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味脆卜卜餐具 初創企業Planeteers奇招化解外賣環保問題

撰文:姚卓然
出版:更新:

去年新冠疫情期間,外賣用餐大行其道,令一次性的塑膠餐具的棄置量激增。初創企業Planeteers接受《巨子》及《香港01》專訪時表示,公司靈機一觸,製作了一套可食用的全麥餐具,包括匙羹、叉子和筷子,並可於用餐後一併吃掉,用法猶如盛載雪糕的雪糕脆筒一樣。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食客大多轉用外賣及速遞,衍生不少即用即棄的餐具。Planeteers表示,香港2019年有近4000噸即棄餐具,即每人每年棄置1900套,認為如此巨大的垃圾量不可接受,故萌生製造這個全天然、可食用餐具的念頭。

在製作自家餐具需面對不同難關,包括餐具用料、製作過程、模具等等,創辦人Srijan Saxena表示,製作餐具的模具最難,「餐具做到耐水性強、堅硬度足夠才可,我們花了半年時間研製模具,再經過家人、朋友等反覆試驗後,現時這套餐具可在水中使用一小時,故不怕進食湯麵時溶解,而這餐具目前是海鹽味,日後會與廚師研究出不同味道的餐具,如紫菜味、薑汁味等等。」

浸湯一小時唔怕爛 年底開始量產

「這餐具是100%全是可降解物質,我們首階段的目標客戶為商戶,先從高端且著重環保的餐廳著手,其客戶消費能力較高,料可接受較高價格的餐具,初步每套餐具收取3元。第二階段將推至全港餐廳,每套餐具收取0.5元,藉以推廣環保形象。」公司創辦人Aditi Deodhar希望長遠可取代逾9公噸即棄餐具。

Aditi再指,首階段每套餐具收取3元,其中1.2元為製作成本,0.6元各予中央廚房和餐廳的佣金和費用,餘下的0.6元才入公司袋,但仍要用作填補經營開支及研發費用。至於第二階段,由於升級了模具,成本可大幅下降,料0.25元為製作成本,0.13元予中央廚房製作,0.12元則為公司所有。

同為創辦人Swapnil Mishra指,公司目前未正式量產,預計今年12月開始才量產,「一個模組可製成180個餐具,料量產首三個月可以為一間餐廳提供750個餐具,其後產量可按季增長一倍。我們估計2021至2022年度收入約為2萬元,直至2023至2024年度收入增長至約42萬元,並料開始扭虧為盈。」

公司於上月獲得「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1」之中的金獎(即為第二名)等三個大獎,合計超過三十萬元獎金。負責統籌此活動的香港科技大學創業中心署理主任暨主管蕭觀明祝賀Planeteers獲得優異成績,並表示香港科技大學創業中心一直為不同創業團隊的發展提供指導和包括種子基金和產品商業化的支持。「我們很高興見證我們許多初創公司的成長和成功,並得到業界和投資者的認可,他們的努力不僅為他們帶來了商機,而且還為建設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