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 Parker 電影裡的獨具慧眼音樂觸覺

撰文:袁智聰
出版:更新:

【選擇性失聰】英國著名大導演 Alan Parker 在早前離世,回顧其經典電影作品,都跟音樂有著不可或缺的關係,反映到他對音樂的獨具慧眼觸覺。從 Giorgio Moroder 、 Pink Floyd 、 Peter Gabriel ,到 Andrew Lloyd Webber 、 Madonna ,皆是曾出現過在 Alan Parker 電影裡的鼎鼎大名音樂人。

英國著名電影大導演 Alan Parker 早前在7月31日因長期病患而與世長辭,享年76歲。

Alan Parker (1944 – 2020) (攝影: Steve Finn / Getty Images )

我大約是在唸初中的少年時代接觸 Alan Parker 電影——那還是在電視英文台頻道,看到重播的《午夜快車 Midnight Express 》、《迷牆 Pink Floyd - The Wall 》,當時毋庸置疑在思維上給年紀輕輕的我帶來無與倫比的衝擊,是 mind-blowing 到不得了的事,看到有很多命題叫我去思索,是給我這位小朋友最早看到的深度電影。

我第一次正式進戲院看的 Alan Parker 電影,已經是《追鳥 Birdy 》,仍記得我是跟哪幾位朋友一起看,散場後大家在討論那位叫 Nicolas Cage 的演員樣子有點似 Marc Almond。而《天使追魂 Angel Heart 》,則是跟朋友租錄影帶看的。

那些年你問我最喜愛的電影導演是誰?我一定會告訴你是 Alan Parker 。我從來都是一名「樂迷」而多於「影癡」,而在很多 Alan Parker 電影裡,都反映到他對音樂的獨到眼光、看到其電影裡的音樂世界。在你的唱片架上,哪有幾多張 Alan Parker 電影的電影原聲專輯呢?

+3

Alan Parker 有幾熱衷音樂?他就是可以把英國 progressive rock 天團 Pink Floyd 的1979年宇宙級雙唱片概念專輯兼搖滾歌劇《 The Wall 》,拍攝成驚世駭俗的電影《迷牆 Pink Floyd - The Wall 》(1982年)。事實上作為 Pink Floyd 樂迷的 Alan Parker ,也是他先向 EMI 毛遂自薦提出要為《 The Wall 》拍攝電影版,從只打算做監製而到落手執導起來。而電影裡跟 Gerald Scarfe 之動畫作梅花間竹的真人主演部分,也是找來一位從沒有拍電影演戲經驗的搖滾音樂人,來飾演 Roger Waters 筆下面對遭遺棄與沮喪孤立感、在人生中一再築起一道道心理上圍牆的搖滾巨星 Pink ——他是愛爾蘭 new wave 樂團 The Boomtown Rats 主唱 Bob Geldof (幾年後他才成為策動 Band Aid 及世界級大型籌款音樂盛事《 Live Aid 》的政治活動家/搖滾救世主),反映到 Alan Parker 對音樂的擇善固執。而《迷牆 Pink Floyd - The Wall 》也是那些年搖滾樂迷所必看的電影。

當然, Alan Parker 的1976年首齣長片喜劇電影《小鬼頭與賊阿爸 Bugsy Malone 》,就是一套音樂劇電影來,由美國音樂家 Paul Williams 主理音樂創作。而下一次他執導拍攝音樂劇電影,剛好是相隔20年後的《貝隆夫人 Evita 》(1996年)——把自英國音樂劇作曲家 Andrew Lloyd Webber 與作詞人 Tim Rice 的1976年音樂劇概念專輯搬上大銀幕,由美國樂壇天后 Madonna 領銜主演,而成為一時佳話。

更重要是 Alan Parker 曾幾何時所揀選的電影配樂創作人,正正反映到他對音樂獨具慧眼的觸覺,比如1978年電影《午夜快車 Midnight Express 》用上 Giorgio Moroder 、1985年電影《追鳥 Birdy 》用上 Peter Gabriel ,彼此的共通點是他們皆為獨當一面的音樂人而首次為電影主理配樂。

