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感人語】精英賽小籃球員 少年人大責任

撰文:劉家朗
出版:更新:

2016-17 學界籃球精英賽於上月中旬舉行,經過連日來的分組賽及淘汰賽,男、女子各方4強終於誕生。精英賽這個舞台,對於中學生而言就像「全國大賽」,每區學校精銳盡出。記得上回《動感人語》人物伍家謙說過:「我們要承認一生中,輸總比贏多,但無數次失敗可導致一次勝利。」以下兩名小球員,雖然所代表的學校在該賽事中雙雙八強止步,但二人表現悅目,他們從籃球上學懂了什麼呢?
攝影:吳鍾坤

(吳鍾坤攝)

張文浩,賽馬會體藝中學就讀中五,兼任籃球隊隊長。今年連續第二屆帶領球隊晉身學界籃球精英賽。去年於12強止步,他直言今年不要原地踏步,欲求衝擊更高名次,結果球隊躍升一級以八強成績完成賽事,在最後一仗告負裘錦秋(葵涌)中學,他坦言:「那場學到的,是球隊要盡快入局,雖然我們已經比他們提早熱身,但球隊始終缺乏大賽經驗,隊友未能適應眾多觀眾,導致入局較慢。另外,要盡快適應球證的裁判尺度,我於首節已獲三犯,第二節更獲四犯。」

今年沙西區決賽激戰林大輝,體藝領先19分之下反負,張文浩(白衫99號)又上了重要一課。(受訪者提供)

張文浩談到代表體藝最深刻的一次,是去年沙西區決賽。「因為賽期碰上考試,學校便向學體會申請改期,改至考試前舉行。」正因如此,他校並沒有師生前來支持,相反,對方樂道中學擁有眾多支持者前來吶喊助威。「記得賽事非常緊湊,我被對手「凍結」着,球隊一直未能得分,而分數一直落後,當時我感到很無助,教練把我收歸後備時,我忍不了淚水。其後得到隊友的鼓勵,再次上陣協助球隊反勝奪標。」

(吳鍾坤攝)

從中一起加入籃球隊,身上肩負着「體藝」五年,這兩個字對他來說又是什麼?「是我籃球的開始。五年來跟隨過不少教練,他們教曉我很多籃球技巧和智慧,由一個不懂籃球的小子,到我有大賽經驗,學懂在場上控制節奏,體藝對我來說是一個故鄉。」他形容。「得到老師的支持,令我非常感動。因為這才是體藝的性格,不應該只有學業而埋沒了體育風氣,兩者可以並存的,我們還保持着師兄、師姐留下來「體藝人」那團火。」張文浩說到他朝畢業,最不捨的除了隊友和老師,一定是學校黄昏的美景。「每次練習後,對着城門河,望着長長的橋,那片黄昏的景色是最難忘的。」

(吳鍾坤攝)

黃冠源,聖若瑟英文中學就讀中六,司職控球後衛。首次代表學校出戰精英賽,卻協助球隊於第一階段分組賽三戰全勝,在第二階段僅負男拔萃晉身八強,最後以兩分之微告負張振興無緣晉級。黃冠源以「刺激」形容今次精英賽,「一開始比賽以平常心面對,沒有什麼壓力,做好自己,走得幾遠便幾遠。我們從D2冠軍來到今次面對全港不同的強隊,如可立、方潤華等,大開眼界。」

聖若瑟英文中學僅以2分落敗,八強止步。(大會提供)

黃冠源憶述八強賽事:「賽前我們覺得有信心,可能有點輕敵,初段表現欠佳。往後曾經反超前,但我隊只有5名主力,體能下降之下無力挽回,體能是我們要改善的地方。落敗後有點遺憾,但仍然很高興。」面對着強隊心態,他們以什麼心態應戰呢?「面對拔萃可謂遇強愈強。強隊也不一定會贏,所以我們更要打好自己,也有可能擊敗他們。籃球是一項有趣的運動,可能我們五個團結多一點,當我們發揮超水準,而他們未能發揮預期實力,便有機會吧。」

今年即將畢業,黃冠源與隊友由中一並肩作戰至今,他談到這班「兄弟幫」曾經反目。「那年中四,大家認為自己能力有所提升,繼而開始「獨食」。直至去年的學界馬拉松賽事晉身4強,我們發現球隊原來有實力的,便和好如初,變得更團結,場上一條心。」黃冠源形容籃球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事。「因為我沒有什麼嗜好,籃球改變我很多,是刻苦的態度。我的身高已經輸蝕,便要更勤力練習。中四那年暑假,自覺實力未夠便每天練習,向甲一球員取經,學習組織、決策、傳球等,直至中五上學期感受到改變,隊友也開始信任我。」

(吳鍾坤攝)

聖若瑟對他而言,是一家人。「比賽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學校。學校願意花時間支持我們,這是很重要。因為聽到他們打氣,令我們在疲累的時候也能撐下去。」他提到校長每場精英賽也來支持他們,這是甚大的鼓勵。「精英賽是一個很好的舞台,能夠有機會證明自己和球隊的實力。代表學校最後一年,我們還想在大賽中奪標。」

一眾小球員一場又一場為學校披甲拼搏,這是對學校愛的表現,也是體育的魅力。有時候年紀愈大會發現,努力和成果不一定成正比。可是這班小伙子提醒了大家一些遺忘的態度:學習落敗,學習相處,學習遇強愈強,學習為團隊而不為己,感受歸屬感。他們的經歷看似小故事,對他們來說可是畢生的回憶,是成長的重要一課。

(吳鍾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