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之戰:內塔尼亞胡正變成屠夫 誰還敢當以色列幫兇?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拉法(Rafah)是加沙走廊(Gaza Strip)最南部與埃及接壤的城市,也是以色列軍隊在加沙軍事行動的最後一個目標。這個原本人口只得20萬的城市如今已變成了140萬加沙人最後一處相對平安的避難所。任何進攻拉法的行動,將會引爆這場已造成2.8萬人喪生的戰爭中所未見的人道災難。

但血流成河的慘劇並沒有阻礙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進攻拉法的決心。

內塔尼亞胡日前受美國媒體訪問,表明以軍將會進入拉法清掃剩餘的哈馬斯兵團,認為以色列「勝利在望」。對於加沙人無處可逃的憂慮,內塔尼亞胡聲言將會為拉法平民提供安全通道。

無處可逃

對於安全通道的說法,以色列的傳統西方盟友都表示質疑。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強調以色列不能在沒有保證拉法過百萬人安全的「可靠計劃」之前進軍拉法;「正當、可行、有效、可靠」是白宮為安全通道說所提出的條件。

英國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則表明,在拉法避難的人不能向北回家,因為家園已被毀,也不能向南走,因為埃及不願看到難民湧入,「他們無處可逃,我們不可能看到在這些人群之中怎麼可以開打一場戰爭。」

人口急增六倍的拉法佈滿難民營地。(Reuters)

歐盟外交專員博雷利(Joseph Borrell)更反問,「到哪裏?是到月球去嗎?他們可以將這些人撤往哪裏呢?」

連因為歷史原因而最支持以色列的德國,也透過其外長貝爾伯格(Annalena Baerbock)警告進軍拉法將會帶來人道災難。

談判停滯

在拉法口岸另一邊的埃及,美國、埃及、卡塔爾和以色列的官員則在2月13日再次為加沙停火協議展開談判。拜登同樣派出了其閉門外交的得力助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親自出馬,內塔尼亞胡也派出以色列情報和特勤局(又稱摩薩德,Mossad)負責人巴尼亞(David Barnea)、國家安全局(Shin Bet)局長巴爾(Ronen Bar)領軍。然而,談了一天,以色列代表團就在沒有成果的情況下離開了埃及。

除了哈馬斯對以色列長期停火、從加沙撤軍等以方不可能接受的要求之外,雙方在人質/囚犯交換的人數比例上依然存在爭議。

在拉法爭相領取食物的兒童。(Reuters)

雖然拜登12日在約旦國王面前已經親口表明美方正在推動至少六周的即時停火,並將利用這六周時間去爭取更持久的停戰,但很明顯,內塔尼亞胡已經鐵定了心,必定要先攻打拉法爭取勝利之後才會真的認真談判停火--到時候,拉法很可能已經血流成河。

在停火談判停滯之際,美國也開始要求以色列開通往加沙北部邊境的艾瑞茲口岸(Erez Crossing),讓人道物資能往北部進入,避免拉法口岸因為戰事激化而被中斷。但以色列國內民意此刻大概還接受不了由以色列向加沙輸送人道物資。

對於拉法的人道災難,內塔尼亞胡政府依然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以色列已向據報威脅如果以色列將加沙人趕入埃及將會同以色列中止邦交的埃及提出了一個拉法撤離方案,要求由埃及負責在加沙的西南沿岸搭建2.5萬個帳篷,組成15個營地,來安置從拉法撤離的平民。方案預期相關建設費用由美國和阿拉伯國家負擔。

拉法的地中海海岸。(Reuters)

這種提案連一絲假裝認真的努力也欠奉。連聯合國都表明不會配合以色列強迫人口遷徒,民情反抗以色列暴行的埃及當局又怎會樂意成為以色列進攻拉法的幫兇?

進攻拉法的兩種共識

目前,以色列政壇對於進攻拉法的必要性有明顯的共識。可是,堅持馬上進攻拉法的似乎就只有內塔尼亞胡。以色列的安全部門,以至總理民望最高的戰時內閣投票成員兼前國防部長甘茨(Benny Gantz)等人都傾向認為可以先透過暫時停火協議換回人質,然後再從容進攻拉法。

根據以色列方面的評估,哈馬斯武裝力量的24個營中18個已經失去軍事組織的能力,只能透過散兵遊勇對以色列作出攻擊。以色列媒體也報道稱,加沙哈馬斯領袖辛瓦爾(Yahya Sinwar)最近曾有11天同卡塔爾和埃及的談判人員失去聯絡,似乎反映出哈馬斯武裝在加沙內部的困難處境。

對於此等評估,以色列政府內部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聲音認為哈馬斯已被大幅削弱,以色列可以先透過停火協議換回人質,並以更長時間準備好拉法的人道通道,再從容攻擊哈馬斯也不遲;另一種聲音則認為以色列應該趁哈馬斯勢弱乘勝追擊,一鼓作氣的擊敗哈馬斯。

內塔尼亞胡則是後一種「急進派」的代表。2月12日,他就指示以色列軍人同特種部隊在拉法進行了一場「成功」的拯救人質行動,救回了兩個以色列人質,卻在行動中殺死了至少74名巴勒斯坦人。內塔尼亞胡將此行動視為其迅速進軍拉法路線的理據,認為武力才是救回人質的辦法,而非停火協議。(按:以軍至今以武力救出了一共三名人質,而去年11月底開始的一周停火則換回了超過100位人質。)

在12日人質拯救行動之後,連以色列的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也不得不公開作出期望管理,表明行動雖是個「轉捩點」,但多數人質還需要透過談判來救回來。

甘茨日前表明進軍拉法並無爭議,卻強調要同全球的朋友溝通,並做好撤離平民的工作。(Reuters)

內塔尼亞胡及其利庫德集團(Likud)之所以拒絕馬上停火,維持戰爭動力,背後幾乎全是保住權力的計算。

根據一項2月11日公布的民調,甘茨領導的國家團結黨(Natioanl Unity)將會得到國會120席中的37席,而利庫德集團則會由今天的32席跌至18席。不屬於內塔尼亞胡原內閣的黨派將會取得國會75席的超級多數。極右財政部長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的政黨更有可能被趕出國會。同時,支持提前大選的民意也達到了51%的水平。

避免加沙進入為時較長的停戰,是內塔尼亞胡迴避國內政治壓力的最佳藉口。而如果進攻拉法能夠達成可供宣傳的戰果,內塔尼亞胡更可試圖「化危為機」,以「戰功」重建自身的政治地位。

這,其實就是以加沙人的鮮血來為自己保住權力的盤算。

內塔尼亞胡不惜變成屠夫的政治計算明白至此,誰還敢當以色列的幫兇?

2月12日,約旦國王阿卜杜拉(King Abdullah)訪問白容,與拜登會面。(Reuters)

英國防長卡梅倫日前就表明如果以色列不保證加沙人民得到食物、水和居所的供應,這將違反國際人道法律。他又稱,美國(按:同英國一樣)正在重新審視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條件,認為美國正在轉變立場,不會再等到以色列同巴勒斯坦達成共識之後才承認巴勒斯坦。

同一天,美國國務院也宣布正對以色列有否在加沙使用美國武器來傷害平民的個案進行審視。這有可能對於長期佔以色列國防開支約15%的美國軍援構成阻礙,成為拜登當局左右以色列政府行動的籌碼。

然而,要避免成為以色列的幫兇,這些表態當然還遠遠不足。以美國為代表的以色列傳統盟友,必須在人命價值的問題上以更具體的行動同內塔尼亞胡政府劃清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