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音樂會引入AI 收集瑤族舞步數據生成新舞蹈 助藝術保育傳承

撰文:張家倫
出版:更新:

浸會大學將於4月19日、20日於大學會堂舉行主題為「樂匯中西」的周年音樂會,當中《瑤族舞曲》演出更結合音樂及AI人工智能,運用該校自主研發之MotionGPT生成的瑤族舞步,配合浸大交響樂團演出。

浸大創意藝術學院創院院長潘明倫表示,音樂會讓中西音樂以不同形式藝術展示,為觀眾營造沉浸式的藝術體驗,長遠更希望善用科技將中西文化、傳統藝術作保育傳承。

運用人工智能所生成的虛擬瑤族舞者。(香港浸會大學提供)

遠赴廣西瑤族部落 實地考察收集數據

為製作《瑤族舞曲》的虛擬瑤族舞步,浸大團隊花了近半年籌備,上月更遠赴廣西上林縣鎮墟瑤族鄉鎮實地考察,紀錄當地的民謠、舞蹈、文化和風景。其後,團隊將所紀錄的瑤族舞者舞姿轉化為動作數據,建立出機器學習模型,從而訓練出人工智能舞者,讓人工智能根據指令自行生成全新的瑤族舞蹈。屆時舞步影像將於音樂同步,投射在舞台上的LED屏幕,配合樂團演出。

潘明倫表示,實地考察最大困難是時間有限,特別是團隊欲尋找較原始的部落,需花特別多時間。他續指,即使邀請瑤族真人舞者來表演,都只是一次性,故希望透過人工智能來紀錄,做到保育傳承,重新展現給觀眾。

科技助樂團創新機遇 不怕被AI取代

除了《瑤族舞曲》的創新嘗試外,潘明倫亦指出,屆時浸大校歌《獅子山交響變奏曲》的演出,亦將有人工智能人聲合唱。對於是次音樂會包含了很多科技元素,潘明倫直言不怕人類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反而不停跟科技結合,有很多不同的新機遇及創作空間,將科技與藝術結合後,可將文化研究無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