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首款5G晶片圍堵中面世 再證歐美制裁終難收效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女兒、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去年12月於加拿大被捕,令這間行事低調、背景神秘的通訊設備巨頭引來全球注視。外國傳媒周一(21日)報道,美國將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將孟晚舟引渡至美國受審。
孟晚舟事件引發的外交風波即將進入高潮,而近日歐美多國對華為的憂慮及打壓同樣有增無減。外電報道,繼澳洲、新西蘭宣布禁止該國5G網絡建設使用華為設備,法國、德國、加拿大亦有意「靠邊站」,加入抵制華為的陣營。

正當這一場「華為風暴」愈演愈烈,集團於北京發布業界首款5G基站晶片「天罡芯片」,為業界首款5G基站晶片。華為常務董事、運營BG總裁丁耘介紹指,與以往晶片相比,「天罡芯片」的運算能力大幅提升約2.5倍,而且安裝更簡單,可望較4G基站節省一半時間。集團同時預告,將會在2月西班牙舉行的世界移動通訊大會(MWC)發表公司首款5G摺疊手機。

專利冠絕全球 打壓無阻崛起

雖然近日美國及其盟友加快圍堵華為於5G領域的發展,但似乎無阻集團對外擴張的步伐。丁耘透露,目前華為已獲得30張5G建設合同,並累計發貨2.5萬個5G基站。華為輪值行政總裁胡厚崑亦指,華為已於超過10個國家佈局5G發展,並計劃未來1年內再打入20個國家。

「天罡芯片」的橫空出世,不僅再度闡述了華為於5G領域的技術優勢,也說明了美國及其盟友的打壓手段已然來得太遲,無論如何,5G時代終究少不了華為的參與。

華為於北京發表業界首款5G基站晶片,預料運算能力較以往提升約2.5倍。(路透社)

華為於5G產業的布局早於2009年開始,經過多年研發,集團已累積大量5G相關的技術專利。根據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數據,華為於5G新空口(NR)技術的登記專利就高達1,481組,佔全球總數達28.9%,位列第一,較第二位競爭對手愛立信(Ericsson)的1,134組高出超過3成。

掌制式話事權 華為再難缺席

此外,華為過去多年於海外市場的深耕細作,亦令集團於5G時代掌握難以抹殺的話語權。研究機構IHS Markit數據顯示,去年華為晉身成全球最大電訊設備生產商,市佔率達28%,高於國外對手愛立信及諾基亞。橫亙全球的電訊網絡,令華為掌有5G制式的主導權。

國際電訊標準組織3GPP(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於2016年的會議上,就通過將華為主導的極化碼(Polar Code),以及高通(Qualcomm)力推的LDPC碼,雙雙採納為5G eMBB(增強移動寬頻)的編碼方案,為首次有中國企業主張的方案成為國際制式。

華為於5G領域掌握的大量專利,意味公司於5G時代難以避席。(路透社)

根據統計,全球企業於極化碼技術共有103組專利,其中單是華為已佔49.5%,達到51組,不僅反映集團掌握「先發優勢」,更意味5G的發展再也不能繞過華為,只要是涉足5G發展的公司,均難免要使用其專利技術。

5G網速提升百倍 助物聯網發展

歐美多國對華為的憂慮,不僅因為其超前的技術,更源於5G的革命性力量。5G被視為有力帶來第4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不僅網絡速度可較4G提升100倍,網絡延誤亦縮減至現時約1成,對於推動自動駕駛、物聯網及智慧城市不可或缺。隨着人類生活日益倚重移動網絡,5G時代的數據傳輸勢將深入至每個人的起居飲食,各國因而擔憂國家安全或國民私隱,實屬無可厚非。

然而,歐美多國對華為的指控更應回歸事實層面,以真憑實據敦促華為改善安全漏洞,否則觀乎集團於5G範疇的深入布局及領先技術,對之盲目打壓只會不利5G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