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玉兔】季候風力拒秋颱風有前科 玉兔路徑最似邊一個?

撰文:尹淑君
出版:更新:

秋颱多變,究竟玉兔最終移動路徑如何,現時仍難以定斷,只是幾乎可以肯定,這個現時已降級、且被預料會進一步減弱的原超級颱風,必然會進入南海及作轉彎,但究竟是在香港數百公里外掠過,還是一如某些預報或在香港周邊登陸,現時仍存在大量變數。不過,整理過去在10月底後來襲的秋颱路徑,原來都採取類似路徑:低緯度、橫過菲律賓、在南海轉向等,而因東北季候風和冷空氣影響而最終減弱的個案更早有前科,曾有颱風便由原來預計會直襲香港,變成只是臨門輕掃,最後更才數百公里外登陸。

天文台預測玉兔進入南海後,不單會轉向,更會在周末時減弱為熱帶風暴。(香港天文台)

颱風玉兔預測路徑一直轉變,並已由本身不會穿過菲律賓跟南海無緣,變成現時進入南海的機會高唱入雲,但普遍預料將陷入一股冷鋒迷陣,但玉兔之後的走向即難以預測,很大程度視乎從北下南下的冷空氣與東北季候風,跟玉兔互動後之結果。

秋颱多選低緯度路徑來襲

地下天文台台長方志剛就在fb出帖,為大家分析玉兔的移動路徑,直言「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從這個緯度進入南海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是『死路一條』」,原因是由於南海北部上空吹強烈西風,會把熱帶氣旋高層結構吹離中心,令其強度迅速減弱,而熱帶氣旋進入西風帶轉向東北,或受東北季候風影響轉向西南,最後便會在海面減弱消散。他又提到,以往11月顯著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都在低緯度(例如15度)橫過菲律賓,然後在南海轉彎移近華南沿岸,形容「這條路線對熱帶氣旋的強度影響最小。」

地下天文台台長方志剛在fb出帖,指出在11月顯著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都在低緯度橫過菲律賓。(方志剛fb截圖)

翻查天文台紀錄,雖然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接近香港的颱風並不罕見,但其實亦不算多,整合近三十年的資料,共有6個颱風曾在此時期吹襲香港,其中玉兔隨時的移動跟預測路徑,又與1998年的寶絲、2010年的鮎魚及前年(2016年)的海馬最為相似,而它們亦似乎遇上相近的遭遇。

颱風寶絲於98年10月18日增強為熱帶風暴,並以西北偏西方向移動,於10月21日達到高峰,中心風力曾超過時速200 公里。寶絲然後在22至23日橫掃菲律賓後進入南海,但受到菲律賓地形而減弱,惟進入南海北部後再次增強。當年香港天文台曾於23日發出一號戒備信號,並於翌日發出三號強風信號。

玉兔路徑最似邊一個?
1998年10月颱風寶絲進入南海北部後的故事,正是秋颱多變的好例子,當時寶絲受到冷空氣影響而減弱、並轉向偏北移動。

雖然天文台當年曾在四天天氣預報中,預測香港將受12級颶風程度吹襲,甚至預告發出8號風球機會甚高,估計寶絲將進一步逼近,但最終寶絲受冷空氣影響減弱,再轉向偏北移動,最後在香港以東240公里掠過,於廣東東部海岸登陸。

鮎魚未殺到當局高度戒備

另一個東北季候風力拒秋颱的經典例子,是2010年時的鮎魚來襲,當年鮎魚中心附近持續風力,曾錄得高達時速270公里,天文台亦不敢怠慢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包括在首次未發出8號風球下便召開跨部門記者會,但鮎魚掠過菲律賓呂宋島時受陸地破壞而威力減弱,降格為強颱風進入南海,繼而再因受到季候風入侵影響,於10月22日在南海東北部已減弱為颱風,最後再來一個大轉彎,然後在香港東南偏東約430公里掠過,23日中午在福建沿岸登陸同時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而香港最終亦只掛起3號風球。

2010年鮎魚來襲,但因為在南海來了一個大轉彎,香港最終只掛起3號風球。

不過,秋颱最後力壓季候風亦有例子可尋的!2016年的強烈颱風海馬,形成時間介乎10月中旬至下旬間,在垂直風切微弱、海水炎熱和上空反氣旋加強高空輻散的優良環境下,海馬成功「升呢」成為超強颱風,之後挾兩度雙眼牆直奔菲律賓撲向呂宋,成為當年侵襲菲律賓的最強風暴之一。

海馬於呂宋肆虐8小時後移入南海東北部,同時嘗試重新組織,最終重新開啟為一個直徑過百公里的大型風眼,雖然香港天文台一度把其降為颱風,但最終因其路線極接近香港靠近珠江口以東的沿岸地區,天文台於10月21日早上終發出8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及於同日下午改發8號西南烈風或暴風信號,然後於黃昏再改發3號風球,最後才於晚上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016年的強烈颱風海馬,由秋颱力壓季候風,香港當時幾乎整日掛起8號風球。
1993年11月初颱風艾拉吹襲香港,香港當時曾掛起3號風球。
2006年10月底颱風西馬侖吹襲香港,當時只掛起1號風球。
1988年10月下旬吹襲香港的颱風露比,最後香港天文台發出3號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