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小型企業降本增效成功數字化轉型:「透明工廠」不只「活下來」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廣東建設「製造強省」期間,目標是實現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家製造業企業「上雲用雲」,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能力。但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究竟要怎麽做?小廠究竟配不配進行數字化? 「量體裁衣」的數字化轉型成本有多高,是千萬元、百萬元、十萬元,還是多少?

在粵港澳大灣區,全球聞名的智能手機製造地東莞,一家成立6年、加上老板在內一共45人的手機數據線配件工廠,在全球電子消費行業周期性調整,行業「內卷」加劇中,邁出了低成本的第一步——去年年底投入8000元進行數字化。轉型後半年多來,「透明工廠」帶來了良品率提升1%,今年訂單增加51%,全年營收預計將超4000萬元。

這家「別人家的工廠」為何成功?小成本、見效快的數字化轉型是否是「天方夜譚」?這種做法能否複製推廣,助力中小微企業奔向「輕舟已過萬重山」?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轉型昂貴?8000元的「透明工廠」不只「活下來」

坐標「世界工廠」東莞,「手機重鎮」長安鎮。從廣州黃埔大道驅車,大約40分鐘就到了這個只有81.5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0萬的廣東小鎮。30年來,這個小鎮培育出7家上市公司,被視為廣東第三個「千億鎮」的有力競爭者。統計顯示, 2022年,長安鎮規上電子信息產值2100.8億元,有近20萬產業工人為手機產業鏈服務,有智能手機上下遊配套企業超1000家。

成立6年、員工一共有45人的釔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座全球最大智造「機」地裏產業鏈一員。在長安鎮元崗街上,這樣的工廠比比皆是,緊密相依。手機、電腦、智能手表等充電和傳輸數據,都離不開一樣東西:連接器。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連接器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之一。

主營Type-C連接線接口的釔虹精密,從6年前的小作坊、純手工線,占地不到1000平方米開始,到現在占地面積4250平方米,占據一座小樓的3層。與「小鎮工廠」外表不同的是,釔虹精密的「裏子」十足:這家小廠主打中高端市場,持續為索尼、任天堂、小米等品牌提供手機、智能穿戴產品零部件。

生產工序中的自動化流程.(羊城晚報)

在藍白色調的工廠裏,有自動化機台40台,每天可生產30萬個Type-C充電線上的關鍵零件——直焊式Type-C接口,最高日產量40萬個,年生產能力達上千萬個電子連接器。今年1月至今,釔虹精密銷售量同比增長51%。全年營收預計將超4000萬元,完成預計目標5500萬元的80%。

更不同的是,最近半年多來,在車間裏液晶屏取代了白紙,員工手機操作代替了層層匯報。生產工序自動化程度頗高,一個生產車間僅有1-2位員工進行日常檢查。

釔虹精密副總經理華建生介紹,要讓員工減負,讓生產提速。企業數字化主要依托企業微信的平台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管理部門的數據化,一部分是生產支撐、風險生產的管控。

比如,之前業務員要拿著紙質訂單,跑遍生產計劃、生產進度、物料倉庫等各部門,等審批完以後才能排產。現在,微信上審批,基本上只要幾分鐘就能完成。類似的紙質表格,釔虹精密目前消失了15種,員工被大大「減負」,投入更多精力到生產上。

更重要的是這套「透明工廠」,釔虹精密一年只需花8000元,包含了300元/年的企業微信認證費用和服務商工具年費。華建生說:「最大的好處是性價比高,好學易用,適合中小微企業。」

轉型艱難?只有成本降下來工廠才有「活路」

「為什麽要導入數字化,其實就是想把成本降下來,降下來的工廠才有活路。」戴著黑框眼鏡、斯文精瘦的華建生坦誠地說。近年來全球消費電子產業進入周期性調整,釔虹精密作為產業鏈條上的「毛細血管」,也難置身事外。

華建生。(羊城晚報)

「原本市場上100人來吃蛋糕,現在是200人過來吃,大家都在搶蛋糕,企業憑什麽吃到這個蛋糕?」華建生介紹,連接器行業的毛利率在5%至10%之間,利潤空間並不大,因此,在不增加人力的情況下,控製生產成本,降低不良率是公司的首要任務。

