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AquaSonic樂隊 水底下奏出高難度之陰森與孤寂

撰文:黃正軒
出版:更新:
(aquasonic.dk)

黑暗舞台,光色冰冷的射燈只聚焦在幾個注滿清水的金魚缸。缸中坐著衣著典雅飄逸、膚色慘白的人體。當你以為那是何等耐人尋味、仿照標本製作的後現代前衛雕塑… 「標本」們卻動起來,嚇得你心膽俱裂。水中人肢體看似柔弱無力,實際上正抗拒著厚重濃密的水力,彈奏經過特別改裝的防水樂器,創造出含糊、破碎、帶著氣泡滾動、全無調性和旋律可言的「音樂」——在水體中傳導到喇叭的扭曲歌聲,好比無形的幽靈在廢墟中、黑暗虛空中哭泣。「沒可能的!這種事不可能在世上發生!這不是世上應該有的聲音!」相信好多人腦海中也會如此驚嘆,以上怪異的彼岸景致,初看雖覺毛骨慄然,有種令人屏聲靜氣、彷如置身幽冥深淵的氛圍,係來產自丹麥的音樂劇團AquaSonic之出世創意。

(aquasonic.dk)

AquaSonic如此獨一無二之演出方式,係經過10年反覆實驗才發明出來,一切源自樂隊的主音和主要作曲者Laila Skovmand尋求在水底唱歌方法之初衷。她最初嘗試把頭浸落注滿水的廚房鋅盤唱歌,把呼出氣泡時產生的「卜卜」也寫進她創作的樂曲之中。歷盡成功失敗,Skovmand終於掌握到特別的水底呼吸模式,口含氣泡發聲唱歌,每隔幾分鐘才上水透大氣。由於氣泡只有少量空氣,往往只可以發出短促歌聲,且以高音為主,這是因為低音需用鼻腔發聲,在水底下會變得非常困難。Skovmand自創水底唱歌法後,進一步研究如何把樂器帶落水,她在水中拉平價的小提琴,果然拉了幾日後小提琴便不支解體了,雖然效果像30年代的老舊音樂,她發現只有弦樂器才能在水中運作,如果要在水底「夾band」,一定要發明一些特製的水底樂器。

(aquasonic.dk)

樂器開發者Andy Cavatorta是AquaSonic另一重要功臣,他專門發明各種不尋常的樂器和聲音技術,曾幫冰島天后級歌手Björk創造出Gravity Harps。製造一批水底樂器,要克服好多技術問題,例如水體的高密度大大減弱了音量、水中磨擦力不足、音波在水中的傳導速度比空氣快四倍、水的駐波(Standing waves)會扭曲樂器本身的音質等等。Cavatorta最後為Skovmand帶來兩個成品—— 有六條弦、可以像結他般彈奏的Rotacorda;以及像水上的玻璃琴(Glass Harmonica)一樣用手指按磨柱體發聲、以一個個碗疊成的水底特製Crystallophone。

(aquasonic.dk)

由於Skovmand打算在水缸中同時使用20種樂器,如何擺放樂器、使水中咪(Hydrophones)清晰地收音又是另一重難關,解決的過程儼如認真的科學研究。樂隊請來聲學家做實驗,發現只要把水中咪放在缸的角落就能有效收音。為力臻完美,也請來敲擊樂器製造者Matt Nolan為樂隊改善混音質素,生產出第3種特製品—— Hydraulophone,以改良的鑼和鈸組合而成。

(aquasonic.dk)

5位在水中表演的樂手都戴著防水耳筒確保演奏同步,然而因為每個人獨佔一水缸,這種「水中夾band」的經驗無比孤獨,因水而視線受阻,樂手基本上看不到對缸的隊友動作,宛如不相干的一班人各自同時在做一些不相干行為,充滿了抽離感。然而AquaSonic根據明確的樂譜表演,精打細算之設計程度就連每位樂手上水的「透氣位」也嚴格規定,出來的音樂之結構雖聽來難及水上音樂般嚴謹,仍充滿ambient music的孤寂氛圍。

今年10月,新視野藝術節將為大家帶來這項嶄新表演,想到現場感受AquaSonic水底音樂會的朋友,記得留意 。

《香港01》App,尚品精神生活,形而。
立即下載: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