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Winter on Fire 》高尚烏克蘭人 需要進取的「敲擊」

撰文:熊文浩
出版:更新:

音樂有很多種,只要能夠令人動容的就是好音樂。人聲和唱是較受主流歡迎的風格,在本地音樂史上歷史悠久,可惜聽眾早已習以為常。
最近民間的敲擊樂開始興起,主流的人覺得他們破壞音樂的本質和高尚情操,但其實這種風格在世界音樂史上,早不是新奇事,人聲和唱與敲擊交融之下,亦曾令無數聽眾感動。
作為音樂之都的烏克蘭,鋼琴家柴可夫斯基的發蹟地,幾年前發生過一場前所未有的「敲擊」集會......

烏克蘭的音樂文化

烏克蘭是東正教的發源地,亦曾是「歐洲文化中心」音樂歷史中,最知名是他們的鋼琴造詣,鋼琴家 柴可夫斯基 的發蹟地 ,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里赫特 ,也是出身自烏克蘭日托米爾,他以極廣的曲目範圍,舉重若輕的技術以及富有詩意的分句聞名。柴可夫斯基 的音樂學院,更在烏克蘭 基輔 成立分校。首都的交響樂團,更是享負盛名,但「敲擊樂」不是他們的國技。

烏克蘭獨有的樂器 「 班杜拉琴 」 ,擁有 56 至 68 條弦線。 ( 圖片來源 : depositphotos )
鋼琴是烏克蘭最擅長的樂器。( 圖片來源 :《 Winter on Fire 》 截圖 )

近年 烏克蘭 最影響深遠的文化輸出,一定數到要由 Netflix 於2015年推出的紀錄片《 Winter on Fire: Ukraine's Fight for Freedom 》於,紀錄了 2013 至 2014 年在烏克蘭發生的「 事件 」,當中交響樂制式的配樂更令這些史實場面,更加扣人心弦,難以忘懷的激動。

由 Jasha Klebe 配樂的《 Winter on Fire 》運用了大量的弦樂,製造浩瀚而淒美的氣氛。

影片的音樂當中更出現大量的現場「敲擊」聲效,下文會分析聲音的來源,及面對「敲擊」,對這種風格一無所知的「平民樂手」應該怎樣應對?

*「」內的含意任由讀者想像

烏克蘭被「敲擊」的原因

位於歐洲與俄羅斯之間,一心想了解更多的歐洲文化的烏克蘭人,正一步步計劃加入歐盟,希望有更好的經濟和生活。

2010年,亞努科維奇當選「國家指揮」,表面與歐洲商討合作,卻私下與俄國「暗中交流」。在2013年11月20日,約三百至四百烏克蘭人開始在基輔的獨立廣場進行「分享會」,希望「國家指揮」能夠聽到「平民樂手」的聲音,簽署合約重返歐盟的軌道,更有些平常對「奏樂」冷感的素人,也現身支持。

「平民樂手」最擅長唱歌,是一直以來最能安撫人心的方法。 ( 圖片來源:《 Winter on Fire 》 截圖 )
「平民樂手」一起亮起了手機燈合唱,場面感動。(圖片來源 : 《 Winter on Fire 》 截圖 )

5日後,過千「平民樂手」在廣場觀看直播,希望「國家指揮」簽下盟約,但最後他拒絕了歐盟。「平民樂手」大叫「國家指揮」下台,最後指揮更派出大量「官方專業敲擊樂手」,手持「鼓棍」,對「平民樂手」進行「敲擊教學」。

大量手持「鼓棍」的「官方敲擊樂手」,包圍「平民樂手」。( 圖片來源:《 Winter on Fire 》 截圖 )
更對「平民樂手」進行「私下敲擊教學」。 ( 圖片來源 : 《 Winter on Fire 》 截圖 )
多個「平民樂手」被「敲擊」至「大開眼戒」及「腦震蕩」,當中有「樂手」是小孩及長者。( 圖片來源 : 《 Winter on Fire 》截圖 )