數字化半年多來,企業最直觀的一項指標——良品率提升了1%。「不要小看良品率提升1%。這1%對我們來講是盈虧分水嶺,有了就不虧損。」 華建生自豪地說。

華建生此前也在大公司上班。頭部企業的做法是用MES(製造執行系統)轉型「透明工廠」,降本增效。他了解到同行大多用的是MES精簡版,每年成本最低要40萬至50萬元;而大型企業,MES系統可能超千萬元,還不包括後繼維護成本。

早在2021年,釔虹精密就想過數字化轉型。但MES高大上的「套路」不好學,功能復雜有些用不上,更重要的是只有45個人的小廠,無法負擔成本。直到去年7月,在人人用手機,用微信的契機下,華建生僅用半天就寫了一份數字化操作手冊,不到一個月,工廠全員普及了企業微信。

生產周期短、節奏緊,是小廠的「靈活」優勢,但背後,需要大產業鏈上下遊合作。一旦溝通不暢,交付不準時,對小廠就是「慢性死亡」。以釔虹生產的轉換插頭為例,製作一般需要經過沖壓、註塑和組裝三個環節。其中,沖壓環節要委托別的工廠完成。過去,組裝車間只能被動等待。

今年開始,釔虹精密通過企業微信的「自建應用」搭建了「委外工單進度看板」,生產全流程放到線上,生產主管能清晰看到與外部合作的工單完成度。順暢的生產節奏,讓產能壓力、交期成本等製造業特有困擾在釔虹精密少了不少。

華建生解釋說,所謂「透明工廠」讓工單系統透明化是表面意思,其實就是讓所有生產過程能夠最大限度地控製,「企業微信的應用進一步放大了我們的靈活優勢」。

工作人員正在仔細檢查。(羊城晚報)

轉型無門?平台上搭「樂高」為中小企業「降低門檻」

「對數字化的投入,公司管理層從沒討論過,但預算最多5萬元。5萬元再往上,就覺得是個門檻了。」「坦白來講,我們對數字化並沒有特別強烈的概念,就是摸著石頭過河,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華建生說得懇切。

成立6年來,釔虹精密歷經手工&紙檔—EXCEL電子表單—ERP系統,再到企業微信+「透明工廠」(可視化生產執行系統)等階段。華建生直言,數字化看不見摸不著,好東西雖然人人向往,但對小企業來說,轉型「試錯」成本不能太高。

至於釔虹精密的小成本數字化初期為什麽能成功?他的心得有三個:「沒有好基礎,好多東西很難搞。」數字化是把傳統的流程轉到數字化。一個企業必須先有相對規範的流程,這至關重要。公司的最高層要支持。決策是從上而下的,而不是從下而上。用到數字化系統,就要去學習摸索。從0到1比較難,學會後就比較簡單。

「數字化在大企業已成熟,但小企業其實是在數字化邊緣,我們只是『邊緣』中做得比較好的。」華建生說。在粵港澳大灣區,大多數中小型製造業企業數字化意願強,但企業不會轉、不敢轉原因之一是擔心數字化成本太高。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和數字化轉型成本的矛盾如何解決?

對此,騰訊企業微信副總裁、行業拓展人盧青偉表示:「企業微信想做人人用得起的數字化工具,解決中小企業因為擔心數字化轉型成本太高而不敢用的問題。希望為小微企業提供助力,幫助大家一起活下去。」盧青偉認為,面對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可以按需取用,先從觀念轉變,先用起來。

數位化庫存管理監控大螢幕即時更新。(羊城晚報)

企業微信數據顯示,目前平台上已有1200萬家真實企業和組織在使用,連接服務了5億元微信消費者,創造了上千億元的GMV。2022年,企業微信上的製造業日活企業數新增30%,其中500人以下製造業中小微企業日活企業數新增35%。

隨著數字化基建的不斷成熟,企業數字化成本從動輒千萬元已下探到數萬元甚至數千元。企業微信提供了數字化的「基座」平台,也開放接口,讓工廠能像搭樂高般搭建自己的數字化系統。更重要的是,企業微信對1000人以下規模的工廠,每年只收300元的認證費用。

盧青偉說:「企業微信是給這些工廠提供了一塊畫布和一支筆,讓他們自主創新。」釔虹精密是「數據線連接器」的生產,企業微信則希望成為連接更多中小製造企業的數字化橋梁,「世界上沒有哪種系統可以直接解決企業的一些根本性問題。但系統可以改變人、改變流程,越是小廠越是要進行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