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狗行山】認清5種毒菇外貌平凡 但絕不能碰的毒菇

撰文:何穎琪
出版:更新:
以往有不少市民因誤吃毒菇的個案,其實本港郊外有不少野菇,當中部分帶有毒性,不單止人類吃下會「出事」,狗狗吃下隨時可引致死亡。《香港01》訪問菌類專家,列舉5種常見毒菇:鵝膏類、鬼筆類、裸蓋菇類、綠褶菇及祼傘。狗主們記住拉好狗繩,勿讓寵物亂吃毒菇。
天氣轉涼,不少狗主都會抓緊機會帶狗狗遠足。不過郊外暗藏危機,因本港山野長有不少野菇,部分帶有毒性,部分更會散發獨特香味,狗狗經過時或會被香味吸引繼而吃下。

港大真菌學博士兼浸大國際學院(樹木管理)專修學科統籌鄧銘澤接受訪問時指,本港有5種狗狗吃下會中毒的毒菇,包括鵝膏類(Amanita)、鬼筆類(Phallus)、裸蓋菇類(Psilocybe)、綠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及祼傘(Gymnopilus)。
鄧銘澤指5種毒菇當中,以鵝膏類毒性最強,可導致肝腎衰竭,嚴重者可致死亡;另外,裸蓋菇類及裸傘可導致狗狗產生幻覺;其他毒菇則會導致狗狗嘔吐腹瀉。
白鵝膏毒性最強 吃下隨時死
本港常見的鵝膏類有「白鵝膏」,毒性強烈,其外貌呈白色,平平無奇,不少人以為無毒,但其實進食後會引致死亡。鄧銘澤指,通常在濕冷地方就會看到「白鵝膏」蹤跡。天文台預告本周及下周初氣溫將驟降及有雨,狗主們帶同狗狗行山時要加倍小心。
點擊下圖認清5種狗狗絕不能碰的毒菇↓
愛協首席獸醫桂珍補充,誤吃毒菇的中毒症狀或潛伏,到第3至4天才發作;如狗狗未及時求醫,或在一周內出現導致死亡的併發症。桂珍表示,通常獸醫會先誘導狗隻嘔吐,配合靜脈輸液治療及鼓勵狗隻排尿,儘量減少牠體內的毒素積聚。
愛協雖未有統計每年狗狗誤食毒菇的個案數字,但愛協也提醒狗主們,一旦懷疑狗狗誤食毒菇,應盡快帶牠求診。如可能的話,狗主應帶上懷疑誤食的菇菌,有助獸醫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