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中國周邊形勢日益嚴峻,對美可考慮單邊開放|專家有話說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期間,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講座教授鄭永年就「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概念進行了詳細闡述。在他看來,「全球南方」是一個發展概念,而非地緣政治概念,且沒有明確清晰的定義。目前,中美等大國都在強化同「全球南方」國家的關係。但和美國傾向於拉攏「全球南方」不同的是,中國注重「塑造」(shape)全球南方,推動大國合作,共同應對貧困、戰爭和氣變等危機。為此,他提到了中國應該堅持的「五個意識」:不稱霸或反霸意識、開放意識、全球化意識、良性競爭意識和包容共贏意識。「中美聚焦」北京編輯部在論壇期間採訪了鄭永年教授,就中國當前面臨的周邊安全形勢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問:此次香山論壇期間的各個研討會中,東北亞、東南亞、中東和東歐地區的地緣政治及軍事形勢是與會代表與學者們關心的焦點。這基本上涵蓋了我們的周邊。中國周邊外交環境與安全形勢究竟是什麼樣的?

鄭永年:談到周邊外交,中國跟美國比較的話,美國幾乎沒有任何周邊外交問題,因為它周邊只有兩個國家,北邊是加拿大,南邊是墨西哥,並且這兩個國家從歷史上就高度依賴美國。這兩個國家的最發達的城市都在邊境地區。但是中國周邊有幾十個國家,大多是欠發達,不發達國家。從歷史上看,不發達的地區是不穩定的,發達地區是穩定的。這體現了中國周邊環境的複雜性。中國周邊現在形勢非常嚴峻,因為整個地區的地緣政治在發生變化。

問:這種變化和當前的地緣政治競爭有什麼關係?

鄭永年:往往我們一談地緣政治就是中美關係,美國也是如此。但實際上,現在的地緣政治更復雜,不僅僅是中美競爭和中美地緣政治的變遷。今天的世界大勢,這就像我所說的,美國在作貼紙(sticker),hold不住了。每一個大國、任何一個大國都想在舊制度的廢墟上尋找機會、實現崛起。比如,俄烏戰爭就是俄羅斯想營造更多的政治生存空間,去世俗化的土耳其也在尋求自己的地緣政治抱負,印度、東盟(ASEAN)、日本和韓國也都在尋求地緣政治空間。我們還要討論緬北危機、朝鮮核等問題。這就是中國的周邊,都會影響中國。諸如區域外的國家,美國尋求在西太平洋的持續存在,並開始干涉中國新疆事務。在歐洲地區,英國、德國、法國對印太地區都有濃厚的興趣,例如奧庫斯(AUKUS,又譯「澳英美聯盟」)的形成。不能說這些國家對印太地區不能有興趣,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談及地緣政治利益都注重「地球村」。所以,很多因素讓中國周邊外交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不要麻痹。

2023年10月29日,中國軍人出席在中國北京舉行的北京香山論壇。(Reuters)

問:中國該如何應對新的周邊外交形勢呢?比如,在南海爭端中,中國注重雙邊手法,同時也注重和東盟的多邊外交。中國接下來應該怎麼做,應對周邊外交中的新挑戰?

鄭永年:雙邊和多邊相輔相成,不能互相取代,但也不要盲目相信多邊主義,個別問題也別盲目相信雙邊。比如,我們和印尼的雅萬高鐵項目,就是雙邊成果。但在政策市場上,大家都提出不同的想法,每一個國家都注重多邊,反而有時事情不好做。歐盟和東盟的每一個國家都是一個主權體。這就需要一定的把握度,尤其是多邊主義的「度」也不一樣。比如,實事求是講,東盟和歐盟都是多邊機構,但二者的機制和原則都有所不同。中美也注重多邊,但我們說美國是假的多邊主義,我們是真的多邊主義。從學術層面講,我們是包容性的多邊主義,美國是排他性的多邊主義,搞團團夥夥。美國的多邊主義是針對第三國家,我們的多邊主義,就是針對成員國共同面臨的問題,是更加開放包容的,不排他性的。中國的一帶一路就是一個多邊倡議。美日一開始就反對,但迄今為止,我們還是向美日開放,請它們參與一帶一路。這種包容性的多邊主義和區域化、全球化是相向而行的,而「排他性的多邊主義」和區域化和全球化則是背道而馳。

問:按照您的理解,我們是不是應該優先經濟合作,注重和周邊國家搞好經濟,才會對地區的和平更有幫助。

鄭永年:經濟是基礎。我覺得這一點馬克思說得很對。歐盟、東盟,都是從經濟合作開始。中國和東盟關係能不斷改善,就是因為我們改革開放以後推行了自由貿易。這非常重要。中美現在還沒有冷戰,還在交往,也是因為經濟。美蘇二戰後沒多久就陷入冷戰,是因為它們之間沒有經濟交往,沒有這個基礎。有了經濟基礎,老百姓都會去關注和平。如果沒有經濟基礎,大家就變得越來越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我一直認為,世界各地暴力都往往發生在窮困的地方,貧困是暴力的根源。

問:那您如何看待當前的中美經濟關係?經濟壓艙石地位能否恢復,還是無法改變?

