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保費低至2蚊 虛擬保險戰ZA Insure入局︰決策樹計算逾千情境

撰文:胡學能
出版:更新:

虛擬銀行進軍行業,愈開愈多之際,虛擬保險戰同樣熱鬧!近月獲發牌的ZA Insure,主打醫療、定期人壽及危疾保險產品,獲牌不久已推出3款保障產品,每年保費竟低至2元!

ZA Insure的口號「人人都買得起」,只是噱頭,抑或想以平取勝?ZA Insure 首席精算師蔡國榮(Paddy)及產品及業務發展主管蔡志恒(Anthony)接受《香港01》專訪,娓娓道來「迎戰」策略。他們承認,市場對虛擬保險認受度並非很高,但希望終有一天,透過運用電子科技,讓虛擬保險亦能融入客戶的生活當中。

ZA Insure是香港第4間獲發虛擬保險牌的公司,推出的3款保障產品分別主攻純人壽、癌症、嚴重心血管疾病保障,賣點顯然而見,就是保費低!主攻癌症保障的「ZA 癌症保」連初期癌症亦覆蓋,以18歲非吸煙女性購買10萬元保額計,每年保費可低至71元,即使家人有病歷,亦不加保費。而針對心臟病發及中風提供保障的「ZA 心中保」,每年保費可低至2元。

虛擬保險公司利用科技推陳出新,搶佔市場。﹙資料圖片﹚

危疾項目「化整為零」  再保險公司助分散風險

保費訂得如此平,僅是噱頭嗎?Paddy解釋,坊間的保險產品多是將心臟病發、中風與其他危疾項目綑綁一起銷售:「可能有大型保險公司會將幾十隻病放埋一齊,但有些客只是想保障其中兩樣,點做?就只能bundle (綑綁)晒百幾隻疾病項目一齊,傳統保險公司可能有要面對的困難,如系統不夠靈活,(推出)單件(疾病項目)保障成本又較高,而我們就沒這方面的問題。」

Paddy續稱,因公司主打低價的疾病保障產品,故會與再保險公司合作,檢視有關疾病對不同歲數客戶風險有多高,將風險轉移再保險公司。他表示不便透露風險轉移涉及的成本,惟強調會確保過程不會招致「得不償失」情況。

ZA Insure新加入虛擬保險戰,Anthony(左)及Paddy(右)表示,解說公司發展策略。(黃寶瑩攝)

自家核保系統  計算逾千情境

另一邊廂,叫得上虛擬保險,科技應用少不免。以往不少人買保險時要回答1至3頁的核保問題,花費很長時間,亦增加保險公司的工作量。Paddy指出,傳統保險公司設有核保團隊,要就每張保單的核保問題逐頁檢視。反而,公司的核保程序簡單得多,利用大數據,針對客戶背景、年齡、性別、有否吸煙等,問相關的問題,減省不少時間,「客人可能在我們只需答數條核保問題,但背後我們研發核保系統時已計算逾千個情境。」

Paddy進一步解釋,公司以大數據科技,製作大型的「決策樹(decision tree)」,處理逾千個情境,投保人若在回應問題若按了一些選項,系統會根據投保人的答案,再多問一兩道相關問題,「但就唔會話你冇呢種病,都繼續問與該種病相關的問題」,而為了在核保過程中帶給客人有即時的體驗效果,所有伺服器都要放在雲端。「若是全部健康的人答完頭兩三條問題,就已經完了(核保)程序,若無大數據應用,我們建立不到一個令客戶覺得快而簡單嘅核保。」

整個過程「講個信字」,如何控制投保人隱瞞個人病史的風險?Paddy明言,在客戶索償時,公司會要求他們提供所有醫療報告,亦會因應受保人的年齡、醫療資料,如驗血、心電圖等,可能需要他們再提供額外資料,包括主診及家庭醫生報告、政府醫院醫療記錄等。

ZA Insure是香港第4間獲發虛擬保險牌的公司。(黃寶瑩攝)

冀保險融入日常生活場景

Paddy又稱,快則5分鐘可完成的核保程序,中間每個步驟都用上不同類型的數據,而公司索取客戶身份證資料以進行「eKYC」(Know your customer,電子化認識你的客戶)程序,都希望引用科技簡化,「只要客戶上載身份證,然後自拍一張相,公司就用人形識辨對照客戶與身份證上是否同一人,此方法快好多,亦比派中介人找你核對更準,因身份證相或同真人相差遠」。他續指,傳統保險公司客戶若要改地址等資料,要填表郵寄通知,有客戶服務團隊逐張處理,再將更新資料輸入電腦。「反而,所有這些情況對我們的客戶而言,只要登上ZA保險平台自行撳掣就行。」

保險產品市場競爭激烈,本港亦有不少歷史悠久、知名度高的保險公司,近年虛擬保險公司才打入市場,Paddy直言,市場上對虛保認受度「真係唔係太高」,整體挑戰是如何令市民接受網上保險平台,「解決方法是教育,又或者回應一些市場上未有產品覆蓋的需要」。他表明,希望將保險融入人的生活當中,「保險不會是突然想起便會買的東西,你不會見到巴士車身的人壽保險廣告,你就會即刻想網上買,其實是發生了一些事情,事情可能是結婚、買樓,又或發現買樓後,想減輕倘不幸過身而為你的伴侶帶來的負擔,我們希望保險未來能融入這些事情」。

Paddy(左)直言,整體挑戰是如何令市民接受網上保險平台。(黃寶瑩攝)

Anthony表示,希望將保險融入日常生活中,正思索保險能否與做運動連結一起,「例如我有GPS功能的電話或智能手錶,去到籃球場,就會自動啟動了個人意外保障,這都已將保險融入生活當中。」Paddy補充稱,雖然團隊有很多這些同類型諗法,但要慢慢一步步來,「要確保所有這些保險保障合規合法,及跟相關監管機構研究,但簡單而言,是希望將保險生活化,而客人不會自己是被迫買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