紥根德國慕尼黑的意大利音樂家 Giorgio Moroder 早在60年代末已出道,及後在1977年帶來的個人專輯《 From Here to Eternity 》和為 Donna Summer 操刀的單曲《 I Feel Love 》皆公認為開創了 electro-disco / Euro-disco 先河、奠定了其電音先鋒地位。而在《午夜快車 Midnight Express 》裡, Giorgio 既可將 electro-disco 之音《 Chase 》來配以緊張刺激的追逐場面,也有迷惑而淒美的主題曲《 (Theme From) Midnight Express 》(此曲被林子祥在1984年專輯《愛到發燒》裡改編成《逝如風》),結果《 Midnight Express 》令到 Giorgio Moroder 榮獲1979年度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音樂」,自此成為炙手可熱的電影配樂大師。

前英國 progressive rock 名團 Genesis 靈魂人物 Peter Gabriel ,單飛發展後在當時已出版過四張同名個人專輯的他,以往祭出都是 song-based 形式的 art rock / avant-pop 作品,而 Alan Parker 就是發掘到 Peter Gabriel 創作器樂曲目/電影配樂的潛質,承傳著《 Peter Gabriel 3 》和《 Peter Gabriel 4 》時採用數碼電子合成器及採樣器 Fairlight CMI 的電氣製作、氛圍營造與民族敲擊節奏,《 Birdy 》的電影原聲專輯裡有新創作的配樂,也有重新闡釋自上述兩張專輯曲目的片段,而與 Brian Eno 合作多時的加拿大製作人 Daniel Lanois 跟 Peter Gabriel 聯袂監製,也制定了其 ambient 取向。而一曲《 Birdy's Flight 》跟著被吳宇森的1986年電影《英雄本色》採用了做配樂。

跟音樂有著密切關係的電影,當然少不了1980年青春歌舞片《我要高飛 Fame 》,原本 Alan Parker 打算找 Giorgio Moroder 或 Electric Light Orchestra (ELO)的 Jeff Lynne 創作音樂,但二人都推辭了,最終交由美國音樂家 Michael Gore 主理——這也是他的首齣電影音樂作品。電影讓演而優則唱的女主角 Irene Cara 一鳴驚人,成為 dance-pop 女神(之後再主唱了1983年電影《勁舞 Flashdance 》由 Giorgio Moroder 創作的主題曲《 Flashdance... What a Feeling 》)。Irene Cara 主唱的主題曲《 Fame 》和 Michael Gore 的配樂分別奪得了1980年度「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獎」及「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音樂獎」。(電影原聲專輯結尾歌《 I Sing the Body Electric 》,即葉德嫻與陳潔靈合唱的《千個太陽》之原曲。)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1991年電影《追夢者 The Commitments 》,更是 Alan Parker開宗明義地拍攝一個以愛爾蘭共和國首都都柏林北部為背景的「熱血組樂團」故事,毋須甚麼原創音樂,片中的騷靈樂隊 The Commitments 所玩出都是一首首 rhythm & blues / soul 經典,勾勒出是北愛工人階級年輕人的生活才是主旨。

1987年的《天使追魂 Angel Heart 》、1988年的《烈血暴潮 Mississippi Burning》都是由紥根英國倫敦的南非音樂家 Trevor Jones 操刀,前者的重點,是帶來英國爵士鬼才 Courtney Pine 的靡爛色士風主奏。

而我有一個個人喜好,就是 Alan Parker 的1990年以二戰為背景的史詩式電影《浮世戀 Come See the Paradise 》,美國作曲家 Randy Edelman 的配樂實在是多麼美不勝收、蕩氣迴腸。

【迷牆40年】Pink Floyd登峰造極 搖滾歌劇概念專輯《The Wall》