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宣佈減息 打破過去40年邏輯 人行迎來抉擇時刻

撰文:安震
出版:更新:

美國聯儲局一如市場預期宣佈減息,這也打破了多年來美聯儲與市場約定俗成的利率決策模式。同時,多國央行減息背景下,人民銀行的抉擇引人關注。

全球關注的美國聯儲局貨幣政策會議宣佈減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2%至2.25%。此次減息是2008年12月美國聯儲局將利率降至0以來首次減息。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態十分鷹派,這造成市場對美國聯儲局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向產生分歧。

美國聯儲局減息的同時,全球多個國家央行宣佈減息,此時按兵不動的中國央行將如何抉擇也值得關注。

美國聯儲局減息後特朗普終於得償所願,但他似乎並不滿足於減息25個基點。(視覺中國)

過往調整息率參考數據

鮑威爾表示,美國經濟表現良好,減息是為了提振通脹向目標水平發展,促使通脹更快回歸2%的目標水平。2019年6月,美國就業增長強勁,薪資水平,尤其是低薪工作仍然維持了增長,二季度GDP增速接近預期;但全球經濟疲軟、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和通脹壓力令美國聯儲局擔憂,因此美國聯儲局減息是為了維持經濟增長的前景。

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聯儲局逐步採用利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標,其決策規則主要由數據驅動,在低增長、高失業和低通貨膨脹的環境下減息,反之則加息。這一規則為金融市場所熟悉,有利於公眾對美國聯儲局的貨幣政策作出合理的預期,在40年時間裏,美國聯儲局和市場形成很好的良性互動。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唐遙認為,從實際數據來看,近期美國經濟延續了之前一年的勢頭,表現為經濟增長穩定。增長主要驅動力來自穩定的消費,不過投資偏弱,核心通貨膨脹持續低於2%的目標,工資增長速度不快。從數據邏輯來看,減息並沒有明顯的理由。

鮑威爾稱適時再推措施

也就是說,美國聯儲局一定程度上「拋棄」了原有貨幣政策決策的行為模式。鮑威爾在隨後的新聞發佈會上也表態說:「美國聯儲局此次減息並不意味著開啟寬鬆周期,但我也沒說只會減息一次。」「不要認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 FOMC)不會再度加息,當時機到來時,我們會大膽祭出貨幣政策工具。」

唐遙表示,鮑威爾表現了相對靈活的姿態,旨在為美國聯儲局保留相機決策的空間,但也讓外界難以清楚瞭解美國聯儲局的邏輯和意圖。一方面,鮑威爾解釋,減息考慮到了經濟中投資回報率的下降、全球經濟走軟、貿易矛盾、低通脹等因素,是一次「保險性」的減息操作和調節。預期中的不確定因素對這次減息有很大影響,明顯有別於歷史上主要由實際數據驅動的利率決議。但另一方面,鮑威爾又否認這是長期減息週期的開始,強調未來的利率政策仍然有賴於經濟數據,並否認減息是回應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壓力,讓市場感到困惑。

全球多國央行減息,中國人行舉動也值得關注。(視覺中國)

議息後美股三大指數均低收

中國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認為,本次美國聯儲局利率決議和之後鮑威爾發佈會的發言被市場解讀為不夠鴿派,因此前期寬鬆預期造成的金融資產普漲行情受到衝擊,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三大股指下跌。短期內市場還需要一定時間消化減息帶來的影響,但與前幾次會議比較,本次美國聯儲局實質上在鷹派言辭的掩護下進行了實質寬鬆,因為除減息之外,美國聯儲局提前兩個月結束了縮表進程。接下來市場可能會逐步意識到美國聯儲局政策基調已經轉向寬鬆。

事實上,從美國聯儲局表態轉向鴿派以來,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經有超過20個國家央行宣佈減息,儘管市場也有減息的呼聲,但中國央行似乎並沒有減息的意思。中國央行行長易綱此前公開表示:「現在中國的利率水平是合適的。」

專家料人行多以改革讓利率下降

人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公開表示,銀行系統流動性合理充裕。數據顯示,中國6月末金融機構超儲率2%,比2018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銀行間同業拆解利率為1.7%,比去年同期低1.03個百分點。

周茂華表示,儘管中國國內存在經濟下行壓力,但減息並不是「萬能藥」。唐遙認為,面對政治家、民眾和金融市場的壓力,發達國家央行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救世主」角色。努力進行貨幣政策的創新和迭代,然而新政策也可能帶來新的風險。短期內寬鬆的貨幣政策可以降低經濟下行風險,然而持續的寬鬆卻積纍和轉移了長期風險。例如,低利率導致導致大量負利率、低利率債券的存在,在實現對借款成本的抑制的同時,也迫使投資者持有更多高風險債券或者股票來追求回報。從收入分配的角度,低利率帶來的資產價格繁榮,會讓社會中的收入和財富不平等擴大,抑制未來的需求增長,帶來潛在的社會矛盾。這也是中國央行不願簡單粗暴減息的原因之一。

周茂華預計,人行的貨幣政策仍然是「以我為主」的基調。針對中國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成熟,政策傳導不暢,中小微民營企業風險溢價高等結構性問題,政策利率與準備金率不能一降了之,尤其是全面減息、降準對容易擾亂市場對樓市預期,且有可能推升槓桿率,引發更大的風險。未來人行的貨幣政策會更多著眼於通過改革促進市場利率水平下降、推進利率市場化,逐步淡化貸款基準利率的作用,最終完成利率併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