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湊布料 凝住欽州街「棚仔」歲月

撰文:胡可欣
出版:更新:
3D + Natural Dye Group作品:採用了復古感強烈的色調——咖啡色和藍色,表現棚仔經歷歳月洗禮的痕跡,更滲入了天然染色及環保印花技術,在細節上用了釘和線去處理,表達出人、物件以及地方三者的緊密聯繫。(相關機構提供)

欽州街小販市場(棚仔)近40年來,都是本地設計師和學生的天堂。過百個檔位被層層疊的布包圍,一卷卷、一堆堆的布匹,從地板堆至天花,花多眼亂,尋找布料的顧客和檔主絡繹不絕,形成這裏獨有的風景以及人情味。但好景不常,棚仔於今年面臨逼遷清拆,前路茫茫。經常來此尋寶的時裝人,除了不捨,還可以做什麼?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時裝及形象設計學系的學生及畢業生,決定用棚仔購得的布料製作時裝及裝置藝術,留住他們珍貴的回憶,向曾獲得靈感、沮喪、付出汗水和笑聲的地方致敬。就算不是時裝人,也可隨時入內參觀,畢竟集體回憶這回事,在香港可說是買少見少了。

《棚仔》本地時裝文化遺產的集體回憶展

日期:2016年3月31日至4月6日

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9時至晚上9時;周六上午9時至晚上7時;周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聖雅各福群會賽馬會升級再造中心

查詢:2596 2756(陳小姐)

部分作品

Embroidery + Weave Group作品:利用繡花和編織技巧,將五花百門的布卷、鐵皮和帆布搭建的天頂、以及老布販的背影勾劃在布紋中。(相關機構提供)
Accessories Group作品:靈感來自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教師,她喜歡到處買不同布料,製作屬於自己的衣服。後來她去到外國教學,每次返港,都會回想起這個充滿人情味和回憶的地方。(相關機構提供)
Max Tsang作品:他指棚仔是時裝設計學生成長的發源地,布料的售價便宜,可即時買到現貨,又有很多獨特的款式和質料可供選擇,自然成為設計系學生尋寶和創意發源地。(相關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