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超級選舉年.一|半個地球的投票 決定亞洲大國走向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2024年將有人口總數達42億的國家或地區進行關鍵選舉。從美國到俄羅斯,從南非到台灣,從印度到印尼,從歐盟27國到墨西哥。這一系列始於1月孟加拉大選終於12月加納大選的投票,將無庸置疑左右世界大局--特別是在俄烏、加沙戰火未止之時。

本系列文章將分兩篇綜述各場特別值得關注的選舉。本文為第一篇。

從亞洲出發,人口14億的印度、人口2.78億的印尼、人口2.42億的巴基斯坦、人口1.73億的孟加拉等大國,都會進行政府換屆的大選。

印度(4月至5月)

印度作為全球人口最大國,經濟年增長達7%,近年自許為「全球南方」國家代表,又以針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向美國和西方爭取工業轉移和軍備發展利益,重要性當然不在話下。2014年執政至今的印度人民黨(BJP)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聲勢依然如日中天,民意支持竟然還接近八成高位,可見其眾望所歸。

印度總理莫迪2023年12月1日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表講話(Reuters)

莫迪任內一方面大舉改革印度經濟,從稅制到基建無所不及,另一方面卻排擠佔人口近15%的穆斯林,高舉印度教國族主義的旗幟,近來也因在美、加等國被指派人殺害錫安教分離主義者而使印度與西方國家關係變得緊張。人們擔心印度在莫迪的長期管治之下會否變成沒有體制規限、單憑多數話事的「非自由主義民主」。

在2024年的選舉中,包括獨立後長年領導印度的國大黨在內的一共28個在野政黨,組成了所謂的「印度國家發展包容性聯盟」(I.N.D.I.A),希望重演如波蘭2023年大選般的劇本,以在野黨派的團結去推翻最大政黨。但目前人民黨在民調中依然以數個百分點領先I.N.D.I.A,在印度的單議席單票簡單多數制中預計將能輕鬆贏得多數議席,而I.N.D.I.A因為內部爭議也遲遲未能推出總理人選,相信莫迪路線將會在最遲2024年6月舉行的大選後延續下去。

2023年6月22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白宮為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舉辦歡迎儀式。 (路透社)

印尼(2月14日)

印尼,因為其人口體量和較高速經濟增長,近年逐漸變成東南亞首屈一指的強國和東盟(ASEAN)的領頭羊。同時,印尼擁有最大的鎳蘊藏,佔全球22%,對於電動車產業所推動的電池行業極其重要,其2020年開始實施的出口限制已深遠影響着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路向。因此,無論是在印太、南海問題、全球南方等不同層面的地緣政治,還是在全球經濟發展方面,印尼的政治走向對全球影響舉足輕重。

2014年執政至今的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民意支持高近八成,卻不能再尋求連任。佐科維多多上任以來逐漸採行超越政黨的大聯盟管治模式,其2014、2019年的競選對手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後來也被「收編」成為了國防部長。本年10月,印尼憲法法院更破例容許佐科維多多之子吉卜蘭(Gibran Rakabuming Raka)以未足法定40歲之齡參選副總統,成為第三次角逐總統的普拉博沃的副手。

圖為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2023年12月17日在東京出席東盟–日本友好合作50周年活動。(Pool via Reuters)

雖然佐科維多多沒有表明支持哪一個候選人,但其子作為普拉博沃副手的事實被人們普遍解讀為佐科維多多的背書,因此普拉博沃的民望遠超佐科維多多本身所屬政黨以及另一伊斯蘭主義政黨的兩位總統候選人。由於佐科維多多有多個親屬參與政治,人們都在關注他是否正要為自己建立起一個政治家族。

2024年的選舉中,普拉博沃勝算甚高,而民望第二的也是跟從佐科維多多路線的人物,印尼的管治方向應該不會有重大改變,但此後印尼政治文化的潛在演變卻值得關注,特別是佐科維多多會否變成一個「太上皇」般的角色。

以四成多支持度領先其他總統候選人的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Reuters)

巴基斯坦(2月8日)

巴基斯坦長年由軍方直接或間接掌政,沒有一任總理能做滿任期。2018年獲軍方支持上台的伊姆蘭汗(Imran Khan)2022年4月與軍方鬧翻後被前朝的謝里夫(Sharif)家族趕了下台。伊姆蘭汗卻不甘受屈,憑着極高比例的民意支持以群眾運動企圖同軍方對抗,要求提早選舉。

