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真財赤恐破2100億 港府隱藏財政「包袱」逐一盤點

撰文:黃文琪
出版:更新:

【財政預算案2024 / 財赤 / 公共財政】疫後香港經濟復甦不似預期,股市、樓市「呆滯」,政府更連年出現財政赤字,本年度財赤勢破千億元,較年初發表預算案時預測的570多億元大幅飆升。

但高處恐未算高,千億財赤亦有「粉飾」之嫌,事關政府發債當收入,倘撇除666億元綠色債券收入,本財政年度預算赤字料最高逾2,100億元!近憂未解,遠慮猶在,經濟不景氣下,港府擔保的民間千億貸款埋下「債彈」,政府控股的公司的財政亦受影響,有間負債達千億元!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本周三﹙28日﹚出爐,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告今個財政年度赤字可能超過1,000億元,較年初發表預算案時預測的570多億元高,倘2021-22財年撇除綠色債券收入,則幾乎連續五年見紅。預測失準,一來開支難減,二來收入難料。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告今個財政年度赤字可能超過1,000億元。(陳茂波Facebook)

盤點近年新增開支

先來開支。過去一段時間,港府每年開支維持在6,000億元左右。 翻查資料,近年新增的開支算得上五花八門,當中不乏惠民措施,例如簡約公屋、連派三年消費券,但亦有特殊項目,例如去年在「維護國家安全」開支再度增撥50億元,連同2020年首次撥出的80億元,總開支130億元;又或是,日本排放核污水後,港府每日平均需抽檢約150個日本入口食品樣本,港府透露近月相關開支約1,000萬元。

支出居高不下,外界近日有聲音指高級公務員應該減薪,與民共度時艱,不過此開支則相對「九牛一毛」。據2022年資料,在全球國家及地區領導人之中,雖然香港特首薪酬達45萬元名列前茅,僅次月薪約104萬元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而2022年新設的副司長職位,月薪亦有36萬元,但計及所有高官薪酬,每月政府需要支出814.45萬元,一年高官「人工」開支不過1億元。

財政儲備僅夠一年開支 人均尚餘9萬

香港作為寸金尺土的國際金融中心,賣地收入、印花稅及利得稅等向來是政府賴以生存的「金蛋」,但兩、三年本港經濟疲弱,股市、樓市表現不似預期,多幅土地流標,政府預料本財政年度只得約150億賣地收入,佔全年目標850億元,僅約17.6%,相信連帶本年度印花稅亦會較原先估算下跌。

如此看來,「入不敷支」便是財赤的癥結所在,政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本財政年度首8個月的財務狀況,整體開支為4,723億元,收入2,416億元。即是每月開支約590億元,以此推算全年開支達7,000億元。

而財政儲備至去年11月底為6,707億元,以目前本港人口最新數約741.3萬人計,相等於平均每人9萬元,同時也難以支撐本港一年的開支,要知道前財爺梁錦松為政府定下的「不成文」規定,即使政府完全沒有收入,儲備需足以維持最少一年的開支,如今「潛規則」恐被打破。

近年政府加碼發行綠色債券,相關債務被列作收入。(資料圖片)

債務當收入 預告繼續發債

本財年出現赤字已成定局,但政府原料下個財政年度能轉虧為盈,現時指可能要延後多兩年才能達到收支平衡。倘細查查政府賬目收支,則千億財赤恐「高處未算高」!

事緣,近年政府加碼發行綠色債券,並將債務當收入,直接帶動2020至21年度錄得294億元盈餘,倘若2021至22年度不計債券收入,近乎連續五年赤字。政府帳目顯示,綠色債券的收入由2019至20財政年度的78億元,不斷加碼至本年度666億元。

「食髓知味」,政府更計劃在2023至2024年開始的五年內,每年發行共650億港元綠債及基礎建設債券。即是這些債務每年均被視為650億元的收入。事實上,四大會計師行估計政府財赤1,100億元至1,500億元,假如撇除發行綠色債券當收入,本財政年度預算赤字料介乎約1,760億至2,166億元之間。

此外,陳茂波在去年預算案提出,政府的未償還債務相對於GDP的4%,未來有空間進一步發債,預計到其任期完結,即2027/28年比率可調高至10%。以本港2022年全年GDP為28,418億元來計,即這數年間政府債務增加約1,705億元,全港741萬市民人均負約3.8萬元債務。

民間千億貸款埋「債彈」

除了債券外,政府因時制宜推出的民間貸款,助中小企度難關,恐亦埋下「債彈」。疫情下政府推出的「九成信貸擔保產品」及「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去年11月公佈的數字顯示,壞帳率飆升至5.5%,遠超商業銀行一般只有1.5%的水平。

毫無疑問「九成信貸擔保產品」、「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令不少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就算政府擔保承擔額增加,只要企業「有借有還」,對政府財政影響有限,也起了救市作用。

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於去年11月表示,「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壞帳率升至5.5%。(資料圖片)

然而,按證保險公司表示,截至去年9月底,「九成信貸擔保產品」和「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涉及貸款總金額逾1,546億元,壞帳貸款擔保額達72.2億元。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於去年11月表示,「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壞帳率升至5.5%。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已獲批的「還息不還本」安排將在今年年底前逐步結束,意味壞帳率仍有上升風險。以政府假設的壞帳率25%來計算,兩個計劃壞帳貸款擔保額可達近400億元,倘未能追回,或為政府財政添壓。

有間子公司負債千億

除了千億「債彈」,政府的子公司亦受累大環境轉差。翻查2022至23財政年度帳目,政府持有不少於20%控股投資並分享其淨收益的13間企業,當中有5間最新均錄得虧損,市建局受累於樓市低迷,截至去年3月底止全年虧損35.3億元,時隔八年再次錄得虧損,對上一次蝕錢已是2014年。

另一邊廂,經濟氣氛一般,加上賣地收入不似預期,也令政府持股75%、「半隻地產股」港鐵公司﹙0066﹚前景蒙上陰霾。 該公司疫後乘客量大增,但入帳物業發展利潤大減逾九成,累及上半年少賺11.7%至41.78億元。

花旗上月削港鐵評級至「沽售」 目標價大劈44%至26.5元,原因是預測今年本港樓價下跌10%,並估計港鐵小蠔灣站及東涌東站項目投標預付費減少一半,故下調港鐵每股資產淨值(NAV)估算約7%至48.45元,並引用較大的NAV折讓幅度45%作估值基礎,以反映本港樓市的負面氣氛。截至去年6月底,港鐵淨負債約300億元, 花旗料土地投標延遲,港鐵可能需要籌集過渡貸款應對,但相信仍然會維持漸進的派息政策。

花旗預測今年本港樓價下跌10%,上月削「半隻地產股」港鐵評級至「沽售」 。﹙資料圖片﹚

但要說「負債王」,截至去年9月底,機管局帶息負債達1,027億元,手上現金只有334億元,即淨負債達到693億元。受惠香港疫後對外全面通關,該公司去年上半年方轉賺6.7億元。

至於香港國際主題樂園公司營運的迪士尼樂園,2022財政年度淨虧損雖收窄12%至21億元,但樂園已連續8年「見紅」。另外,數碼港雖然未有負債,但即使收取政府撥款及補助金的情況下連年虧損。

如此看來,經濟轉差的衝擊是全方位,政府想擺脫逾二千億元財政赤字,開源節流,還要拆「債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