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齊聲「加大投資」 短期增長添變數 專家3理由揀700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騰訊(0700)及阿里巴巴(9988)已相繼公布首季業績,其中阿里巴巴受累於反壟斷法罰款,因而錄得上市以來首個季度虧損。管理層明言,明年將大幅增加新業務的投資成本,暗指明年盈利可能「零增長」。

無獨有偶,騰訊亦宣布將主動加大投入,把2021年的部分利潤增量投資於新的機會。該公司首季收入按年增長25%至1,353億元(人民幣.下同),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錄得331.18億元純利,按年增長22%。兩大科網巨頭,績後股價表現一般,後市如何揀選?

阿里旗下新零售業務成為增長最快的業務。(資料圖片)

新零售成阿里增長引擎

截至3月底止,阿里巴巴今年首次錄得季度經營虧損,為76.63億元,主要由於反壟斷法罰款182.28億元;剔除該一次性影響,阿里末季經營利潤為105.65 億元,按年增長 48%。

雖然撇除反壟斷法罰款,經營利潤按季錄得近五成增長,不過阿里宣布將會加大新業務和關鍵戰略增長領域投資。阿里首席財務官武衛表示,2021財年在增加投資後,經調整EBITDA仍實現按年增長25%。他同時透露,計劃將2022財年所有增量利潤及額外資本投入用於支持平台商家,以及投資於新業務和關鍵戰略領域。武衛的一段文字,暗示了阿里2022年利潤有可能「零增長」。

按阿里巴巴的分部劃分,季內核心商業業務如淘寶、盒馬、菜鳥等經調整EBITA為306.8億元,按年增長9%;而雲計算EBITA按年由虧轉盈,錄得3.08億元,主要受惠規模經濟效益所致。不過,數字媒體及娛樂分部EBITA續錄虧損,損失約26.98億元;創新業務亦因為技術研究和創新的投入影響下,EBITA虧損31.79億元。

新零售業務成為了阿里巴巴的增長引擎。截至3月底止季度,新零售及直營業務產生的其他收入錄得596億元,按年增長134%,屬阿里眾多業務之中增長最快的一項。至於雲計算業務,雖然已經連續三季度EBITA錄得盈利,但收入增長明顯較新零售業務落後,季內收入錄得167億元,按年增長約37%。

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首季大增47%,收入佔比增至29%。(Google圖片)

騰訊金融科技增速最快 佔比增至29%

至於騰訊,首季收入錄得25%的增長,至1,353億元。當中增值服務按年增16%;網絡廣告收入增23%;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更是大增47%,其收入佔比更由去年同期的25%,增至29%。

騰訊業績報告指出,金融科技服務收入增長部分反映2020年第一季的居家令影響以及移動支付使用的長期趨勢;企業服務收入按年增速較上季度提升,主要由於項目部署恢復、企業軟件及在線視頻客戶的需求增長,以及自2020年第四季合併易車的企業服務收入所推動。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騰訊的收入成本增速較快,錄得31%,反映內容成本、渠道及分銷成本以及金融科技服務的交易成本增加。其中增值服務收入成本增加27%;網絡廣告收入成本增33%;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成本增38%,成本增速低於收入增速。

另外,騰訊季內純利大增65%,至477.67億。不過,當中有一大部分是來自其他收益,季內其他收益淨額錄得195億元,按年增長3.8倍,主要為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調整項目,如反映投資公司估值增加而產生的公允價值淨收益 以及視同處置及處置若干投資公司的收益淨額。

阿里巴巴因違反《反壟斷法》,季內遭罰款182.28億元。(資料圖片)

阿里遭罰182億  業績報告未披露更多

除了業務本身,騰訊及阿里的監管風險亦不容小覷。阿里巴巴於去年底收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調查「反壟斷調查」通知書,結果今年4月當局根據《反壟斷法》第47條、第49條規定,責令阿里巴巴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以182.28億元罰款,相當於阿里巴巴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4,557.12億元的4%。

當局指控阿里巴巴實施「二選一」行為排除、限制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台服務市場的競爭,妨礙商品服務和資源要素自由流通,影響平台經濟創新發展,侵害平台內商家的合法權益,損害消費者利益。阿里巴巴因此遭罰款之外,同時要連續三年向市場監管總局提交自查合規報告。而在最新的業績報告中,阿里巴巴並未有進一步交代相關監管的訊息。

騰訊旗下金融科技業務或受進一步監管,市場關注騰訊有否需要成立金控公司。(資料圖片)

騰訊金融科技或受監管  關注要否成立金控公司

阿里被重罰182.28億元,不少投資者對於科技企業的監管風險尤其憂慮。在今年4月底,《路透》曾報道指騰訊有機會因反壟斷行為被判罰至少100億元人民幣的罰款。結果,100億元的罰單尚未出現,僅有合共100萬元的罰單落實。

市場監管總局在4月30日公布,騰訊在收購Bitauto Holdings Limited股權和上海闌途信息技術的股權時,並未在完成股權變更登記或完成交割前,向市場監管總局申報,結果騰訊在每宗案件中各被罰50萬元。

阿里及騰訊除了受到《反壟斷》監管外,更令市場憂慮是金融科技的規限。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因監管問題被逼勒停上市,最終更被要求落實五大整改,設立金融控股公司。騰訊是否須就金融科技等業務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在最新的業績報告中並未有提及。

騰訊與阿里之間,陳政深傾向選擇買入騰訊,主要看好騰訊的遊戲業務,並考慮到阿里的監管風險。(資料圖片)

港股兩大科網巨擎均發表其最新的季度業績,艾德證券期貨聯席董事陳政深指,若然要兩者選其一,他傾向買入騰訊。首先,他認為騰訊首季業績表現不俗,雖然遊戲業務收入增長較預期慢,但在去年高基數的情況下,認為絕對「交到功課」。至於網絡廣告收入或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下,表現中規中矩;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則增長強勁。

另外,他特別提到騰訊季內195億元的其他收益,陳政深認為這一項收益正正反映騰訊的投資眼光、對產業鏈的熟悉程度,不容易在其他公司身上看得到。

陳政深:騰訊跟規矩發展 監管風險較少

陳政深又強調,雖然監管因素是科技股的一大風險,但作為遊戲業務為重心的騰訊,主營業務受到監管的風險相對較少,而且騰訊一向強調跟從規矩發展。相反,阿里巴巴發展比較進取,陳政深指出過往阿里股價高位是反映了螞蟻作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估值,如今螞蟻集團即將被當作「內銀」看待,阿里的估值尚未完全反映螞蟻集團帶來的負面因素。

對於阿里宣布明年將大幅增加新業務的投資成本,陳政深坦言是向投資者「打定個底」,雖然阿里的核心業務季內表現不俗,但可預期將來面對京東(9618)、拼多多(PDD)的「上下夾擊」,毛利率無疑受壓,故宣布作出更多投資可讓降低市場預期。

兩家巨頭均在今季不約而同宣布加大投資,陳政深相信未必是由中央直接下達的意思,或者是兩家企業對中央的「揣摩」而作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