老牌的發達國家,二者的矛盾衝突放在時代的大背景下看,不是單純的一個國家的崛起另外一個國家的衰落。而是一個群體和另外一個群體影響力的此消彼長。世界經濟重心在發生變化:原來經濟中心在大西洋兩岸,現在經濟中心向太平洋兩岸開始轉移。世界經濟版圖發生的深刻變化前所未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角色發生重大轉變,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佔據越來越大的份額,世界經濟重心加快「自西向東」位移。

第三方力量全面崛起下的中美

美國看到的是單極霸權難以持續,卻沒看到新崛起的大國也很難成為新的霸主。美國將此消彼長看成是了此取代了彼。事實上,美國無法保持絕對霸權優勢,同樣,中國也很難有這方面的建數。

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世界政治格局也在悄然發生着重大的變化:傳統的G7統領世界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G20發揮的影響更大,更為廣泛,更為深遠。從G8到G20是全球經濟多極化趨勢下的產物。美國難以單獨應對局面,中國同樣也不行。現在的國際體系包括四五個非常大的國家,也就是安理會五常。無論是通過硬實力還是軟實力,其中任何一國都無法迫使其他國家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這標誌着世界權力的一個極其重大的重新分配。中國即便經濟總量全球第一。它也僅僅是叢林中最大的大猩猩,只是一群大猩猩中的一個。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其他新興經濟體也在飛速發展。普華永道報告預測,到2042年全球經濟總量將會比2016年翻一番,在此期間全球年均經濟增長率為2.5%,其中發達經濟體為1.6%,而發展中經濟體為3.3%,其中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巴西、墨西哥、土耳其七國能達到3.5%。到2050年,這七個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總量將佔全球GDP近一半,而傳統七國集團(G7)的佔比將縮減至20%。也就是說,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巴西、墨西哥、土耳其這些增長陣營中,中國並非絕對的一枝獨秀,而是百花之中較為鮮豔的一朵。

中國經濟規模即將超過美國的同時,不少國際組織預測印度將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屆時,世界前五大經濟體有望依次為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德國,新興經濟體中的印度尼西亞、巴西、俄羅斯、墨西哥、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國的經濟排名也將有所提升。

普華永道根據其在2006年開發的長期全球經濟增長模型,預測到2050年中國、美國與印度會牢牢佔據全球經濟三強的位置,並與其他國家拉開明顯差距。同時,印度尼西亞將會超越日本、德國,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屆時,全球最大11個經濟體中有六個是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墨西哥、俄羅斯)。該預測雖然在具體排名上與其他預測有所不同,但2050年中美印成為全球經濟三強的結論卻是共識。

除了這三國以外,歐盟地區被認為是重要的經濟板塊。以當前趨勢看,2050年其經濟總量將與美國等量齊觀,居全球第三或者第四,形成中、印、歐、美或者中、印、美、歐四大經濟板塊。歐盟的舉足輕重地位從圖表2020年世界各國GDP(美元計)佔世界比重示意圖中可以看出。

單從經濟總量佔比就可以出, 中美誰也無法單獨影響世界,中美兩國的GDP加總佔世界的比重不過是三分之一,歐盟、印度、印尼、巴西等諸多的第三方力量已經是這個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美誰也無法成為絕對的權威,無法擁有絕對的優勢。中美既要重整陣營不斷拉攏第三方力量,同時也要時刻注意第三方力量對自身造成的影響。

美國的盟友中,以法德為軸心的歐盟近年來頻繁公開呼籲戰略自主,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近年來卻和俄羅斯關係親密,沙特作為美國在中東重磅盟友已經開啟和伊朗等國的和解,美國對盟友的向心力正在減退。美國和盟友之間的控制與反控制的事情。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新興國家的核心。現如今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新興國家。中國作為輪值主席國開啟金磚擴容進程,實際上印度是反對的,巴西也頗有微詞。印度的反對不僅是因為伴隨着擴容自身話語權會縮小,還有以中國為驅動的金磚越來越為中國所用,違背印度的本意。伴隨着中美鬥爭日趨激烈,中國希望聯合更多的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增加在全球秩序上的話語權,希望以金磚為依託增加自身實力的用意是有的。不希望站隊中國的參與國,自然不希望進一步擴容以及進一步拓展金磚除經濟合作之外的安全政治合作議程。

國際社會正呈現出,東昇西降持續演變,中美結構性矛盾加劇,同時多極化持續深化的特點。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是中國並不能統領所有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美國雖然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但是美國的盟邦體系正在逐步動搖。第三方國家在中美之間的獨立姿態將會是制約中美冷戰的重要力量。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多極化讓中美之間的「霸權」爭奪戰略顯蒼白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