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通脹升幅今年最細 美元強勢將扭轉? 上商林俊泓料僅短暫回調

撰文:古美儀
出版:更新:

美國通脹回落,創自今年1月以來最細的升幅,重燃市場對聯儲加息有機會放慢的憧憬,美股及港股明顯反彈,標普500指數單日抽高逾5%,恒指升幅更超過1,200點。至於美元則急跌2%,回落至兩個月低。分析師指出,雖然通脹預期大方向是回落,不過拆開通脹下跌的因素,當中涉及部分一次性因素,因此估計明年美國核心通脹,仍會較市場預期為高。對於美元的走勢,即使短線有所回落,不過未見拐點,估計明年美元續偏強,甚至有機會再試高位。

美國CPI升7.7% 核心CPI增6.3%

美國10月CPI按年增長7.7%,較9月收窄0.5個百分點,是今年1月以來最細的升幅。核心CPI按年增長6.3%,是從四十年來的最高位6.5%輕微下降。

CPI增速回落程度,好於市場預期,股市匯市等金融市場一面倒向上。不過,從白宮及聯儲官員的說法,反映官方似乎有意為通脹放慢的利好效果略為「降溫」,避免市場對放慢加息的「憧憬」過高。

從白宮及聯儲官員的說法反映,官方似乎有意為通脹放慢的利好效果略為「降溫」,避免市場對放慢加息的「憧憬」過高。 (AP)

白宮及聯儲官員「慎言」 控制市場預期

美國總統拜登指出,雖然對最新數據表示歡迎,不過,同時警告通脹恢復到正常水平,仍需一段時間。聯儲官員方面,三藩巿聯儲銀行行長戴利亦指是好消息,但一個月的數據不代表勝利,通脹率仍然太高,遠離聯儲局2%的目標。克里夫蘭聯儲銀行行長梅斯特指,數據顯示美國的整體及核心通脹有所放緩,但仍然高得不能接受。堪薩斯聯儲銀行行長喬治亦指,通脹仍然接近今年夏季創下的41年高位,情況令人不安。鑑於通脹仍處於高位並可能持續,貨幣政策顯然還有更多工作要做。梅斯特及喬治二人都在今年的議息會議有投票權。

通脹意外放慢 因二手車及醫保價跌

從影響美國CPI的分項數據看,住宅價格仍然推高通脹的最大因素;不過二手車和健康保險價格下跌,是今次CPI數據回落超預期的主要原因。

二手車和健康保險價格下跌,是CPI數據回落超預期的主要原因。(視覺中國)

林俊泓料核心CPI明年續高於預期

上海商業銀行財資研究主管林俊泓指出,通脹回落部分是由一次性因素引致。他解釋指,今次通脹回落主因二手車價格下跌,以及健康保險費向下,然而,醫保是一年計價一次的,因此,對通脹的拉低作用相信是一次性的。另外,二手車價的跌勢,其實在其他行業渠道上,亦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只是今次才明顯反映在最新通脹組成數據上。因此,綜合而言,雖然認為通脹走勢大方向是向下回落,不過他相信,美國核心通脹仍舊有持續性,估計明年核心通脹仍會高達4%,較聯儲局官方的目標及市場預測為高。

中金宏觀亦認為,通脹升幅放慢,源頭是來自商品中的二手車、家具家電,以及服務中的醫療保險,後者屬於技術性調整,對判斷美國經濟幾乎沒有價值。報告又指,通脹數據公布後風險資產大幅上漲,反映市場「久旱逢甘霖」的心態。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通脹回落部分是由一次性因素引致,美元強勢未有扭轉。(資料圖片)

中金料通脹未會快速下降

對於明年美國通脹走勢,中金認為通脹仍有一定頑固性,尚未看到快速下降的基礎。今次美國核心CPI按月增速,從上月的0.6%下降至0.3%。從分項看,核心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帶來明顯拖累。其中,家具(-1.2%,按月下同)、家用電器(-0.5%)、服裝(-0.7%)、二手車(-2.4%)等商品價格下跌。該行認為背後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從供給側看,全球供應鏈瓶頸修復,海運價格下降,降低了此前因短缺而帶來的輸入性成本壓力。二是從需求側看,隨著加息深化,美國居民消費意願降低。

該行認為,這些商品價格難以持續大幅下降。一是因為當前美國零售商庫存並未高到需要「降價甩賣」的境地,尤其是汽車及零部件零售商的庫銷比還比較低。二是商品銷售也受勞動力成本影響,從運輸到批發再到零售,也都需要依靠人工。當前美國工資增速仍在高位,勞動力成本並不低,企業也很難大幅降價。

從期貨市場看來,投資者其實一早已經預期12月加息半厘,今次充其量只是「強化」了投資者的預期。(資料圖片)

下月加息半厘機會升溫 整體收緊方向未變

再看聯儲加息的預測路線圖,是否因為今次通脹回落有所改變?參考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FedWatch工具顯示,聯邦基金期貨投資者預測,美國在12月加息50點子的機率,從CPI出爐前的不到60%,躍升至超過80%。

雖然市場上有看法認為,今次通脹數據令聯儲的加息放慢,不過,從期貨市場看來,投資者其實一早已經預期12月加息半厘,今次充其量只是「強化」了投資者的預期。

林俊泓指出,短線美元走勢確有機會向下,不過相信跌勢僅短暫,至明年時美元持續走強的機會較高,主要是在於美國通脹的持續性。(Getty Images)

利率預期往往是貨幣走向的先決因素。在最新通脹數據公布後,美元應聲下跌,美元指數急跌2%,失守110水平,新報108.2重返兩個月低位。市場自然關注,美元強勢持續一年多來,升勢是否迎來拐點,有機會回落?

美元回落料短暫 歐元沽壓更大

林俊泓指出,短線美元走勢確有機會向下,不過相信跌勢僅短暫,至明年時美元持續走強的機會較高,主要是在於美國通脹的持續性。

他解釋指,美國通脹四十多年高,雖然會逐步放慢,不過仍舊遠高於美聯儲的目標水平。參考以往周期來說,「美國通脹回落的時期,美元亦並非會直線向下。」,現時數據只是並非「災難性」,但並不是令美國政府及聯儲局接受的通脹水平,因此相信美國加息會持續至明年年中,推動美元持續向上,「甚至有機會再度創新高」。

另一方面,也要看歐元的走勢。美元指數是反映美元對6 個主要國際貨幣匯率的表現。當中,歐元的佔比接近58%,是6 個國際貨幣中最高的。現在投資者對歐元區可能出現衰退的猜測越來越多,從而加劇了歐元的長期脆弱情緒。

林俊泓指出,對歐元的看法仍然是比較看淡,原因是歐洲經濟受到能源危機的打擊大,要化解的核心仍是俄烏戰爭,不過,戰爭歷時遠較市場預期長,至今仍未見到兩國進行談判的正面發展跡象,「似乎仍然是在等待一個下台階」。因此,歐元的弱勢較大機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