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貿易戰燒向金融戰 美國攻擊中國的幾種方式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8月5日,美國財政部宣佈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貿易戰開始燒向金融戰。隨著美國打壓中國愈加不擇手段,未來美國在金融領域攻擊中國方式有哪些呢?

周一,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美元兌在岸人民幣匯率雙雙「破七」。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認為人民幣貶值將抵消美國加征關稅的作用,因此在推特《Twitter》上指責中國「操縱匯率」。隨後,美國財政部宣佈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香港01在文章《人民幣貶值激怒特朗普 中國是匯率操縱國嗎》認為,中國在技術層面並不符合美國財政部提出的匯率操縱國的標準。美國這種連自己的規則也不遵守的行為表明,美國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向中國施壓,增加其在貿易談判中籌碼。

匯率操縱國指控是特朗普在貿易談判中的重要籌碼。(視覺中國)

根據美國《2015年貿易便利化和貿易執法法案(Trade Facilitation and Trade Enforcement Act of 2015)》,中國被列入匯率操縱國後,美國財政部會與中國啟動談判,要求中國停止「操縱」匯率。如果一年後美國繼續認定中國「操縱」匯率,美國可以採取以下四項行動:

一、禁止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對中國任何項目的融資;
二、禁止聯邦政府採購任何中國的貨物或服務;
三、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進一步審查中國的宏觀經濟和匯率政策;
四、指示美國貿易代表(USTR)評估是否在與該國簽訂雙邊或區域貿易協定時考慮該國操縱匯率的行為。

僅從法律條款來看,美國四項制裁措施對中國目前的影響並不大。但是,美國打破自己制定的規則,硬要給中國戴上一頂「匯率操縱國」帽子的行為表明,美國為了利益已經不再掩飾自己的不擇手段。美國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也為今後向中國施加更多制裁提供了藉口。

因此,中國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美國已經將貿易戰燒向金融戰,且美國對中國的敵意更加赤裸裸,打壓中國的方式也更加不擇手段。那麼,未來美國在金融領域攻擊中國手段有哪些呢?

特朗普宣佈繼續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后,中美貿易談判再次陷入僵局。(美聯社)

可強迫人民肖幣升值

其一,強迫人民幣升值。1992年至1994年美國也曾數次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當時美國要求中國採取更加開放的匯率制度,在中國允許人民幣經常帳戶可自由兌換後,美國撤銷了對中國的匯率操縱國指控。然而,今日的中國已不同往日,要求中國繼續開放外匯市場的效果遠不如要求人民幣直接升值獲得的收益大。

因此,美國或許會以IMF為平台,聯合其他國家集體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正如美國在1985年強迫日本簽訂「廣場協定(Plaza Accord)」時的所作所為。如此一來,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國際競爭力下降,美國商品在中國市場的國際競爭力上升。此消彼長之下,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也會縮小。

其二,將中國的金融機構、企業或個人排除在國際結算體系之外。在所有制裁手段中,切斷他國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與國際結算體系(美元體系)的聯繫是美國比較常用且熟悉的制裁方式。

由於美國實際控制著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CHIPS)、聯邦資金轉帳系統(Fedwire)等全球金融結算、清算體系中的基礎服務機構,美國可以在全球結算體系中「拉黑」任何國家、機構、企業和個人。2012年中國的昆侖銀行曾因向伊朗提供金融服務而被美國政府制裁,導致其境外金融業務無法正常展開。

在很大程度上,國際結算體系建立在美元體系之上。(視覺中國)

今日中國並非當年日本

其三,下調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由於全球影響力最大的三家評級公司中——穆迪(Moody's)、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均為美國公司,美國可以通過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的方式,提高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融資成本。

根據國際慣例,國家主權信用等級為該國境內單位發行外幣債券的評級上限。因此,當一國主權信用評級被調低時,其國內所有企業都將受到影響。目前,中國國內金融市場雖然有自己的評級公司,但是三大評級公司通過參股等方式已經實際控制了中國大部分信用評級市場。1月29日,標準普爾被獲准進入中國市場,標誌著中國信用評級市場正式對三大評級公司開放。未來,隨著三大評級公司的業務展開,美國通過評級對中國制裁的威力也會增強。

當然,2019年的中國既不是1985年的日本也不是1994年的中國。在經歷長期的全球化後,中國的經濟、金融、資本已經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深度綁定,美國在大範圍制裁中國的同時難免傷及自身。因此,未來美國能否拿出魄力在金融領域與中國全面開戰,還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