鄭永年:說經貿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那是因為中美的互相依賴已經形成了,是事實。當我們今天再提經貿要成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是我們希望再增進中美的經貿關係。因為通過這麼多年的脱鈎、貿易戰,中美之間現在貿易量減少,這是人為因素導致的,不是因為市場減少。我們要把貿易恢復過來,這是可逆的。經濟方面的合作既有利於中國、又有利於美國、甚至有利於第三世界。中美脱不了鈎,雙方直接交往減少,很多資本就會流向越南、墨西哥,成為中美之間的「間接交往」。這就是美國政治干預了正常的市場運作。所以,我認為,中國要更加開放,因為只有開放才能帶來經濟增長。現在美國立法和行政當局有很多冷戰派,而華爾街、科學界並不想和中國脱鈎,美國資本更不想放棄中國市場。

中美國旗(Reuters)

問:自疫情後放開以來,中美之間的民間往來還是相對低迷。對此,您怎麼看?

鄭永年:近年來,美國媒體把中國渲染成一個很恐怖的國家,新冠疫情三年對此也有影響,但美國的輿論多年來如此。最近的《華爾街日報》說中國是一個不適合投資的地方。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一情況?我一直反對中美之間互相妖魔化。美國妖魔化我們,我們如果也去妖魔化美國的話,就會使雙方關係越來越壞。我認為,中國可以更友善一些(to be nicer),進行單邊開放,在增加航班和簽證方面,允許美國公民,尤其是商務人士、專業人士更容易進入中國。其實,如果觀察西方國家,美英等發達經濟體,它們在有需求的地方都是「單邊開放」的。我們有些人盲目強調一定要「雙邊對等」。

問:就是互惠。

鄭永年:是的,但互惠有時也有一定的欺騙性。你可以觀察,歷史上美國建國以來,有需求的地方從來不講互惠,如果都講互惠的話,為何那麼多人前往美國,而沒有跑到其他國家去呢?這就是因為美國選擇「單邊開放」。美國在自己薄弱的領域才會施行保護主義,但在佔據優勢的領域永遠是開放的。我昨天在香山論壇也講,我們總是說意識形態,但美國人是對外,過去是對蘇聯,現在對中國講意識形態,對內從來不講意識形態。美國奉行實用主義哲學,這是它的立國之本。而這種哲學傳統促使美國快速發展。

問:關於今天論壇聚焦的東北亞議題,尤其是朝鮮核問題,拜登上台之後,基本上注重強化同日韓的軍事同盟,加大軍力威懾,外交上絲毫沒有和朝鮮對話、緩和緊張局勢的跡象,至少表面上看是這樣。但是,今天分組會議上的俄羅斯專家說,從最近俄羅斯和朝鮮的互動來看,俄羅斯基本上已經承認朝鮮為核國家。對此,其他大國會承認嗎?這對中國應對東北亞安全形勢有何影響?

鄭永年:我認為朝鮮問題拖延到今天,不僅是美國的失敗,也是所有大國的失敗。即使其他國家不承認朝鮮的核地位,朝鮮也已通過自己的法律形式,宣佈自己是核武大國了。俄羅斯差不多就是事實上承認了朝鮮的核地位。我認為,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國家承認朝鮮是擁核國家,就是事實上的承認。

問:這對美國而言,豈不是會讓朝鮮半島更危險?

鄭永年:不一定。美國重視實用主義。一旦朝鮮擁有核,美國會出台另一套方案。美國一直說反對核不擴散,但事實上,它一直在推行核擴散。只要美國把你視為盟友,就會向你提供核技術。

問:所以,美國最後還是會接受朝鮮擁核地位?

鄭永年:那當然。美國就是雙重標準,機會主義。

問:朝鮮問題上,中美還是有一些合作的空間?

鄭永年:合作可能性很大。一旦朝鮮擁有核武器,如何保證、管控,將是另一個問題。如果美國還強調「去核化」,而朝鮮已經擁有核武器,去核化就不太可能。這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美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