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基金:未來6至10年私樓供應不明朗 倡精簡程序、基建先行

撰文:溫多娜
出版:更新: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新一份年度公私營房屋供應預測報告指,本港私樓中長期供應充滿變數,未來六至十年私樓落成量存在下跌風險。

建議大刀闊斧精簡程序

報告預計,未來五年(2022至2026年)私樓年均落成量預計約為1.73萬伙,與過去五年的年均數字相若。但預期未來六至十年(2027至2031年)平均每年預計只有1.2萬伙,未達長策目標。

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指,私樓落成量在未來六至十年面對更多不明朗因素,因現有熟地土儲已用盡,缺乏土地發展,「鐵路盤」未來五年同樣會減少。要避免土地供應出現斷層,他建議大力拆牆鬆綁、精簡程序及基建先行,多管齊下地推進大規模發展。

他又指應加快新發展區發展,提升落成量,包括提前新發展區的土地收回及清理、容許發展商提早開展換地程序。單計洪水橋、古洞北及粉嶺北已可提供20多萬伙,當中6萬多伙為私樓單位。

對於中期供應斷層會否導致樓價上升,他認為除了供應,樓價升跌亦受息口、資金流動及需求等一籃子因素影響。

居住質素方面,報告指細單位比例過去十年急速上升,預計單位平均面積要到2023年後才會止跌回穩。雖然政府去年底公布280平方呎私人住宅單位面積下限要求,但估計納米單位落成量要待2024至2025年才會漸趨見頂,且不會完全消失。

基金估計,納米單位落成量要待2024至2025年才漸趨見頂,且不會完全消失。(吳鍾坤攝)

公營房屋延誤落成情況料持續

至於公營房屋方面,基金會預計未來五年(2022/23至2026/27年度)年均落成量21,100伙,較長策目標每年30,100伙少約30%,而未來十年(2022/23至2031/32年度)總落成量可達30.66萬伙,稍高於長策目標。但葉文祺認為,公營房屋供應「頭輕尾重」的情況,「尾重」較難出現。

報告提到,上年度公營房屋落成量按年升1.1倍至2.5萬個單位,但有66%屬延誤項目。單位落成延誤,問題包括項目陷入無止境設計討論、受行政程序凍結等。葉文祺認為,公營房屋落成量的達標關鍵,先要打破不斷延誤的惡性循環。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長黃元山形容,現時公營房屋的落成量是「舊債未清,新債又起」,過去九年落成量不達標,涉及單位數量相當於「起少了14條彩虹邨」,預計延誤情況仍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