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投名狀」 新世界最積極 孖中資盡地博一鋪|01財經解密
北都,作為香港最後一塊風水寶地,住房、創科一應俱全。港人未來「食粥食飯」,都要取決北都。這個非常重要的國家任務,也難怪政府高度重視。去年11月底,特首帶領商界北上考察,並於政府總部舉行誓師大會。當日有85間中港企業簽署意向書,表態支持北都發展,當中37間企業承諾投資千億元。
雖然各人也「交足功課」,表態支持北都發展。可是目前情況是口說支持,卻未投入資金。有人形容商界被逼簽「投名狀」,可是話可以這麼說,「殺頭生意有人做」,且北都並非洪水猛獸。
在一眾商界大佬中,鄭家純旗下的新世界(0017)是最「擁抱北都」。因為這塊風水寶地,有機會成為新世界「敗部復活」的救命丹。
北都或成新世界敗部復活救命丹
早於2021年10月,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已於施政報告內提及,要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 北都面積達3萬公頃,等同3分1個香港,區內不單止興建住宅物業,並須需推動本港產業發展,形成「南金融﹑北創科」布局。若以誇張一點說法,香港未來「食粥食飯」將繫於北都。因此這前朝「遺物」,並無變成首任特首董建華當年的「八萬五」政策般「無疾而終」。
未來10年區內建屋21萬間
北都計劃規模更龐大。現任特首李家超上任後,於施政報告內不斷提及,將於未來10年興建21萬個住宅單位。
國家亦相當重視。去年11月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親自南下深圳,與本港工商界見面,號召大家以具體行動支持北都發展。目前商界在這個項目表現得「唯唯諾諾」,仍然是「畀面派對」。當下香港經濟發展面臨阻礙,加上息口尚未回落,樓價亦未跌定,還有誰敢作大力投資?正如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所言,商界願意支持中央及特區政府,但「條數都要計得掂」。
四大家族對北都取態各異
同時四大家族對北都項目,似乎另有看法。首先李嘉誠旗下的長實(1113)早已衝出海外,已非純地產股,在北都亦無太多農地,興趣自然不太大。
至於另外三大家族,即李兆基旗下恒地(0012)﹑郭氏家族旗下的新地(0016),鄭家純旗下的新世界取態又如何?3間公司於新界坐擁近億呎農地,有投行早年估計,若以3倍地積比率發展,可建樓面面積已達到2.76億方呎,提供50萬個住宅單位,相當於39個太古城的單位數目。
恒地及新地分別被收取數百萬呎農地
隨著政府正銳意發展北都,發展商多年來儲備的平價農地,終於可以用作發展,不正是個大好機會?實際的情況卻不是。恒地在新界擁有超過4,500萬呎農地。可是在去年共有三幅位於古洞、粉嶺及洪水橋農地遭政府收回,近60億元賠償金「袋袋平安」。同時,恒地早已在中環進行布局,區內兩幅商業地涉及千億元投資,相信才係恒地重中之重。
以YOHO系成名的新地,一向擅長發展新界西北地區,於新界坐擁約3000萬呎農地。去年都有400萬呎農地被收回,獲政府賠償46億元。在較早時間新地曾因為洪水橋項目,與政府爆出「暗戰」疑雲。事緣去年5月時有傳媒報道,「有發展商」希望洪水橋商業項目可以加入住宅元素,明言若果政府不改變土地用途,就不會發展。
新世界先後與3國企簽發展協議
反觀農地面積只有1,600萬呎﹑不及新地及恒地的新世界,對北都發展態度相當積極。早於2023年﹑即夏寶龍南下深圳會見商界前,已先與3間國企簽署發展在北都範圍內的項目協議。去年12月更聯同招商蛇口,成功與政府就位於粉嶺北的項目達成補地價協議。這樣的超前部署,相信是處於財務狀況平平的新世界而言,最有利選項。
近年新世界「南征北討」奪得不少項目,同時亦導致債務增加。截至去年6月底,公司淨負債逾1,200億元,全年利息開支增至55億元。公司以巨債換來物業或項目,包括九龍西3幅商貿地、機場航天城及啟德體育園,雖然近年陸陸續落成,但以收租為主。縱使出租率理想,對公司減債幫助有限。更何況在目前市況,想將項目出售誰又會接手?
市道欠理想要出貨不容易
新世界已經先後出售愉景新城、前海物業、新創建等項目。目前最具價值的「現金牛」只剩下K11 Art Mall及K11 Musea。若出售這兩幢代表作,一來大股東面子何在?二來亦導致失去最能帶來租金收入的物業。確實處於兩難局面。
出售項目不容易,出售住宅物業又是否可行?撇除貨尾單位,今年全港推出的新盤數目至少有36個,合共提供逾2萬個單位之餘,發展商也極求將貨源出售。新世界本身亦有不少存貨,截至去年6月底,手上擁有逾2,000伙住宅單位。銷售要如以往般「貨如輪轉」,又或毋須虧損,並不容易。
瑞銀最新報告更指出,新世界每年賣樓或賣資產規模達到240億元,方可以達至現金流平衡,短期內要達標有難度。不同情況也遇上挑戰,難道只可以任由大行降目標價而置之不理?
昔日買入超平農地成壓箱寶
想翻身便要有本錢,昔日新世界以超低價買入的新界地皮,成為「壓箱寶 」。昔日於港英政府時代,為鼓勵新界農民將手上農地釋出作發展,政府發出換地權益書,可以用農地換取發展成屋地。有關方法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十分盛行,包括新世界在內的發展商,積極收購換地權益書。這批土地期權證已自然升值不少。若不作發展,又或不以高價向政府出售,只屬紙上富貴。
新世界作為香港主要發展商,在新界擁有數十年發展經驗,其九成農地土儲位於北都範圍內,自然希望將農地發展成商住項目。可是地價再平,亦不會自動建成物業,想食「大茶飯」錢是必不可少。既然有中央政府鼓勵,中資自然落力配合。新世界與中資合作,情況較諸葛亮借東風還佳。一來輕易釋放平價農地價值,二來有多更資金來源支持北都發展。銀行批核貸款時,自然會較殷勤及安心。
粉嶺北地每呎補價1600元
可是位處北都的項目吸引力有多大?究竟北都項目吸引力有多大?以公司與招商蛇口在粉嶺北馬適路項目合作發展項目為例,新世界於2002年用3億買入地皮,在去年12月初,就部份地皮向政府補地價,大約17.8億元。以項目可以發展成110萬平方呎計算,即每呎地價約1,600元。就算計及早年買地的成本,每呎地價亦不足3,000元,利潤豐厚。
有地﹑有人、有資金來源,項目發展自然容易水到渠成。新世界只要渡過這個高息周期,再等待經濟復蘇,以及物業發展後順利出售,要翻身成為香港地產龍頭之一,並非奢求。
財經解密亦有Youtube版本。主持人以更生動方式,為觀眾拆解環球不同財經及金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