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旋以巴衝突 美國的對華希望註定落空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以巴局勢將何去何從?誰來阻止衝突?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中東連續數日進行穿梭外交之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訪問中東,很明顯布林肯沒有能力平息衝突,必須拜登親自出馬。但是拜登能夠做什麼呢?

推進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的和解本來是拜登為明年大選增色的政績,但相關進程現在已經停止,儘快平息事態讓和解進程重回正軌符合拜登的利益。不過,和以往美國一言九鼎不同,今時今日,美國已經無法明目張膽偏袒以色列。

地區大國已經擁有了向美國要價的籌碼。這從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對待布林肯到訪的怠慢態度就可以看出。美國可以偏袒以色列,但必須讓地區大國也滿意。拜登要以挺以色列來贏得國內猶太裔的支持,這是絕對的政治正確。但是國際政治的道德高地也需要兼顧。美國其實陷入了外交困境。

2023 年10月1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離開埃及。(Reuters)

美國是以色列最大的支持者,也是最大的影響因子,只有美國可以阻止以色列。而在右翼傾向已經非常嚴重的以色列,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如果不將戰爭打下去,他必然下台。聽美國的保持克制就保不住總理的位子,繼續打必然引發國際社會的連鎖反應。內塔尼亞胡本身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事態發展到如今,美國無法獨善其事。布林肯10月14日同中國外長王毅的電話是從美國駐沙特大使館打出的,根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的說法,布林肯要求北京利用其在中東的一切影響力阻止其它國家和組織捲入這場衝突。布林肯認為如果中國能夠利用其影響力,這可能會有幫助。

中國會像布林肯說的可以阻止其他國家捲入衝突嗎?

在筆者看來,中國外交部在布林肯王毅通話的通稿中,着重強調了北京促華盛頓採負責任做法,並未提及美國敦促中國利用影響力促進解決中東危機。這是中國態度的風向標。

拜登訪問以色列。 (REUTERS)

以巴衝突發生後,中國方面的反應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有表態,中國中東問題特使有表態和出訪動作,中國外長王毅有電話外交。和美國、俄羅斯、土耳其、約旦、沙特、埃及、伊朗等地區國家首腦外交頻密不同,中國的反應最高層級是外長級別。

不是中國不願意發揮作用,而是事態發生後,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和位置,實際上是很明晰的。中國不是中東的關鍵話事人。無論是以巴雙方還是地區大國,都不會第一時間將解決問題的矛頭指向中國。美國才是以巴衝突後各方的目光聚集處。美國應該擔起責任,應該發揮負責任的大國角色。中國不會貿然出手。中國會在中東發揮和實力地位相匹配的影響力,但絕對不是按照美國的路線圖行事。

不是中國急切填補美國戰略轉移到亞太之後的中東權力真空,而是美國希望中國出面發揮影響力。這才是最大的諷刺。美國尋求中國發揮影響力,有希望合作的一面,也有藉機向中國施壓的一面。美國視中國為最大競爭對手,處處要求中國承擔國際責任,此次中東問題,很有可能演變為美國向中國甩鍋。在中美關係持續低迷的當下,美國首先要讓中國放下防備和芥蒂,然後才是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