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賣盤後低調生活 永隆第三代為慈善現幕前︰要比別人做得更好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社會對「富二代」、「富三代」有著負面的觀感,覺得他們只是「好彩」的一群,含住金鎖匙出生,有著得天獨厚的人生起跑點。

伍尚修是永隆銀行創辦人伍宜孫家族第三代後人。自永隆銀行於2008年出售予招銀銀行後,伍家一直低調生活,到近年投資TVB ,才重新回到傳媒的目光。他受訪回憶永隆銀行賣盤前後的往事,直言自己是幸運的一位,但沒有因此而玩世不恭,反而希望借家族的影響力,通過教育及慈善工作,將家族信念傳承下去。

伍尚修近年除了辦學外,亦參與家族的慈善事務。(梁鵬威攝)

1933年2月25日,永隆銀行在文咸東街37號開業,取名「永隆銀號」,時至2008年招商銀行以193億元向大股東伍宜孫家族收購53.12%權益,成為招銀全資附屬公司,並於2018年改名為「招商永隆銀行」。

放售後,伍宜孫家族一眾後人未有如其他名媛望族般出席各種社交場合,反而轉為低調,沒有出現娛樂版,連港聞版都少見。近年見報主要在財經版,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家族位於西半山寶珊道18號的祖屋重建成豪宅,並命名為「尚璟」出售;另一次是透過大正資本參與買入TVB股份。

兩次見報都與「第三代」後人伍尚修有關。記者與他相約在西營盤、其有份創辦的墨爾文國際學校幼稚園分校見面,甚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的他謙稱自己非大富大貴,「(賣盤所得)係幾大嚿,但你除開,其實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可以退休? 依家環境唔敢講。」

「要比別人做得更好」

他坦言,今次受訪,全因正與大正資本(Chartwell Capital Limited)首席投資官陳惠仁合作,希望更多人認識他們,從而推動本港家族辦公室的發展,令更多家族投入更多慈善事業,「係因為我覺得呢件係好事先會受訪。」

不過賣盤後外人留意到的「傳承」自不然是「財富傳承」。對伍尚修而言,「出身喺呢個家庭,幸運係第一啦,叫做有資源畀你,唔洗憂柴憂米,但你亦要(比別人)做得更好。」

售予招商 為傳承家族文化

說到幸運,出售永隆銀行的時機可說是完美:2008年6月宣布出售股份,3個月後美國爆次按危機,金融海嘯爆發。

回到出售前的一年,是他第一年回到永隆銀行工作。他說家族一直沒有「第三代」接班安排,自己亦打算外闖,已經在一間外資銀行工作了一段時間,但隨「第二代」步入退休年齡,最終「幾兄弟」決定回銀行幫手,「老牌家族生意,好多都作風老舊,啲做嘢又好保守。」

回到永隆,首要工作是節省銀行成本,「有啲可以用電腦做,但唔用,真係純手工,支票仲係用緊人手打號碼!」電腦化後的永隆,效率提升了,人手卻沒有減少,「我一個人都冇cut過,人手唔夠,我將同事重新調配去做其他嘢......你諗下我哋2008年賣盤,我哋一個人都冇裁過,雷曼爆咗(破產)後3日,同事仲有花紅收。」

曾考慮與其實銀行合併 「當然唔捨得」

「我諗我咃係中環咁多間銀行入面,到依家仲有自己搵大廚煮午飯畀同事。」他不想視員工為齒輪,惟在商業社會中,也許這濃濃的人情味,「副作用」是局限銀行發展,「人哋贊助陳奕迅演唱會,知道要打年輕人市場;我哋係資助管弦樂團咁樣,我哋唔係走在最尖端嘅人,所以我哋覺得玩唔過。」加上經營環境轉差,最終決定賣盤。

「你問我。當然唔捨得,但有時就要與時並進。」曾經考慮賣出部分、全部,甚至與其他華資行合併,「(合併後)邊個坐邊間房呢?總部放喺邊度?呢啲全部都係問題。所以除咗我哋之外,好幾間嘅華資銀行都係選擇賣盤。」

招商銀行成為永隆銀行的最終買家,家族考慮的不單是價錢,還有能否保留傳統,「大家本身好熟,價錢係可觀,但唔係真係因為價錢,係對象,佢哋點去守護呢間銀行,到今日為止,我覺得都係好好咁守護,依家好多事情都係搵番佢咃處理。」

伍尚修延續伍氏一向低調作風,推動慈善事業。(梁鵬威攝)

「人生唔會一直順風順水」

伍尚修得到「財富傳承」後視所得為創業基金,「唔會攬住嚿錢覺得好滿足。外邊睇落嚟好似好大嚿嘅肥豬,但肥豬肉切開咗好多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高調生活從來都不是他所渴求,因此決定開辦國際學校以教育下一代,亦延續伍氏一向低調作風,推動慈善事業,「一個獎學金,我哋個人、甚至家族係極少冠名,醫院又好,學校又好,最重要係幫到人。」

回顧過去,每個家族轉捩點,都有不同的選擇:永隆銀行遲賣三個月,價錢肯定少過193億元,但同樣當時如果購入其他股份,「當時呢200億等於三分一間花旗銀行,如果買咗依家一定唔同,人生順風順水就好似好好玩,但點解又會有金融風暴?又乜嘢物嘢咁,其實一夜間成副身家可以冇晒。」

默默為教育及慈善出份力,他寄語不一定是「有錢人」才要關心弱勢,「普通屋企都得,去(深水埗)搵明哥買個飯盒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