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貓屋】(有片)小學生自發建貓屋 與社區一同幫助弱勢動物

撰文:黃樂文
出版:更新:

關愛社區動物的意識要自小培育。一家本地小學去年起推行「智能流浪貓屋」計劃,由小朋友領頭發起關顧社區流浪貓。最近貓屋已由最初的1.0版本發展至ver 2.0,加入網絡科技元素,而參與計劃的同學的動保意識亦增進不少。

去年聖誕節期間,浸信會天虹小學的一班師生,在校園裏開展「智能流浪貓屋」計劃(詳見另稿),為社區裏的流浪貓提供食物和水,亦邀請了區內街坊一同餵貓。其中一位負責計劃的李文軒老師說:「以往愛貓人士會在公共地方放下食物,衛生情況未如理想。我們的貓屋計劃就是希望整合一個餵養模式,一方面幫助區內流浪動物,亦可保持環境衛生。」

1.0成功吸引貓到臨

李Sir指的「貓屋1.0」其實是由大澳流浪貓之家提供的小木屋,同學們早前亦曾到過大澳實地視察貓屋和當地社區貓的情況。貓屋1.0由紅酒箱改造而成,雖稱不上「智能」但也成功吸引到學校附近的小貓來光顧。李Sir說:「貓屋1.0擺放在大門外,除較易吸引貓來使用外,也方便街坊來幫忙添糧。」

貓屋1.0已初見成效,吸引到校園附近的浪流貓光顧。(浸信會天虹小學提供)

2.0加入科技元素

推行了數月,計劃是時候進入新階段。小組找來一些循環再用的木材,建造了另一間小貓屋,還加入一個小木箱,鋪上舊衣造成貓窩,而這個2.0版本也加入了科技元素。帶領同學設計新貓屋的黃幗慧老師說:「我們放進了一個自動餵食器,可透過手機App釋放貓糧,也有攝影機可看到附近流浪貓的出沒情況。不過,我們想改善這現成產品,於是請同學們用電腦設計一個托架,再以3D打印機列印出來,架上一面鏡子,就可同時透過鏡頭看到糧兜內貓糧的份量了。」

由於要用濕電,貓屋2.0暫時只能放在靠近電源的位置,未如1.0般流動自如。「日後得到家長支助,我們會在屋頂鋪設太陽能收集板和儲電池,到時2.0便可放在近校門出口的位置,方便小貓來使用。」

2.0加裝了一個自動餵食器,同學們要設計一個鏡托,鏡頭便可看到貓糧的情況。(黃樂文攝)

一起經歷和參與

高年級同學對電腦較純熟,低年級學生可如何參與?沈卓雯老師教他們繪畫故事書,製成貓故事小繪本,宣傳貓屋和愛護動物的理念。「繪畫亦記錄了他們參與活動的情況,例如他們到過大澳探訪,及後都把見聞畫下來。一些同學在初參加計劃時較被動,但到過大澳後則變得積極,不時詢問貓屋的進展,還問何時再去探貓貓。」除建造貓屋,小組又和其他同學合作,以雞蛋、麵粉和貓罐頭等,自己動手做貓餅。

同學到過大澳探訪後,繪畫心意卡送給動物義工。(黃樂文攝)

老師助童夢成真

這家小學每周有3天的下午不用上常規課堂,讓小朋友參加各種活動,這個名為DreamStarter「啟夢者」計劃,剛獲得「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的「學習‧生活銀獎」,目的就是要協助小朋友逐步達成他們的夢想。李Sir說:「貓屋的概念其實是由小朋友啟發得來,他們想幫助社區中的弱小,而流浪動物就是他們的目標。」這個夢由啟發、建構到達成,全組同學一起去經歷和見證,過程中,關愛社區、保護動物、動物權益等信息,一點一滴地在小小心靈中累積起來。動物議題近年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當他們有了基本的認識,對日後要理解更複雜的動物議題,會有一定幫助。

Facebook連結:
浸信會天虹小學
智能流浪貓屋
大澳流浪貓之家
DreamSt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