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習作】當日本女生遇上印度漢 置家在香港

撰文:張碧尤
出版:更新:

Mr. Mohanty與太太結婚快將10年,他們一個是印度人,一個是日本人;一個信奉印度教,一個信奉佛教,二人的成長背景、母語、飲食習慣、文化習俗都南轅北轍,文化差異,是二人愛情路上的催化劑,還是障礙物?

(龔慧攝)

當記者與Mohanty太太相約訪問時,她主動提出在板球場上會合。原來13年前,Mr. Mohanty與太太就是因一場板球世界盃決賽而邂逅。在印度和日本,板球都是一種很流行的運動,而2003年的板球世界盃決賽,就是澳洲對戰印度,當時在日本工作的他在餐廳觀賞直播時,遇上曾經是板球運動員的柿元小姐(即Mohanty太太)。當憶述這段相識經過時,Mohanty太太笑著地坦承,她第一眼見到Mr. Mohanty時,其實對他興趣不大,只是覺得他願意與她分享辣雞,是個友善的人。「可能是辣雞吸引了她。」Mr. Mohanty馬上風趣地回應。如是者,二人一邊看比賽、一邊分享食物、一邊聊天,共度了愉快的晚上。他覺得這次相遇是上天安排:「你不可能預料到這些事會發生,這些事是命中註定,是巧合。」

Mr. Mohanty穿起和服,和太太舉行了日式婚禮。(被訪者提供)

很快,二人就出於對對方的好奇而開始約會,是二人第一次與外籍人士交往。沒錯,他們的宗教不同,飲食習慣不同,溝通的媒介是英語,但他們從來沒擔心雙方文化背景不同是阻礙。反而,Mr. Mohanty認為兩種文化當中其實有很多共通點:「兩者都有重視家庭的價值觀,有很強家庭凝聚力,當你有東西想與人分享,你會馬上想到家人。我們的文化都強調要尊重長輩、長幼有序。我們對人都很有禮貌,而佛教與印度教也有淵源。雖然印度與日本的文化的確有不同,但正正是這些不同之處令這段關係變得有趣、有挑戰性。如果兩個人對所有事情的意見都一樣,相處可能會很沉悶、單調。」而Mohanty太太就認為文化差距是無可避免,「我父親來自鹿兒島,我母親來自東京,就算在日本,不同城市的人都有不同生活習慣,我媽媽最初也不習慣在鹿兒島生活,所以我可以接受他來自另一個文化族群。」Mr. Mohanty喜歡太太堅強獨立的性格,太太則喜歡先生愛家庭、能領導她的優點,內在優點和吸引力便蓋過文化背景不同的事實。

兩人又化身成印度新娘新郎,全方位滿足雙方家長的需要。(被訪者提供)

幾年後,他們步入談婚論嫁的階段。就如中國文化觀念,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事,更是兩個家庭的融合,父母的認同和肯定是婚姻的第一步。Mr. Mohanty形容,印度文化相對會較「保守」,大多講求門當戶對,但Mr. Mohanty在家庭聚會中介紹未婚妻給家人認識時,出乎意料地,父母很快就接受了她,亦對她充滿興趣和好感。不過,Mr. Mohanty就不如太太能如此輕鬆「過關」,Mohanty太太記得,父親一聽到她的未婚夫是印度人,一言不發,沒理會她,亦不願意與他見面。幸好母親之前已見過他,認為他是個可靠的男人,於是代女兒出面說服丈夫,足足等了三個月,父親終於答應見面。問到Mohanty太太有沒擔心父親不肯答應親事,而令大好姻緣告吹,她搖搖頭,指着丈夫說:「沒有,我很有信心只要父親見到他,就會喜歡他,所以我就等到父親答應。」

兩個異鄉人,在異地一起走過了十年。(龔慧攝)

不同地方、宗教都有自己一套獨立的婚嫁儀式和背後的社會意義,只有通過這些特定儀式,才算真正成為家庭的一分子,Mr. Mohanty的父母希望婚禮是以印度教傳統舉行;但太太的父母當然亦希望以佛教傳統舉行。為了迎合雙方家長的要求,二人舉行了兩次婚禮,一次在印度、一次在日本。Mohanty太太說,在印度教的婚禮上,新娘是不應該穿黑色禮服或配戴任何首飾;但在日本的佛教婚禮,新娘也會穿黑色和服行禮。即使兩者有互相矛盾的傳統,二人還是乖乖地完成,亦不忘照顧雙方賓客的感受。「在日本的那場婚禮,我們加插了印度環節,就在中場換禮服時,我們由日本和服換上印度服飾,在印度的背景音樂配合下出場,這是很重要的。而且我們有兩次婚禮,可以滿足雙方的家庭,對兩邊都公平。」Mohanty說。

在這裡,由兩口子變成了四人行。(龔慧攝)

結婚後,二人又一起搬到異邦--香港。不過這倒不是一次新衝擊,夫婦都對這個地方讚口不絕,特別是香港位於印度和日本之間,方便他們思鄉時隨時回家。Mr. Mohanty在香港回歸前因工作來過香港短住幾年,也因工作再次回到這裏,但太太卻是第一次到外地居住。最初來到,她沒家人、沒朋友、沒工作,感到不知所措,直到在工作上結識到知心好友,才開始慢慢適應香港的生活。兩個精靈活潑的女兒亦在香港出生,訪問期間,她們在旁邊不斷蹦蹦跳跳,一時要食零食、一時搓揉父親的肚腩,說幾句英文,又抱抱母親,說幾句日文,然後跑開繼續玩樂。他們還分享一個有關女兒們的有趣故事:在兩個女兒一歲大的時候,按照印度教的傳統,她們要剃去所有頭髮,Mr. Mohanty笑著解釋:「新生嬰兒的頭髮是屬於神的,所以要剃下來與神分享、奉獻給神,之後你就可以有屬於自己的頭髮。」太太當時聽得皺了眉:「我不想,但最後都接受了,因為我要尊重他的文化,頭髮終會長出來,所以算了。」Mr. Mohanty說,接受、尊重彼此文化差異,是二人和諧關係的要訣。

二人在香港建立的家,也揉合了印度與日本的文化色彩。(被訪者提供)

兩個來自不同地方的異鄉人,兼來到一個新的居住環境,何處是家?Mr. Mohanty說::「這問題,我們也會問自己。我想,我們在這裏生活,這就是我們的家,只是我們在不同地方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