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地鐵有段古 不僅是運輸工具 更是法國歷史縮影

撰文:吳家俊
出版:更新:

海明威曾說:「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着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法國文化除了有迷倒「薯片叔叔」曾俊華鐘情的電影和咖啡外,巴黎地鐵本身就是一部流動的法國歷史。

巴黎地鐵站名背後,大多包含一段城市歷史。(路透社)

巴黎地鐵早於1900年就開始營運,目前共有303站,不似香港地鐵大多以地方名稱命名,巴黎地鐵站名不少取自歷史事件或是人物。香榭麗舍大道的地鐵站不僅叫香榭麗舍,還叫香榭麗舍-克里孟梭站(Champs-Elysees-Clemenceau)。克里孟梭人稱「法蘭西之虎」,在一戰時期以76歲高齡擔任法國總理,帶領法國贏得一戰並推動簽署《凡爾賽條約》(Treaty of Versailles)另外,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父的伏爾泰(Voltaire)、首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居里和她的丈夫(Pierre et Marie Curie)、作家雨果(Victor Hugo)、帶領法國在二戰中抵抗納粹德國的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等,都成為地鐵站名。

香榭麗舍大道地鐵站名為香榭麗舍-克里孟梭站(Champs-Elysees-Clemenceau)。(網上圖片)

人名以外,當然不少得著名地標命名地鐵站。位於巴黎地鐵1號線上的巴士底站(Bastille)是法國大革命的重要紀念地方。 過去是巴士底獄所在地,直到攻佔巴士底獄,隨後在法國革命期間的1789年7月14日到1790年7月14日之間,被徹底破壞,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留有地名記錄逝去歷史。

而部分巴黎地鐵站名,也有現在看來較為奇怪的名字。如巴黎地鐵8號線上其中一站名為「髑髏地之女」(Filles du Calvaire),髑髏地指的是耶穌最後的受難山坡地。之所以被稱為「髑髏地之女」,是因為附近曾有一座名稱相同的修道院,修道院本身早已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關閉,但附近留有一條同名道路,地鐵站也仍以此為名。

    紀念歷史外 巴黎還敢於自嘲

而名字從來都不會一成不變,法國地鐵站名稱也會應節日而作出改變。去年愚人節,巴黎13條地鐵中都有1站名字作出修改,如紀念法國第三共和國成立的「9月4日站」(Quatre-Septembre),就被稱為「4月1日站」(Premier Avril)。11號線上為紀念現代通訊里程碑而命名的「電報局站」(Télégraphe),也在當天改名為「#Tweet」。「歌劇院站」(Opéra)更被名為歡樂時光(Happy Hour,法語為Apéro)。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