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4月首現水龍捲成紀錄 梁榮武:好多因素巧妙結合才能出現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天文台昨日(21日)早上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並上午9時30分左右,於清水灣有水龍捲報告。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今早(22日)在電台節目指,過去60年本港不曾在4月出現水龍捲,今次的水龍捲屬新紀錄,不過由於已屆4月底,以往在5月也有水龍捲出現的紀錄,認為情況並非相當特殊。

他指,有惡劣天氣便有機會出現水龍捲,惟並非必然,「係好多因素巧妙結合先出現到。」他表示,香港的水龍捲威力不大,不過破壞力仍然存在,足以移動飛機、推翻貨櫃、推倒樹木,提醒市民如見到水龍捲,應返回室內保障安全,遇到惡劣天氣,也應避免留在戶外。

天文台指,在4月21日上午9時30分左右,清水灣有水龍捲報告。(天文台)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指,有惡劣天氣便有機會出現水龍捲,惟並非必然,要配合強氣流及高空風切變等多個因素,才有機會見到水龍捲。

他續解釋,當大氣層不穩定, 有上升氣流將大量水氣輸送,這些水氣會結成水點、並在高空結成冰粒,所以有機會出現冰雹;而高空風切變指的是地面的風向、風速與高空的風向及風速,有較大差異,形成一直垂直滾動,再出現水平漩轉,形成大家眼見的水龍捲,「係好多因素巧妙結合先出現到。」

▼4月21日 天文台上午發出黃雨警告▼

+12

梁榮武又指,過去60年本港不曾在4月出現水龍捲,昨日出現的水龍捲屬新紀錄,惟以往5月也有水龍捲出現的紀錄,現時已屆4月底,認為情況並非相當特殊。他續稱,因過去60年在5月出現水龍捲的次數僅6次,即10多年才會出現一次,數據少,很難再作進一步分析。

他表示,香港的水龍捲威力不大,破壞力遠遠不及內地及美國,不過破壞力仍然存在,足以移動飛機、推翻貨櫃、推倒樹木,提醒市民如見到水龍捲,應返回室內保障安全,遇到惡劣天氣,也應避免留在戶外。

水龍捲形成之概念模型。(天文台)

據天文台網頁資料,水龍捲可分為兩大類型,第一類較為常見的水龍捲,是在相對良好的天氣下發生,和雷暴沒有直接關係。這類水龍捲通常發生在快速發展的濃積雲底下。這類水龍捲的生命周期和移動路徑都較短,一般不會持續超過20分鐘。此外,當它們登上陸地後,便迅速消散,很少會深入內陸。

第二類水龍捲的形成機制和特徵則與陸上的龍捲風相同,通常和猛烈雷暴相關。它們會伴隨著惡劣天氣如大風及冰雹,並有時會在陸上發展之後移至海上。與第一類不同,這類水龍捲在雷暴內由上至下發展,在起初階段會先出現漏斗雲,之後逐漸延伸至地面或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