但現任總理夏巴茲・謝里夫(Shahbaz Sharif)與軍方深怕伊姆蘭汗藉民意支持復位,不顧憲法限制多次押後原該在2023年舉行的大選,並以各式罪名將伊姆蘭汗收監,對其政黨進行打壓,禁止媒體對他作出報道。

在這次選舉,人們關注此前被軍方踢走的前總理納瓦茲・謝里夫(Nawaz Sharif)會否藉大選回朝,以及軍方建制會否被支持伊姆蘭汗的民意擊倒——後者若然成事,將會完全扭轉巴基斯坦獨立以來的政治慣例。

2022年與軍方鬧翻被趕下台的巴基斯坦前總理伊姆蘭汗。(Reuters)

由於巴基斯坦已處於破產邊緣,政府的穩定是破局前提,雖然還有分析人士猜測這次大選會進一步被押後,但此刻確實已到了「不選不選還須選」的地步。

巴基斯坦近年國勢大弱,完全比不上其傳統死對頭印度(按:70年代人均GDP比印度高五成的巴基斯坦,如今其人均GDP已比後者低上三四成),但其地理位置關鍵,作為中巴經濟走廊的出口,也是與塔利班有關的恐怖份子活動前線,更是核武國家,其國家穩定屬全球不論立場各國的利益之所繫。

孟加拉(1月7日)

與印度莫迪相似,2009年執政至今的人民聯盟(Awami League)總理哈西娜(Sheikh Hasina)民望極高(近七成),也主持着該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卻對唯一有力對抗人民聯盟的孟加拉民族主義黨(Bangladesh Nationalist Party,BNP)不斷施壓,BNP的領袖2018年已被收監,代任領袖則長年流放英國,在本國已被判罪。本年10月,BNP支持者與警方爆發死亡衝突之後,包括該黨主要領導層在內的兩萬名黨員被拘捕,BNP已呼籲支持者杯葛2024年的大選。

2023年8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會見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 (新華社)

由於孟加拉也是西方要把結的南亞大國,歐美國家預計將不會以人權理由大造文章,近鄰的印度已表明孟加拉選舉是內部事務,美國則聲言會對破壞民主選舉的官員實施簽證制裁。不過,哈西娜也不能把投票辦得太過不公道,亦需保證暴力流血事件不再發生,否則西方國家為了保留「價值觀外交」的面具,也不得不作出更有力的回應(按:孟加拉絕大部份出口商品的市場也集中在歐美)。

孟加拉首都達卡街頭的哈西娜肖像。(Reuters)

除了亞洲人口大國之外,台灣地區的大選和韓國的國會選舉也值得關注。

台灣(1月13日)

曾經被《經濟學人》形容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的台灣,將會在中美博奕和兩岸議題的陰影之下進行大選。選舉以三腳督的角力出現,有執政民進黨的賴清德配蕭美琴、國民黨的侯友宜配趙少康,以及民眾黨的柯文哲配吳欣盈。雖然民調方面民主黨的「賴蕭配」以不足四成的支持度領先,但三方角力之下選舉變數仍大。

2024台灣大選首場電視政見發表會12月20日晚間登場,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左)、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中)、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右)三人首度同場交鋒,政見會抽籤的發言順序為侯友宜、賴清德、柯文哲。(Reuters)

人們關注,如果經過兩岸關係低迷的8年民主黨執政之後,台灣還是再出一個民進黨政府,中共會不會加快推進武統台灣的步伐。在俄烏戰爭、加沙戰爭等多方衝突讓美國分身不暇之際,西方輿論界都在關心台海局勢會否發生變故,以及其對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影響。

韓國(4月10日)

韓國在2024年並不會舉行總統選舉,卻會舉行國會選舉。由於2022年以史上最窄得票差距當選的總統尹錫悅在國會並無多數,其立法長期受到掌握多數的共同民主黨局限,尹錫悅的宏願當然是推動其國民力量黨取得國會多數。不過,尹錫悅上任後醜事百出,民望長期只得三成多,很可能會事與願違。

韓荷半導體同盟:韓國總統尹錫悅2023年12月13日在荷蘭海牙與荷蘭首相呂特(不在圖中)一同出席記者會。韓國與荷蘭發表聯合聲明,宣布結為「半導體同盟」。(Reuters)

不過,外交、軍事大權依然在總統手上,尹錫悅依然可以繼續其親美政策。除非共同民主黨能取得國會三分之二議席(彈劾總統門檻),又或者尹錫悅被爆出嚴重程度堪比朴槿惠「閨密干政門」的醜聞,否則這位「跛腳鴨」總統的外交路向將會延續下去。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