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發局電子商務快綫講座 分析小紅書種草策略
小紅書已經成為企業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關鍵橋樑,企業透過設立專屬賬號跟用戶建立關係,並透過生活化的內容刺激消費。為了幫助香港中小企業把握這一趨勢,香港貿發局最近舉辦了「香港好物節」電商培訓講座,主題為「從社交互動到銷售轉化!洞悉小紅書『種草學』」,邀請了小紅書跨境渠道總監Viki Song及香港首位小紅書官方認證導師張傳湧(Billy)主講,吸引約200家企業代表出席。
小紅書於2013年在上海成立,定位為年輕人分享生活方式的社交平台,用戶人數一直穩步上升,2017年突破5000萬。除了中國市場外,小紅書在東南亞,尤其是在擁有大量華人的地區發展迅速。截至今天,用戶已遍布全球,每月活躍使用者逾3億個。Viki特別指出只要行業不受特定法規限制,目前港企申請專業號的手續和過程非常簡單,她亦曾協助多家香港企業成功申請,呼籲在場企業好好運用小紅書把握商機。
Billy於會上則講解如何運用小紅書和「種草」策略,以提升品牌曝光和銷售量。「種草」是通過分享和推薦,讓消費者對某個產品產生興趣,進而激發購買意慾。這一策略在小紅書上尤其有效,因為用戶更傾向相信小紅書上其他消費者的真實評價。Billy更分享了在小紅書上產出優質筆記的六個實用技巧:首先,撰寫能引起共鳴的標題,精準切中用戶痛點,激發好奇心,同時控制字數以免資訊被折疊;其次,選擇美觀且清晰的封面;第三,善用真人的照片或視頻,讓用戶更容易代入;第四,保持文案簡潔有力;第五,使用五至十個話題標籤,避免過多,以便用戶能精準搜索到內容;最後,確保評論區有持續的互動,既增強與粉絲的互動,還能建立用戶對品牌的信任。
同場另一講者香港貿發局經濟師朱德軒(Eric)表示,內地電商行業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以往「貨架類」平台的入駐成本較高,且運營模式以「人找貨」為主,較為被動。隨著小紅書和抖音等這一類以社交互動和短視頻為特色的平台迅速崛起,企業可以採取主動的「貨找人」銷售模式,而且入場成本更低。Eric強調,公域引流和私域引流的結合,才是全渠道電商運營的關鍵,其中將消費者從其他公域流量的電商平台引入自家的社交賬號,例如微信的「朋友圈」,不僅能擴大潛在顧客群,還能豐富顧客的消費體驗,刺激他們的消費意欲。
出席講座的利家富有限公司行銷經理李麗珠表示:「講座內容豐富且資訊實用,讓我們更了解如何利用小紅書進行「種草」。期待日後多辦類似活動,邀請專家講解更多「種草」的技巧及策略。」貿發局將繼續透過「電子商務快綫」計劃,全方位加深企業對電商及網購平台運營的認識,當中於8月舉辦的第二屆「香港好物節」,將為香港企業提供進入內地電商市場的實戰平台。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