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老人護理】重視老人自主權 院舍推非公式化服務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在家安老是不少長者的意願,但當自理能力下降或身體狀況不許何時,入住安老院舍,由專業人員提供照顧及護理服務,可能是長者及其家人的另一個出口。不少長者都抗拒入住安老院,家人往往因為需要安排摯親入住院舍,感到無奈和自責。怎樣的護老院方可給予長者信心,真正成為他們的另一個「家」?

六十多歲的岑女士談吐温文,精神不錯,在「喜頤閣」初次見面,看不出她曾接受化療。岑女士習慣獨立生活,也很懂得為自己及早計劃,在接受化療前,已決定入住護理安老院。「那時候決定進行化療,知道化療後身體需要一段時間休養,而且需要專業及適切的照顧,若獨處家中時身體不適,會很不便,家人亦會擔心。」選擇安老院的過程並不簡單,需考慮環境及服務能否配合個人起、居、飲、食的需要,還有環境是否適合休養等。岑女士參觀過幾間院舍,亦曾考慮聘請家傭在家照顧,但考慮到家傭非專業的護理員,而且不能24小時支援她,最後選擇了香港房屋協會轄下的「喜頤閣」。「當初曾考慮入住房協另一間院舍『安頤閣』的,那裡環境也很好,但家人都在九龍灣一帶居住,這裡較方便他們來探望。」化療後身體曾十分虛弱,需要較多照料,「喜頤閣」提供24小時照顧及護理服務,亦有護士當值,讓岑女士及家人都很放心。「曾經有幾次身體不適入院,慶幸來了這裡,不用麻煩家人,減少他們為我擔心。」

「喜頤閣」中央的小庭園及室內的步行通道讓院友可以伸展筋骨。

院舍位於有完善配套設施的長者屋苑內,身為基督徒的岑女士很感恩,入住院舍後仍能每星期到屋苑的禮堂參與崇拜。除了院舍中央的小庭園,院舍內的步行通道,也是岑女士的散步徑。乘搭升降機便可到達長者屋苑的平台花園及圖書館,既有可呼吸新鮮空氣和伸展筋骨的地方,又有可靜心閱讀的地方。岑女士亦感激院舍很快便按其意願,安排她由四人房轉到單人房,讓她有更多私人空間。「這裡的四人房其實也相當寬敞,但轉到單人房後,我可把電子鋼琴搬到這裡,有些細藝。」在這個百多呎小天地,她可以彈琴、看書,用電腦處理自己事務,讓身心平靜下來。

房間寬敞且有家的感覺,讓岑女士感覺自在。
「安頤閣」及「喜頤閣」除了在環境佈置上盡量加入「家」的元素外,更實踐住客自主的照顧模式。

院舍的註冊社工黎姑娘指,位於牛頭角的「喜頤閣」及位於坑口的「安頤閣」,除了在環境佈置及配套設施這些硬件上盡量加入「家」的元素外,更重要是實踐住客自主的照顧模式,讓他們成為這個「家」的主人。「為了營造歡樂融和的氣氛,我們刻意每天在大廳舉辦開放式小組遊戲,尤如小型荔園,讓住客自由參與,又約定一班『麻雀腳』,每天下午在大廳共聚,即使體弱的長者不能參與,我們也鼓勵他們到大廳感受歡樂和輕鬆的氣氛。『喜頤閣』和『安頤閣』與別不同的地方,就是不會太院舍化,很多安排都盡量由住客作主,讓長者感覺自在,就如置身於一間有貼身照料服務的服務式住宅。」院舍的註冊護士陳姑娘指,住客快樂是院舍前線員工工作的最大動力。「有別於其他院舍,這裡人手比例較高,護士能分配較多時間與院友交流,真正做到個別關懷,有助更全面照顧長者身體及心理的需要。」院舍除了安排醫生定期巡房,亦可為住客提供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復康服務,同時按住客需要提供不同的轉介服務,例如言語治療、營養諮詢、足疾治療及中醫針灸等。

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每個階段都經歷不同的挑戰。岑女士很感恩,身心都需要支援時,院舍的護士及照護員給她細心的照料和關懷,陪伴她和家人渡過這些難關。岑女士期望有一天能重回自己的家,但明白世事並非盡如人意,她坦然面對這個不由自主的疾病,活在當下,享受在這裡自在、平安的休養生活。

院舍位於配套設施完善的長者屋苑內,院舍住客享有更多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