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股息逼近10厘 惟盈利受三重因素打擊 專家︰收息寧揀中移動

撰文:黃文琪
出版:更新:

內地經濟向來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在內房債務危機持續、地方債問題發酵的情況下,內銀亦難以獨善其身,五大內銀上半年淨息差齊降,股價亦由今年高位跌介乎約9%至19%。與此同時,在人行的指導下,為刺激樓市,多間大型銀行本月25日調整現有按揭利率,勢不利內銀收入。

瑞銀預警,未來數年內房或令內銀損失2萬億人民幣,中央為救內房,降樓按息,內銀淨利潤可能跌5%,再加上地方債問題,內銀利潤再被拖低5%。多重因素均令內銀受壓,儘管有五大內銀股息率近10厘,分析師仍認為,收息寧願揀中資電訊股。

撥備前利潤(PPOP)方面,工行(1398)跌幅達到逾5%。﹙資料圖片﹚

五大內銀上半年淨息差齊降

五大內銀已悉數公布今年上半年業績,若單看純利,全錄低單位數增幅,賺介乎460億至1,737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中行(3988)增幅跑輸其餘四大行。值得一提,撥備前利潤(PPOP)方面,除了中行(3988)沒有公佈具體數字,大部分均按年下跌,當中工行(1398)跌幅達到逾5%,交行(3328)則按年上升逾4%。

至於用以衡量銀行獲利能力的指標淨息差(淨利息收益率),上半年五大內銀齊下降,農行(1288)跌幅最大,而中行錄得最小跌幅,相信亦與加強控制境內資金成本、且本身擁有較國際化的業務有關。

因素一、內房危機 或帶來2萬億人幣損失

面對上半年淨息差齊降,五大內銀要解決盈利受壓的問題,並非易事,而已爆煲的內房就為內銀帶來「周身蟻」。瑞銀發表報告指,內房債務問題持續,未來數年將合共為內銀帶來2萬億元人民幣損失。

瑞銀董事總經理及大中華金融股票研究主管顏湄之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內銀與內房相關的不良資產,在過去多個季度不斷增加,估計今年內房行業不良貸款率將升至7%,甚至超過一成,可能削弱內銀總體資產質素,未來數年將令內銀損失2萬億人民幣。

由於內房與內銀關係密切,滙豐研究亦認為,市場將對金融板塊維持防守立場,並偏好中銀香港(2388),因其民營內房敞口較同業為少。

瑞銀發表報告指,內房債務問題持續,未來數年將合共為內銀帶來2萬億元人民幣損失。(資料圖片)

因素二、人行「指導」減樓按息利淡

除了內房債務帶來的損失,人行為穩定樓市信心,明言「指導」銀行下調存量按揭利率,多間大型銀行亦宣佈本月25日調整現有按揭利率。評級機構惠譽估計,若銀行按照央行指導,以較低利率置換存量貸款,則內地銀行業的淨利潤可能會下降1%至5%。

法國外貿銀行分析亦發現,存量房貸利率下調50個基點會導致銀行利潤降低8%,淨息差下降8個基點。2019年至2023年二季度,銀行的淨息差已經從2.2%下降至1.74%,房貸利率政策變化可能會加劇銀行盈利能力的結構性壓力。

浙商證券預計,本輪降息的按揭貸款約24萬億,降息幅度約為80個基點,將在今年第四季正式實施,國有銀行受影響相對更大,主要是因為按揭貸款佔比高。當中建行息差下降幅度達10.3個基點,工行、中行、農行下降9.4至9.6個基點,交行影響最小,息差或下降7.4個基點。

浙商證券預計,按揭降息對國有銀行受影響相對更大。(圖片來源:浙商證券)

因素三:為地方債「拆彈」

最後一個潛在危機是地方債,內地經濟復甦未如預期,內銀難免要為地方債「拆彈」。顏湄之估計,現時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債務規模達59萬億元,當中24萬億元為「隱性」,即地方政府在法定發債限額以外的負債,以直接或承諾用財政資金償還,甚至違法提供擔保等借來,並指去年底多達約25%的LGFV難以憑經營和融資現金流還息。

由於地方債規模龐大,顏湄之指出,中央難推大規模債務置換方案,更可行的是地方政府自己與銀行重組LGFV貸款,相關措施對內銀淨息差造成額外負面影響,今年內銀盈利恐因地方債展期問題而被拖低5%。

投資管理公司PIMCO認為,內銀未來數年要分擔一些救助LGFV的成本,假如銀行有15%的LGFV貸款要進行重組、收益率跌3厘,將減少銀行盈利6%或股本回報率0.5至0.6個百分點;若為重組後貸款作一成撥備,對盈利的衝擊更達兩成,資本充足率較弱的銀行不排除需要減派息或集資,但不至於觸發系統性風險。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表示,下調按揭貸款利率,內銀利息收入收到掣肘。(資料圖片)

溫傑:收息寧揀電訊股

三重因素影響下,內銀前景未明,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表示,內地經濟復甦較預期差,不利銀行信貸增長,中央為刺激樓市,「指導」銀行下調按揭貸款利率,內銀利息收入收到掣肘,但倘若中央不出手拯救內房,內銀亦會出現更多壞賬,直言「無論救唔救內房,內銀都有負面影響。」

儘管內銀面對眾多不利因素,但近年派息絕不「手緊」,工行、農行、交行股息率約9厘,建行、中行股息率分別達9.93厘及9.4厘,相當有吸引力,不過高盛早前發表報告唱淡內銀,指出現時行業周期與2013至2015年相似,內銀在資本、撥備及股息無法同時兼顧之下,將會減少派息。

溫傑亦指出,考慮到內銀利潤明顯受壓,其維持派息有一定壓力,不排除2016年減派息的一幕於三年內重現。在2016年3月底,內地大型銀行宣佈派息比率由約33%削至30%,涉及2015年度的末期息,該年度淨息差從2.25至2.92%的水平,跌13至26個基點。

再加上在高息環境下,溫傑認為,對收息股考驗更大,且內銀剛剛除淨完,股價亦沒有明顯的上升空間,明年再考慮買入收息,投資者現時可買入中國移動(0941)作為收息之選,他指電訊股有較多利好因素,「收息無需揀慢吞吞的內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