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首創360°遊車河 SLC開篷帶你遊大潭

撰文:羅文傑
出版:更新:

360度影片(滑移畫面欣賞四周環境)

(如以手機或平板觀看,請點擊畫面的YouTube標誌,選擇開啟,直接以YouTube App播放影片,以取得最佳效果。)

我們今次要遊車河的路線就是位於香港島東部的大潭道。這是連接港島東區及南區的唯一行車通道,更是香港島最早期的環島通道。英國人從1841年佔領香港,1845年就已經開闢了大潭道,這段路當時還未有正式的名稱,而環繞南區的道路都統稱為香島道。大潭道北起柴灣道,南至赤柱村道,全長大約只有7.5公里。由於大潭道依山而建,所以彎多而路窄,又是由東邊出入南區的主要幹道,所以交通亦比較繁忙。

水壩最於一百年前築成,現在看起來依然宏偉。(羅文傑攝)

百多年前已經建成的道路

我們今次所走的大潭道本身不長,但卻途經很多可堪遊玩的地方,可惜由於這段路早在百多年前修築,所以沿途並沒有太多可供汽車停泊的位置。從柴灣道開始轉入大潭道,就已經是山腰上的小路了,由於路上不時都會有巴士或大貨車駛經,所以駕駛時就要特別注意彎角處,因為那些車身較長的重型車輛很多時都會越過自己的線位,駕駛者自然要互相遷就。開始行駛不到3公里,就會到達一個迴旋處,九點鐘的出口是通往石澳及大浪灣的方向,而我們今次的目標是走大潭道,所以就行一點鐘的方向。這段屬於下坡的路段,同樣要駛經很多窄彎,之後很快就來到大潭水塘了。

大壩底的360度風景圖(羅文傑攝)

百年大壩宏偉不凡

首先會看到的就是一條又直又窄的石橋,橋面窄窄的通道只能勉強容納兩線行車,若遇上橋面一邊有重型車輛駛過,大家都會小心翼翼。因為橋面大約只有五米闊,根本就不可能容納兩輕重型車迎頭駛過,所以一般駕駛重型車輛的司機來到這裡都會特別小心,先在橋頭看一下迎面有否重型車,才會駛上橋。你可能會質疑,為甚麼不把橋面擴闊,那才方面交通。不過,這條石橋其實並不是橋,它是一座水壩。這座其實是大潭水塘用作洩洪的水壩,所以不可能擴闊,而且大潭水塘大部分建築都已列為法定古蹟,根本不可能改建。這座水壩於1917年建成,至今已達百年,除了巴士及小巴外,壩上的路面亦會限制重型車輛只可在早上8點至10點,及傍晚5點至7點使用。

大潭水塘有很多舊建築都已列為法定古蹟,很值得遊覽。(羅文傑攝)

大潭水壩底的另一番風光

經過大潭水壩之後,很快就去到大潭郊野公園的入口,那裡是步行路段,亦沒有停車場,要前往就只好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不過我們選擇左轉公園入口的對面小路,這邊又有另一番風光。沿這條大潭水塘道一直向下駛,就會到達一條海邊的小路,這一片海面平靜如鏡,就像一片湖景,不過這確實是海,只是因為被紅山半島(白筆山)擋着,成為一個無風無浪的內海。沿海邊直駛,就是大潭灣村,不過這條路其實還可以去到大潭水壩的底部,只是車輛不輕易駛進,有興趣的話,下車步行一小段路亦可。

這款AMG SLC 43 擁有強大的動力,但駕駛起來卻相當容易。(羅文傑攝)

遊覽赤柱沙灘及街市

欣賞過壩底的風光之後,沿路駛回大潭道繼續行程,轉兩個彎之後就會去到紅山廣場,這是紅山半島這個小社區的唯一商場。我們駛入白筆山道,沿路可以看看這個半島的景色,因為自筆山道就是環繞白筆山走一圈回到原點的,之後可以繼續行程前往赤柱。再駛回大潭道後,就會看到左下方是個海灣,這裏就是龜背灣,可惜這處也沒有可供停車的位置,如果要駕車來到龜背灣,最好就是泊車在紅山廣場再步行前往。走不多遠就會來到一個迴旋處,十點鐘出口就是赤柱方向,而一點鐘出口就是往淺水灣的方向。我們的目的地是赤柱沙灘,所以駛入左邊的赤柱村道行走百多米,再轉左入赤柱灘道,這就去到赤柱沙灘,這裏雖然設有很多公眾泊車位,但在假日仍然會一位難求,因為來赤柱沙灘及街市遊覽的人實在太多。

車廂裝飾算是精緻豪華,而且有十足的跑車風味。(羅文傑攝)

動靜皆宜的開篷跑車

我們今次駕駛的是平治的Mercedes-AMG SLC 43,車身小巧易控,而且配上一副強勁的3.0公升V6雙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輸出367hp,正是動靜佳宜。最大的特色是它設有一組電動摺合的車頂,只要按着中央睹後鏡上方的按鈕,就能隨意打開或蓋上車頂,而且它的車頂玻璃更設有電控變色功能,只要輕觸控鈕,就能由清晰的玻璃變成茶色,避免陽光太過耀眼。以駕駛的角度來說,這輛SLC是相當容易操控,車身細小而且各項操控的力度都相當輕巧,很適合女士駕駛。唯一的問題是車廂可供置物的地方很少,而尾箱亦要預留收摺車頂的位置,所以SLC並不適宜載物,就算是購物太多也有可能放不下。

車廂的設計緊湊,可以可供載物的空間實在太少。(羅文傑攝)
電動硬摺頂的SLC,可以隨時變身成硬頂小跑車。(羅文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