從未接觸過「敲擊」的「平民樂手」,就被一班經國家訓練的「專業敲擊樂手」指教,場面自然是「滿當紅」。數日後,他們轉到教堂進行「分享會」,期間更有歌手站台,「平民樂手」舉起標語及口號,齊聲向國家分享感受。到 12 月 1日,從一開始的「分享會」已經過了 11 天的時間,成千上萬的「平民樂手」回到獨立廣場,表達到被「敲擊」的不滿。

「平民樂手」接觸的敲擊樂,與「官方專業敲擊樂手」所練習的是完全不同。( 圖片來源 :《 Winter on Fire 》 截圖 )

「平民樂手」當中有些比較憤怒,對一些「女樂手」被「官方敲擊樂手」技術性擊倒,覺得要還以顏色,並開始組織「平民敲擊樂團」。「樂團」當中每個人都需帶上面罩,因與萬聖節的裝扮相似,常會被當成「鬼」,雖然難以分辦,但「分享會」已經發展成「互相敲擊」的狀況。其他「平民樂手」,則繼續用說話方式安撫人心及說服「官方敲擊樂手」,一曲多軌進行當中。

參與「平民敲擊樂團」的人帶上面罩是傳統。 ( 圖片來源:《 Winter on Fire 》 截圖 )

「官方敲擊樂手」發現自己聲響不夠大,開始使用投擲型的「大聲響樂器」,更自帶「鋼片」營成「人肉鋼片琴」陣,他們敲打「鋼片」之餘增加聲勢,更比之前主動和落力「敲擊」「平民樂手」,因人體不是耐打的鼓皮,當一個「平民樂手」倒下,一眾「官方敲擊樂手」輪流上前「演奏」,就算他是沒有「樂器」的「平民樂手」。平民問「敲擊樂手」是否烏克蘭人,他們沒有回答,「分享會」再次出現更大片的「滿堂紅」。

「官方敲擊樂團」使出投擲型「大聲響樂器」。 ( 圖片來源 : 《 Winter on Fire 》截圖 )
「官方敲擊樂手」 組成「人肉鋼片琴」 ( 圖片來源 : 《 Winter on Fire 》截圖 )
「官方敲擊樂手」輪流上前「演奏」 ( 圖片來源 : 《 Winter on Fire 》 截圖 )
人體不是耐打鼓皮,烏克蘭「平民樂手」如何保護自己?

頭部是「敲擊手」最想敲打的部份,「平民樂手」的「保護盒」:

+4

烏克蘭「平民樂手 」設立「舞台安全」範圍:

著重「平民樂手」的溫飽及急救措施,基輔全區齊心參與:

手持「遠距離大聲響樂器」的「官方敲擊樂手」,烏克蘭的「民間樂手」不會正面對碰:

「敲擊」過後,慘痛的曲終人散。
當有「敲擊」發生,必會面對代價,烏克蘭的「平民樂手」超過百人死亡。 ( 圖片來源 :《 Winter on Fire 》 截圖 )

持續了93日的「分享會」,成功迫使「國家指揮」下台,解散國會重選,但「平民樂手」要面對慘重的代價。另外,俄國更沒有放棄對烏克蘭的侵略,轉為直接在邊境開戰,烏克蘭人仍奮身抵抗,死傷數字不斷上升,到現在問題亦未能解決。回頭一望,值得嗎?由被「敲擊」轉為組織「民間敲擊樂團」,以卵擊石的聲響,傳遍世界,可惜世界暫時為他們作出援助。基本上「敲擊」的發生,要其他國家介入是天荒夜談。

再想深一層,你要保護的是什麼?烏克蘭共同進退的精神,前線與後方的「樂手」互相專重,一個團結的民族,是最值得你義無反顧去守護的。

「榮耀歸於烏克蘭,榮耀歸於英雄!」(Слава Україні! Героям слава!)
烏克蘭 人民

最後送上一支由烏克蘭和波蘭的樂隊 Taraka 創作,一首獻給這次行動成員的歌曲〈 Podaj Rękę Ukrainie 〉( 直譯為 給烏克蘭一隻手),歌詞含有數句烏克蘭國歌的歌詞「Ukraine has not yet died」「 烏克蘭還沒有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