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一本】細讀《戀人絮語》 重新衡量愛情

撰文:黎頌詩
出版:更新:
我一生中遇到成千上萬個身體,並對其中數百個產生慾望;但我真正愛上的只有一個。
《戀人絮語》-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黎頌詩攝

Erica,鋼琴家、舞者。在她而言,愛情的可貴,正是這個千萬中唯一,讓人感受到真實的身軀,而不是俗世的計量,「如果真的遇不上,我會一個人好好地過活。」

她推薦的是1977年成書,出自法國文學批評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戀人絮語》(Fragments d'un discours amoureux)。這書曾被翻譯成近30種語言,中文譯本也有多個版本,Erica特別愛這90年代中出版、汪耀進及武配榮的譯本。

特別指定這版本是因為文字翻譯得相當優美,其實我也看過英文的版本,我覺得這個中文譯本在文字上是更勝一籌。

不少女孩也喜歡看關於愛情的作品,但大部分也糾纏在愛與不愛這我認為是較膚淺的層面上。而這一本,卻是以一個較獨特的角度,從在戀愛中的個體去思考,觸及很細膩的感受,也有不少概念性的東西,是一本讓人思考的愛情著作。這書是朋友送給我的,大概有十年吧,都有點發黃了,很喜歡,所以一直收藏著,而且它伴我走過了一段很艱辛的日子,給我安慰與支持。

那時候,我遇上了這生中最愛的人,是一段痛苦又充滿起伏的關係。在苦戀當中,就是這本書讓我冷靜地一再審視自己,我想,不是得到什麼啟發,而是像伴侶般,紓緩了情緒。因為就像說到了心坎......

黎頌詩攝

《戀人絮語》的章節情境,是源於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故事,以故事中的不同情感如「焦灼」、「苦行」、「等待」等貫串全書,去展現戀愛的心路和作者的思考。

那最愛的身體

真正愛上的只有一個(身體)......這一選擇,嚴格到只能保留唯一。
《戀人絮語》

我認同。為什麼愛他,不明所以,在抱住的一瞬,就固執地愛上,很單純。我想這有別於一般人所說的愛,他的那個身體,就有本事讓我光芒四射。最近,我們再次在舞蹈中擁上了,分手多年,「就是這身體」的感覺依舊,不用,也不懂解釋,一擁著,我便能自信地展現出最美好的一面。我想這不是指某一個人,而是那種「千萬人中唯一」的感覺,就像羅蘭.巴特對愛慕的演繹,也是我的追求。

跟自己談戀愛

戀愛的災難也許近似那種人們在精神病學領域裡稱作極端環境的現象,即「病人生活其中的環境彷彿就是造就來摧毀它的」。
《戀人絮語》

人們常說,戀愛是兩個人的事,事實上,換個角度,戀愛其實也是一個人的事,就像和自己談戀愛。人們常會期待回應,在對方的回應中找到自身的價值,但對方的回應又算是什麼?我們不也依然固我地在戀愛關係中去營造自我,去猜度、去衡量自己的份量,在自我創造著戀愛世界?而結局,卻是那難以承受的傷痛。

不要貶低愛情

我心甘情願地撇開了濁世強加給我的種種瑣事、規矩和違心的舉止,為了做一件不帶功利色彩的事,履行一個光彩的職責:戀人的職責。
《戀人絮語》

我經歷過一些沒結果的戀情,理解得不到的悲傷,但我不認同以各種的原因勸人不要把愛情看得太重。我愛書中所表達的:不要貶低愛情。能夠作為別人的戀人,是件很幸福的事,戀愛是重要的,即使不成功,也是次重新再自我認識的機會,價值是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