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小學生科研獲獎遭質疑:研究喝茶抗癌 實驗中需取小鼠內臟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近日有多項得獎作品被指造假,其中有雲南一小六學生憑藉一篇對結直腸癌(大腸癌)基因療法的研究報告獲獎,該研究被指達到碩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名小六學生根本不可能完成。這名小學生的父親目前已經出面承認自己「過度參與」,獎項也被撤銷。
而網民很快發現,有另外兩名同樣是小學生的參賽者,憑藉研究喝茶抗癌獲得小學組三等獎。實驗過程包含取出小鼠的內臟進行研究,而兩名學生當時分別就讀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被認為不具備這樣的實驗能力。

兩名小學生的實驗過程包含取出小鼠內臟研究。(網上圖片)

這個題為「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的項目,在大賽官網的簡介中稱,用綠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為受試藥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臟腫瘤疾病模型中的體內藥效。

該項目一經曝光就引發不少網民質疑,認為小學生「怎麼敢取小鼠的肝臟」,更不要說這些實驗要求邏輯性強且嚴謹,數據處理還需要很強的醫學基礎支撐。而據昆明市某研究所一位科研人員稱,小鼠實驗成果不花上幾年時間是不可能完成。

對此,負責項目審核的武漢科學技術館周三(15日)表示,正核實調查事件。

對於接連有小學生獲獎研究超出其能力水平,不少網民嘲諷「接下來幼兒園組要出場了」:

「幼兒園?算了,直接娘胎裡頒獎得了」
「求你們放過小學生吧」
「厲害了我們的小學生,快查一查他們的爹」
「孩子沒有錯,錯的是大人!」

也有人呼籲大賽應該檢討賽制和評分標準,杜絕這樣的現象再發生。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大賽主辦方必須反思評獎標準和辦法,比賽應重視對學生參加創新活動過程的考察,引導學生重視參與過程與體驗,而不能只是看學生提交的「成果」。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應健全迴避制度,提高評委會專業評審、甄別能力。另外,對參賽項目是否為參與研究、獨立研究以及規範署名等問題有更細化的規定。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近日有多項得獎作品被指造假,圖為該大賽的頒獎現場情況。(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對於近期大賽中眾多獲獎作品引發的爭議,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在周三(15日)的聲明中表示,組委會秘書處高度重視,已成立專項調查工作組進行核查,責成並督導相關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單位,對有關情況進行全面、認真核查。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大賽評審規則與程序,強化監管機制,更好引導和規範青少年參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