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亂大治】京東對外開放核心能力 還做了這件事…

撰文:遲精蕊
出版:更新:

近期,市場對於京東的人事動盪頗有微詞,但是從整體行情來看,投資者對京東依然充滿信心。認為當前的「動盪」是「戰略調整」。

過去60天,或主動或被動,中國電商巨頭京東被置於中國國內互聯網巨頭集體優化風波的最中心。

2月19日,京東被曝光2019年將末位淘汰10%的副總裁級別以上高管。一個月的時間裡,京東接連宣佈了三位重量級別高管的離職消息。京東的CTO(首席技術官)張晨和CLO(首席法務官)隆雨分別於3月15日和3月19日宣佈要離職,接著是京東執行副總裁兼CPO(首席公共事務官)藍燁在4月4日也宣佈即將離職。

4月9日晚間,京東對外宣佈了「核心高管輪崗計畫」並證實京東商城的兩位「封疆大吏」——王笑松和胡勝利已被調任到其他的崗位。

除高管外,基層的京東員工崗位也頗為「震盪」。

3月上旬,有京東員工經過脈脈曝光公司將執行「995/996工作制(每天執行12小時工作制,早九點上班、晚九點下班,每週工作五天或六天)」的消息。事後京東對外做出回應稱,不會強制要求員工加班,但鼓勵大家全情投入,高效產出。

這引發市場的極大震動,紛紛猜測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的「意向」。

從高管大換血到基層員工的持續被優化,從員工層面自下而上去仰視公司的這輪震盪改革,從大方向上,大家其實仍然一頭霧水。

京東高層人事變動讓劉強東頗受爭議(視覺中國)

第一財經的報導指出,京東用了差不多十年時間,為自己依次籌集了四手能力牌——電商、物流、金融和雲。京東從去年開始逐漸落地的戰略重點,是要把自家的供應鏈、物流、技術、服務等核心能力對外開放。在京東內部,上述轉型的業務邏輯被定義為要實現從「ToC」向「ToC+ToB」的轉型。京東此前重金投入發展物流,現在則成為給劉強東最多信心的平臺能力項。在其他業務線紛紛面臨優化的同時,物流是京東目前唯一一個公開稱要擴容的板塊。

京東2018年年報顯示,去掉為京東自營服務的部分,報告期內京東物流及其他服務的收入錄得123.8億元人民幣(1元人民幣約合0.149美元),按年增長142%,其中除了剛剛起步的個人攬收業務,更多則是為京東商城的協力廠商賣家提供的倉儲和配送服務,由此產生的巨大費用也為京東金融服務創造了需求。而劉強東在2018年曾明確提出過對於京東物流的期望——五年內,來自於協力廠商的物流單量要超過京東自營業務的包裹量,前者產生的利潤佔比要超過50%。

值得一提的是,4月9日,京東以《京東區塊鏈技術實踐白皮書(2019)》交出了京東在區塊鏈領域的成績單。白皮書提及,京東區塊鏈目前已在品質溯源、數位存證、信用網路、金融科技及價值創新 5 大領域落地應用場景。同時,京東已開源 JD Chain、運行 JD BaaS、上鏈資料達 13 億條、700 家品牌商和 5 萬個 SKU 入駐其區塊鏈防偽追溯平臺。

此外,3月底,由中國網信辦披露的在197個備案服務專案中,京東以4項區塊鏈服務備案,在 BATJ 中遙遙領先,成為區塊鏈資訊備案最多的互聯網巨頭。

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曹鵬的發言更是印證了區塊鏈之於京東的重要性:「區塊鏈技術成為繼資料技術、人工智慧和 IoT 之後,京東數位科技的第四大核心技術能力。」

不難看出,「動盪」中的京東依然有著自己的優勢。事實上,從股票行情上開看,京東的股價並未因為公司內部的動盪而受到過多的影響。這表明,市場對京東的走向並不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