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拆局|新股門堪羅雀 產業鏈遇冷鋒 包銷商:年終花紅令人操心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回顧今年上半年本港新股市場表現,可謂門堪羅雀,不僅上市宗數大減,集資額亦創2008年下半年以來最少的半年。「丁財兩失」下,整條IPO產業鏈,包括保薦人、投行、顧問,以至券商及財經公關都感到「寒意」,更有傳個別券商因應市況決定裁減人手。
據《香港01》統計,今年新股的保薦人費用不足2億元,卻有約20家投行參與,競爭之激烈顯然易見。業內人士透露,公司生意大減,今財年的花紅令人憂心。

本港新股市場由2021年的「高山」,走到2022年的「低谷」。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新股寥寥可數,除了數目按年大減之外,集資額亦大幅縮水九成。在有限的生意下,難免出現「僧多粥少」,最近亦不時傳出中資投行裁員的消息。

根據《香港01》的統計,今年上半年約有27家新股上市,扣除以介紹形式上市、沒有集資的五家新股,只有22家新股在期內進行集資,集額金額約181億元,扣除上市開支等費用,集資淨額為166億元。

在這六個月的新股生意,可謂行業的寒冬,上市開支只有約15億元,佔總集資額不足一成,當中能夠「分一杯羹」的市場參與者眾,包括保薦人、包銷商、上市顧問、律師、會計師等。

保薦人「辛辛苦苦」僅賺1%

有從事新股包銷的業內人士向《香港01》透露,一般而言,投資銀行能夠在IPO參與的角色包括保薦人(Sponsor)、全球協調人(Global coordinator)、賬簿管理人(Bookrunner)、聯席牽頭經辦人 (Lead Manager)。其中,保薦人在一宗IPO的收費,一般以總集資額計的1%,最低收費至少逾百萬元。至於其他如包銷商等角色,則可獲分集資額的4%。

以樂普生物(2157)為例,招股結果文件顯示,集資額為9.04億元,總上市開支為1億元,佔全球發售所得款項總額的11.10%。當中包銷相關開支佔3,620萬元;法律顧問及會計師費用佔3,010萬元;聯席保薦人、內部控制顧問、行業顧問、物業估值師及獨立估值師費用佔1,010萬元;其他費用及開支佔2,400萬元。

該名業內人士坦言,相比券商向散戶借出孖展賺取利息收入,像保薦人這類需要人幹的工作都不容易賺,並形容「辛辛苦苦一兩年才只賺那1%」。

今年上半年新股市場淡靜,除了數目按年大減之外,集資額亦大幅縮水九成。﹙資料圖片﹚

廿家保薦人爭2億生意

若以今年上半年集資額約181億元計算,保薦人能夠獲分當中1%,即不足2億元。而根據《香港01》統計,上半年上市的27隻新股,由約20家投行擔任保薦人,卻要競爭這塊不足2億元的生意,情況可謂「爭餅仔」。

據《彭博》統計顯示,今年成績表最好的投資銀行是法巴,期內僅擔任一隻新股的聯席保薦人,可謂「單天保至尊」,客戶正正是今年上半年最大規模新股金力永磁(6680)。法巴亦為本港首隻SPAC公司AQUILA (7836)擔任全球協調人及賬簿管理人;及為法拉帝(9638)任聯席賬簿管理人及聯席牽頭經辦人。

雖然今年上半年明顯缺乏明星新股,但投行「大有大食、細有細食」。從今年的新股市場可見,即使是有一些集資額不高的新股,亦吸引數家投行擔任聯席保薦人。以快狗打車(2246)為例,其集資額為6.7億元,但卻聘用了四名保薦人——瑞銀、中金、交銀、農銀。

根據快狗打車(2246)的上市文件,就全球發售而言,公司須向各聯席保薦人支付50萬美元,合共總值200萬美元,折合相當於1,570萬元,約為集資額的2.3%。

在IPO產業鏈中,一般財經公關公司有份籌辦及協調國際路演。(廖雁雄攝)

財經公關收入受損

新股市場面臨十年來最弱的上半年,投行固然大受影響,至於一些為上市項目的準備工作的「後勤」,例如財經公關公司,業績亦隨市況大減。

主要提供財經公關服務及籌辦國際路演服務的上市公司皓天財經集團(1260)近日公布截至3月底止之全年業績,當中提及到去年的提供財經公關服務收入約3.02億元;籌辦及協調國際路演收入錄118.5萬元,分別按年減少16.9%及83.6%。儘管收入減少歸因於疫情使 正常活動仍然無法進行,但由此可見新股活動減少,對這些財經公關公司這方面的收入影響大。

另外,亦有從事本地龍頭財經公關公司的人士向《香港01》透露,認為目前IPO市場仍然淡靜,公司現時在手的IPO項目亦只有十多隻,但沒有披露今年上半年的生意受影響程度。

在2021年,持有6號牌的持牌代表數目大幅增至5,608名,行業大幅增聘人手後,卻遇上2022年的市場冷鋒。(資料圖片)

去年6號牌數目急增 今工作難保

新股生意淡薄,但投行競爭卻依然激烈,主力從事新股的部門固然難以「保就業」。近月不時流傳有中資投行裁員的消息,包括海通國際(0665)、國泰君安(1788)、招銀國際等,被指計劃削減投資銀行、股票及資本市場(ECM)部門員工,以降低成本。業內人士估計,這些協助籌備新股上市的部門,最優先解僱的多是比較初級、年資較低的員工,因為新股生意大多是跟高層走,若然裁減部門高層,意味潛在的生意便可能失去。

翻查證監會註冊人士的統計數據,持有第6類受規管活動類別牌照(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的持牌代表數目,2020年人數為4,936名,與2019年的4,994名相若。不過,在2021年,持有6號牌的持牌代表數目大幅增至5,608名,意味在去年「大牛市」期間,新增了不少相關持牌人士進行有關機構融資的活動,當中包括新股集資。

最新,截至2022年3月,持6號牌的持牌代表數目為5,623名,數目較2021年底不減反增。不過,即使數目未見下降亦不代表沒有裁員情況,根據證監會發牌手冊所指,只要持牌人士在180天內能夠受聘於其他公司並「掛牌」,便不會被除牌。

即使不被「炒魷」,若上半年的疲態持續,今年的花紅可是「凍過水」。業內人士透露,由於部分公司以3月底為年結,仍待派發2021年的花紅;至於2022年的獎勵金額,則讓人操心,嘆言要待港交所「放行」更多新股,行業才有望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